刘远长:艺术与市场兼得的工艺大师

  他是业界赫赫有名的工艺美术大师,“哈哈罗汉”的创作者,已创杰作无数;他是瓷都企业改革开放的践行者,使传统手工业企业重新焕发市场生机。

  刘远长通过手中的陶土,实现了个人价值,获得了经济、荣誉上的丰收。但是他依然感觉责任重大,因为他的目标是将瓷都的陶瓷产业做大、做强,使传统瓷艺发扬光大。

  刘远长如今虽已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但是他却没有离开过为之奋斗的陶瓷事业,景德镇雕塑瓷厂内的“刘远长陶瓷艺术馆”成为他的“第二战场”,他在这里构思着新的作品,在这里摸索着艺术陶瓷的发展之路,也在这里见证着景德镇陶瓷的复兴。

  一件作品畅销20年

  从小就喜欢画漫画的刘远长,因偶然的机会考上了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他对陶瓷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无知”到以后的“慢慢知道”,从开始的“不喜欢”到“慢慢喜欢”,最终和陶瓷行业结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在景德镇陶瓷学院读书期间,刘远长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对西方艺术表现手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历史底蕴深厚的景德镇,拥有众多的民间艺人、能工巧匠,薪火承传千年。毕业被分配到雕塑瓷厂以后,刘远长从同单位的瓷雕老艺人手上学习了中国传统雕塑的题材和手法。

  作为景德镇本土培养和成长起来的一代陶瓷艺术家,刘远长从景德镇这块陶瓷的沃土上汲取了充足的养分,归纳百家之长,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陶瓷雕塑风格。刘远长的早期作品以反映社会现实与革命题材为主,如他在1964年创作了“轧钢”、“小秋收”,在1969年创作了瓷雕“毛主席在井冈山上”等。文革结束后,刘远长的创作中心转向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道教、佛教、历史人物等题材。这些题材大多为普通老百姓所熟知,但是刘远长巧妙地运用创新的手法来处理传统题材,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例如他在塑造作品“哈哈罗汉”时,一改以往的雕塑,把罗汉作为神仙雕刻的手法,突出罗汉人性的一面,刻画了一个质朴可亲的形象,使作品与老百姓拉近了距离。“哈哈罗汉”不但成为刘远长的一件代表性作品,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从问世迄今已经20多年,依然非常畅销,订购的人络绎不绝。

  作品被中南海收藏

  在当上了景德镇雕塑瓷厂的厂长以后,刘远长有机会前往世界各国参观访问,这大大拓宽了他的视野,也扩大了他的创作领域,在传统基础上,有了新的探索和追求,这就是他以“写意”为主的雕塑作品。这些“写意”的陶瓷雕塑作品,突破了原来的严谨和写实,用概括的线条、抽象的形象、强烈的色彩对比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展现出奔放的风格。作品“海啸”、“长相依”、“秋艳”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长时间的耕耘和历练,让刘远长结下了累累硕果。他独立创作的陶瓷雕塑作品达500多件,创下的产值以百万计,获得各类专业奖励30多项,其中一等奖3项,在代表行业最高水准的全国工艺美术创作评比、景德镇陶瓷美术“百花奖”评比中都榜上有名。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机构,都收藏了刘远长的陶瓷雕塑作品。其代表作之一的“飞天天女散花”,曾获得景德镇市第一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并被外交部作为国礼瓷送中南海收藏,享誉海内外。

  临危受命出任厂长

  在改革开放前,景德镇雕塑瓷厂的产品主要用于出口,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景德镇兴起了办陶瓷企业的热潮,一夜之间,从学校到工厂到家庭,一下子冒出了一百多家从事雕塑陶瓷生产的作坊,景德镇雕塑瓷厂的很多技术骨干纷纷流失到社会上。

  而当时的景德镇雕塑瓷厂,仍继续在国有企业的轨道上经营。和当时的其它国有企业一样,工厂是一个小而全的社会,企业里有很多附属机构,如幼儿园等,全单位1400人的编制当中,就有600来人不从事直接生产工作,企业背负着沉重的包袱。

  雕塑瓷厂的产品由于是手工制作,工人没有积极性、技术参差不齐,产品质量很不稳定,产品出口严重滞销。后尝试转内销,但因产品质量问题,内销同样困难,工厂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最困难的时刻,不得不靠变卖库存的精美瓷器来维持运转。

  就在这个时候,刘远长上任雕塑瓷厂厂长,拉开了景德镇雕塑瓷厂的改革序幕。

  成功施行企业改革

  刘远长认为,陶瓷雕塑属于手工业产品,其性质和农业很相似,只有学习农业包产到户的生产方式,才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产品质量。而属于国有制的雕塑瓷厂,经营机制还比较僵化。

  为此,刘远长引进市场机制,把雕塑瓷厂的产权和经营权分离,产权仍然属国家,但是经营权则下放到个人。通过租赁经营,把整个雕塑瓷厂分解为几十个陶瓷作坊,租赁经营的职工摇身一变都成了小老板。这样一来,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花式也不断增加。

  将工厂建成“城市名片”

  1990年,也就是刘远长担任厂长的第二年,雕塑瓷厂率先引进澳大利亚波特欧肯公司液化石油气梭式窑一台,并顺利点火投产,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梭式窑的引进,为无匣气烧成快速成窑,消烟、除尘和节能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也为打造一个环境优美的雕塑瓷厂打下了基础。1991年,雕塑瓷厂在江西省投资公司的贷款支持下,建成了具有明清特色的作坊群建筑“明清园”,成为瓷都景德镇的一大景观,大大改善了厂内的环境,吸引了大批客商和观光旅游者的光顾,为工厂和职工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昔日手中并不宽裕的雕塑厂职工,如今已是今非昔比,不少企业职工拥有了私人轿车。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刘远长在探索企业市场化改革上的实践。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和称赞,刘远长却淡淡一笑:“我只是接力棒中的一棒!”

  如今的景德镇雕塑瓷厂建筑古朴、环境优美,成为江西省唯一一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同时也是千年瓷都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到访雕塑瓷厂。世界各国的陶瓷艺术家也纷纷慕名来到集陶瓷研究、交流、买卖、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雕塑瓷厂。从厂内所有标识均以中、英、日、韩四国文字标注这个细节上,就可以感受到雕塑瓷厂国际贸易、交流活动的繁盛。“景德镇雕塑瓷厂要成为北京的798(北京一个著名的国际艺术区)!”刘远长无不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