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孙公窑第三代传人——孙同鑫大师

  6月3日,首次“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命名仪式”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市孙公窑传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孙同鑫先生喜获该奖。5月31日,在孙先生将去北京领奖之前,记者有幸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

  第一眼见到孙同鑫先生,感觉孙先生是一位非常普通和随和的人。64岁的他没有一点大师的“架势”,一见面,孙先生拿出了从北京寄过来的邀请函,上面写着请孙公窑传承人孙同鑫先生参加6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举行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命名仪式”,能参加此次命名仪式既是对他这样一个陶瓷世家的荣誉,也是对民间文化的一个充分肯定。

  孙先生首先向记者讲起了自已的祖父孙洪元先生——孙公窑的创始人。“没有祖父的荣耀,也就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一个陶瓷世家的称号。”孙先生说,“在祖父9岁时,他的父亲就过世了,家里很清苦,他就从老家丰城跟随同乡来到景德镇学徙。刚开始是学习拉坯,那个时候的学徙生活很艰苦,但是祖父很努力,还没有出师就比一般师傅做的都要好。出师之后,他就自已开起了民间作坊,取名‘孙荣记’,凭借着自已的精湛技艺和招收了一批有特长的工人,将孙家的招牌打响了。‘孙公窑’其实是我们后人取的一个名字,之所以取‘孙公’这两个字,是包含着一种对祖父的纪念之情。”

  出生于著名陶瓷世家的孙同鑫先生,从小就在自家作坊跟随祖父和父亲学习配制传统颜色和画面的设计创作道路。他虽然不是美术科班出身,但在青少年时代有幸得到享誉海内外的“青花大王”王步艺术大师的悉心指教,后又从师中国首批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家传的熏陶,名家大师的传授,加上自已的勤奋努力和刻苦钻研,日后近半个世纪里,他在釉下山水、人物和花鸟三大题材系列的创作中,佳作频频、硕果累累。

  生活中的孙同鑫先生,是一个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的人。但在这种“寂寞”中往往会在他的胸中萌发出繁茂的“成竹”来。经过多年的磨练,1994年,他在总结前人釉下青花(五彩)技艺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表达自己心中景境的青花泼墨技法,在当今瓷坛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青花瓷画的创作手段,更给画面平添了一股磅礴气势。就是这样的一位孙同鑫先生,却把自己许许多多的话语和心声,通过画笔倾注到他的作品当中。近年来,他创作出了《大漠魂》《牧归》《晨》《春之恋》《大风歌》《雪后鸟鸣林更幽》《月夜诗思》《故乡月明夜》和《月夜春水》等大量青花泼墨瓷画。其间,有两块青花泼墨瓷板画《人在天涯》和《深山岁月不知年》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在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孙先生讲到,在景德镇搞民间艺术的人并不少,有很多的陶瓷作坊,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利”字当前,自身没有好的技术请的工人也是技艺一般,一味的对一些好的艺术作品进行仿造、复制,这样的“民间艺术”只相当于机械加工,永远也难登大雅之堂。另外,民间艺术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传承。这个奖在我们江西省只为2个出席名额,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为什么要给我颁这个奖?我也许并不是市里最有名气的艺术大师,但是因为我对民间艺术的传承让我今天获得了这个奖。我们一些优秀民间艺术家如何使自已的技艺得到传承,而不至于后继无人是一件非常重要事情。这就需要艺术家们有不怕被超越,毫无保留的精神。孙同鑫先生的一席话让我们看到一个陶瓷世家,一个民间艺术传承人对民间艺术传承的关切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