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晋家钧瓷:集萃越千年缔造新辉煌

  晋晓童,著名钧瓷艺术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当代钧瓷泰斗晋佩章之子,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东方外国语学院兼职教授,香港国际陶瓷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晋家钧窑总经理兼总工艺设计师。2004年12月率先完成钧瓷倒焰窑柴烧工艺实验,此举使得失传了700多年的钧瓷柴烧工艺得以成功地恢复,并受到了中国民协陶瓷艺术委员会的嘉奖。晋家钧窑历年创作的代表作品“凤耳琵琶瓶”、“葵花尊”等被视为当代钧瓷作品中的经典,为国内多家博物院馆所收藏。

  为了解读钧瓷文化艺术,我们专访了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晋晓童先生。

  记者:中国钧瓷始于唐,兴与宋,传延至今近千年了。请大师您为我们解读?
  晋晓童:钧瓷现在的艺术形式,是历代工匠在漫长的劳动实践中不断总结、吸收其它窑系的制作理念、工艺手法等艺术形式进行总结、融合取舍,再创新的结果,同时也影响着众多的陶瓷产区。
  在谈到钧瓷的文化传统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时,晋晓童先生说:钧瓷的传统文化是钧瓷文化的根和本,钧瓷的发展必须要珍惜和尊重这个本。要抓好机会,珍惜机会,在继承传统文化上抛弃行业及门户之见,固好中华文化之本。要加强钧瓷艺术的交流与创新,放下包袱,积极地面对钧瓷艺术的发展创新,紧跟时代,力求创新,不断吸收相关艺术和现代工艺成果,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以传承创新来推动本行业的快速发展。以不同的艺术创作形式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产品品质,美化人们的生活,丰富钧瓷的文化内涵,才能使这一千年古老的艺术—— —钧瓷,展现出新的光彩。传承千年的技艺,融合现代科技与时代审美观,晋家钧窑用传统工艺打造出独具特色、堪称世界瑰宝的典藏佳品,铸造当代钧瓷新的辉煌。同时晋晓童先生在三十多年的学习与探索实践中,继承并吸取了传统钧瓷文化艺术的精华,进行了进一步的艺术创新和发展。

  记者:钧瓷艺术又如何创新和发展?
  晋晓童:艺术需要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不断创新,才能显现出其勃勃生机。而创新不是盲目的,必须适合时代的审美趋向。
  当前钧瓷的烧制,从规模上看是历史上任何朝代都不可比拟的,把握钧瓷发展的主旋律,尊重传统、挖掘钧瓷工艺传承,充分发扬钧瓷窑变的不可预见性和乳光玉润的本质特点。首先用当代的审美思潮融入钧瓷的艺术造型、釉方配制、窑变效果等各个工艺环节中,丰富钧瓷艺术形式,汲取其它陶艺的审美元素,使钧瓷在造型艺术、釉色窑变效果方面不断丰富和升华,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提高钧瓷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其次把现代科技应用到钧瓷制作工艺中,进行技术创新,如一些口底过刀、对接,作品全身抛光打磨等新工艺普及推广,提高钧瓷工艺水平。紧紧抓住钧瓷独特的窑变艺术特征,从釉料的选取加工、釉方配制、成型工艺,窑炉技术方面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科学创新体系,为钧瓷艺术制作打好科技基础,使之与当今陶瓷制作技术同步发展。第三,文化创新。文化是钧瓷的灵魂。钧瓷的发展离不开我国传统文化,这是血脉,断不得,发展钧瓷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点,同时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通过不断的发展创新,赋予钧瓷作品新的内涵。只有通过不断的文化创新,才能使钧瓷人的文化视野更加开阔,表现手法更加灵活,艺术感染力更加强烈”。

  记者:中国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应怎样认识钧陶?
  晋晓童:钧瓷是中国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钧瓷之乡,其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就与精神风采。唐代崇尚雍容华贵、酣畅淋漓的审美特点,使独具窑变特征的钧瓷应运而生;宋代钧瓷以优美的形象体现着宋人典雅朴素的气质风度和所追求的美学境界;元代钧瓷胎体粗厚,釉层失透,釉滴下垂,器形也较宋、金时大了许多。从古到今,朔本求源,说明了只有符合时代的审美风尚,顺应艺术发展规律,并不断地探索、创新,才能在时代的坐标上站准位置,成为历史积淀的经典。否则,悖离了时代审美特点,胡抹乱造或固步自封,只能被无情淘汰。晋家三代人,从老父亲,到我,再到儿子们,一直在创新中发展。特别是老父亲的言传身教,是我决心“承唐宋渊源,铸百世经典”,创作出好的钧瓷作品,薪火相传,缔造新辉煌。

  记者:钧瓷妙在意境变换,发展前景又怎样?
  晋晓童: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都开创了陶瓷美学的先河,独树一帜。钧瓷胎质精纯,坚实细腻。叩之声润悦耳,清脆动听,观之形端优美,古朴典雅。釉色五彩缤纷,璀璨夺目,浑然天成,构成了一幅幅梦幻般的图画,如夕阳残照、伯牙抚琴等,千变万化,意味无穷,具有千古耐看的魅力。古人曾作诗描绘钧瓷的意境之妙:“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峡谷飞瀑菟丝缕,窑变奇景天外天。”构建更为开放,更具创造力的钧瓷艺术创新系统,用更新的钧瓷表述语言,给钧瓷注入新的活力,使钧瓷的寓意性、表达性、装饰性更具时代特征,达到一种新的艺术境界和高度,使这一具有千年历史的艺术瑰宝永放光彩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