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平博士 突破产学研转化“谷底”的关键在精细

10月17日上午,参与景德镇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的辛平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用一个国际学术上通用名词“谷底”,形象地说明了高技术陶瓷在转化为生产力,并形成产业优势的关键所在。

他认为,陶瓷制造技术,看起来是一个低门槛技术,但如何做到精细,具有产业优势,就涉及到科研开发,同时,更反映出一种对待科研成果的文化。“没有科研投入也可以生存,也可以有利润产出,企业就不会重视科研,日本的企业不做科研储备,根本就无法生存。”

他解释说,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应用之间,还有一个U形发展过程,要跨越这个U形谷底,才能真正实现产业优势。“很多科研成果就死在那个‘谷底’,也就是我们学术界常称的‘死谷’”。

他比较我国高技术陶瓷和日本高技术陶瓷差距后指出,中国也有很多高技术成果,但是在如何精细完善应用上,却与日本有很大差距。他认为这与目前中国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有关。当一个国家处于上升阶段时,急功近利会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取向,就如当年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精细是一种文化,就是如何把它做到最好。”

辛平博士从社会经济学角度,进一步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对科研的影响。认为一旦中国走过快速发展阶段,跨入了平稳阶段后,很多不重视科研投入储备的企业,毫无疑问将会面临淘汰生存危机。“因为专利和品牌规范非常严格了,不可能随意使用。”

对于中国和日本文化的异同点,辛平博士认为是处于两个极端,尽管两国文化有相同的渊源。“因为人的公共意识差别十分巨大,这也是一种文化。”他说,日本人从小就受到公共意识教育,人人都自觉不给社会增添负担,都希望为社会付出。日本街头就很少看到红灯时,汽车转弯超越自行车的,如果一旦做了自己会很过意不去。“公共意识包含每个人,它是一个循环的封闭系统。”

他指出,中国现在的问题是经济过快发展带来的文化问题。“大家都强调自我,以自己利益为目标”。他甚至认为,中国与美国恰好是两个极端,日本则处于中间地带。他举例说,日本公司一个20岁的大学生收入,与所在公司老总的差距是不到20倍。美国大概是100倍左右。“中国的目前财富过度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这也制约了科研在经济发展的地位,‘谷底’屏障较多,但随着经济向平稳过渡,一定会促进高技术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