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构想苦心实践 把陶瓷“变成”合金

提到陶瓷,人们并不陌生,掉到地上就碎了。可你见过性能堪比合金、甚至超越合金的陶瓷吗?

大胆构想:要把陶瓷“变成”合金

在市留学人员创业园A2栋,姜桂的创锐高强陶瓷公司并不起眼。谁能想到,这里孕育出了一项惊人的科技成果——高强纳米锆陶瓷

“人的牙齿就是一种天然的纳米陶瓷,它比普通的钙陶瓷强度要高出近百倍。而高强纳米锆陶瓷的性能则比硬质合金更好。如果打造以这一成果为核心的新型陶瓷产业群,其预期价值将过百亿。”

1988年,从复旦大学硕士毕业后,姜桂在广州一家国有企业研发纳米粉体工艺。基于对纳米粉体设备和工艺的多年研攻,他不禁想到,“如果能研究出一种科学配方,可否利用现有工艺,将其转变为一种高科技的纳米陶瓷材料呢?”

在姜桂的设想中,这种新型陶瓷材料正是“纳米锆陶瓷”,它的耐磨、耐温、耐腐性能完全可以超越常规的硬质合金,而生产成本却低了很多。

“当时,全世界只有日本初步形成了产业,中国技术一片空白。”国内企业对该材料的需求只能通过进口满足,“90年代,1公斤的进口陶瓷材料就要卖到800元。”

姜桂相信,若在国内进行研发,可极大降低该材料的成本。于是,1996年,他辞掉了副总工程师的工作,来到株洲创业。

一个人和一个车间

到株洲后,一切从头开始。姜桂拿出所有的积蓄,在河西的留学生创业园租用了700平方米的厂房,建起了车间,开始了一个人的研发历程。

三年过去了,产品仍在开发,资金却已花完。就在姜桂一筹莫展的时候,留学生创业园拿出了10万元扶持这一项目,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那时,公司只有我一个人和一个车间。”姜桂说,“每天去实验室已成为习惯,历经成千上万次的实验,光实验所消耗的粉末就已成吨。”

接到第一笔订单

经过多次技术攻关,姜桂的纳米陶瓷终于诞生。

可如何打开市场呢?姜桂选择让样品本身说话。此时,上海一家公司有意合作,“他们一直使用日本的纳米陶瓷,由于成本昂贵,导致他们生产出来的设备价格翻番,几乎没有销量。”姜桂寄去样品,对方检验过后,十分惊讶,“他们对我们的产品非常满意,认为可与进口产品媲美,价格却仅为其的1/5。”

凭着高性价比,公司接到了第一笔订单。姜桂没有止步于此,他将赚来的钱的2/3投入到实验室的建设中,继续升级产品。

打造价值过百亿的产业群

2004年,可实现规模化生产的纳米锆陶瓷终于研制成功,它可以运用到军工、机械、化工、汽车、油田等多个领域,“比如钻油田的泵,一般钢制泵只能用3天,而陶瓷泵可用半年之久。”

“高强度陶瓷是国际无机材料研究的主导方向。”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仍在使用化学方法进行生产,而姜桂选择的是机械物理法,“整个生产过程完全无污染,这套新型工艺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可谓独一无二。”

如今,姜桂的公司已有4个车间,陶瓷合金产品远销到海外,一年的销售额达2000万。

下一步,他希望扩大生产、加强合作,打造出一个价值过百亿的新型陶瓷产业群,“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随着研究的深入,遇到的困难可能会更多,但我不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