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石玄根:一家三代见证龙泉青瓷变迁史

望着橱窗里的作品,陈石玄根陷入深深地回忆中,这些橱柜里的作品见证着他们一家人辛苦创作的历程,也有他们创造出一个个奇迹的见证

陈家是真正的青瓷世家,祖辈陈福财在清末宣统年间就开始烧制青瓷。到民国时期,陈石玄根的父亲陈裕行制作的青瓷在海内外已颇有名气。今天记者走进青瓷世家,倾听他们述说陈家的青瓷故事。

父亲陈石玄根:因制作大件青瓷器扬名

陈石玄根,1949年出生于浙江龙泉青瓷世家,从小随父学艺,祖传绝技加上他的勤奋好学,使他深得其中的“三味真火”。50多年的瓷艺生涯,让他积淀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上世纪90年代,他开始探索制作大件青瓷作品。

“难点就在原料、釉料和釉成色配方。”陈石玄根跑遍了龙泉境内的10多个瓷土原料矿点,采集矿样,进行成份分析,对釉料加工工艺作改进,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终于,他烧制出一批精美绝伦的大件青瓷,其中“哥窑80厘米迎宾大挂盘”、“1.4米特大梅瓶”、“48厘米特大茶壶”三件作品,被誉为当时龙泉青瓷盘、瓶、壶三大类产品的“三大王”。陈石玄根的名气由此大增。

“哥窑釉的成是青瓷作品古朴、典雅的标志。”陈石玄根表示,传统的哥窑釉成色配方一直存在着成份不稳定、起泡跳釉严重、釉面粗糙、开片难控制、釉面色泽不统一等问题。

陈石玄根笑着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前后进行了200多次釉料配方、煅烧试验,终于试制成功了成色稳定、逼真、开片易于控制,色泽古朴、端庄、典雅、不易起泡、不易跳釉,不易露针孔的哥窑釉水配方。“使龙泉古窑瓷厂更好地开拓了市场。”

如果说,研制青瓷大件作品和哥窑釉是陈石玄根在龙泉青瓷领域中的创新之举的话,那么,探密千年青瓷冰裂纹釉的制作工艺,重现古代冰裂纹青瓷珍品则可以看作为恢复龙泉青瓷失传已久技艺的一次壮举。

龙泉冰裂纹釉青瓷是南宋朝廷迁都临安(现为杭州)后,窑厂专门为宫廷御用瓷所烧制,需要近百道工序,且要求极高,成品率又十分低,由于其制作工艺复杂,该技术已失传一千多年,传世作品十分罕见。

作为龙泉古窑瓷研究所所长的陈石玄根,自己领衔组织成立了一个技术攻关组,不断进行试验,不断总结教训。历经六个寒暑的努力,历史上曾经作为宫廷御用瓷的冰裂纹釉青瓷终于仿制成功。

2010年,陈石玄根被授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女婿李邦强:破译明代官窑青瓷烧制密码

历经3年之久,测试300余个配方,寻找30多处瓷土矿,拜访数位民间陶瓷专家和老艺人,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李邦强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发研制的“龙泉明代官窑青瓷工艺技术的恢复”项目,在试验100多次瓷片烧制后,终于在去年成功了。

过去,由于文献资料和考古实物资料的匮乏,长期以来人们对龙泉青瓷是“官窑”还是“民窑”争论不休,特别是对明代龙泉青瓷的认识一直存在误区。

2006年9月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龙泉市博物馆联合对大窑龙泉窑遗址中的岙底片枫洞岩窑址进行了主动性发掘。在这次龙泉窑大窑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一些瓷器,其精美程度是以往龙泉窑瓷器中少见的。

枫洞岩遗址的发掘明确了龙泉窑在明代确实为宫廷烧制过瓷器,这引起了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浙江工艺美术大师李邦强的关注。李邦强觉得恢复龙泉明代官窑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对于龙泉青瓷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时不知道胎釉配方,不知道如何烧,想要恢复失传的烧制技艺比创新还难。”李邦强说。

2008年,龙泉大力开展市校合作,为李邦强实现愿望带来了转机。古窑瓷厂与浙江大学联姻,成立了以李邦强为组长、周少华为副组长的《龙泉青瓷明代官窑工艺技术的恢复研究与开发》项目小组,共同开展研发。

根据浙江大学研究成果,李邦强带领技术人员翻山越岭,一处处寻找瓷土矿。“不同的瓷土矿,瓷土的成分都不一样,只能一处处去找,找到不同瓷土,进行一次次调配,才能最终配出明代官窑青瓷配方。”李邦强说。

2010年12月,李邦强和他的团队终于确定了明代官窑翠青的配方;2011年6月,豆青釉色配方也获得了成功。

最后,李邦强等人研制出了故宫博物馆馆藏龙泉明代官窑青瓷5件、龙泉青瓷博物馆馆藏龙泉明代官窑青瓷(修复)15件、国外博物馆馆藏龙泉明代官窑青瓷5及龙泉明代官窑青瓷工艺技术新成果作品5件,使失传600多年的龙泉明代官窑青瓷传统制作技艺再现当代。

儿子陈华:青瓷界新生代设计师

如果说家庭的艺术滋养给了陈华最初的陶瓷生命,那么大学毕业后的数年经历,则为他开辟了一条通向青瓷个性设计的道路。

1997年,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瓷设计专业毕业的陈华回到古窑瓷厂,担任龙泉市古窑瓷厂总工艺设计师。

古窑瓷厂给了陈华自由创作的空间,他依据个人兴趣选择设计方向,在挂盘和大花瓶的专长领域设计出很多创新花式。一年后,他便凭着自己的艺术功底,创作出挂盘《出水芙蓉》,就荣获首届西博会优秀奖。

崭露头角的陈华开始思考新的产品创作,他更倾心于有历史厚度和文化内涵的题材。

《枝丫盖罐》是他较为满意的作品。此罐高36厘米,直径28厘米,因罐顶的枯树枝造型得名。陈华利用粉色青瓷与灰色枯枝的对比,相映相衬,突出主题,增加艺术的表现力,达到协调之美。

从挂盘、盖罐,到冼、瓶,陈华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找到标示他艺术特色的道路。几年间,陈华几十件作品屡获全国性大奖,作品《游龙戏水》瓶被选为第七届全国陶瓷创新评比会和第一届龙泉青瓷宝剑节的指定礼品;《象耳牡丹瓶》被中南海紫光阁陈列收藏;《粉青线纹罐》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正式典藏……

2011年,陈华被评选为首届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设计风格为国内顶极专家正式认可。

陈氏家族不仅是青瓷世家,也是人品世家。多年来,一家人秉承着“家和万事兴”的相处之道经营着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做强了整个家族。

如今,在龙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陈氏家族拥有了一座大师园,以及近5000平方米的龙泉青瓷世家博物馆,陈氏家族正以自己的努力传承并延继着龙泉青瓷的脉络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