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桢:艺术家要不断反叛自己

什么是工艺品?“工”在前,“艺”在后,由此可知传统工艺品的艺术性后于工艺性。然而,工艺只是技术技巧,花一个月画出一件图案密密麻麻的瓷器,这是只要工匠就能干的活。而现代艺术并不单纯追求这种“功夫”。齐白石的艺术地位为什么那么高?清末几乎所有艺术品类都“流行”繁琐,譬如宫廷的瓷器,画工极为繁复,甚至几近盖满整个白胎。而齐白石从简不从繁,用艺术来表现日常生活,画白菜、画萝卜、画鱼虾。这样的作品接近群众的感情、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这足以证明,为何他一件看似简单的作品,在现在却能拍出4亿元的天价。艺术应该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工”的目的是表现“艺”的思想和感情内容,所以工艺美术不是不可以走向纯艺术,甚至可以从民间艺术走向民族艺术。所谓民族艺术,就是把各地民间优秀的东西高度提炼概括成民族的东西。就好像各地剧种只代表各地的文化,而京剧才真正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师”。

我们还可以从收藏界探讨这个问题。传统收藏项目是古董,但不少收藏者在古董上吃了亏,就转向关注现代艺术家。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如何衡量艺术水平的高低,只懂看“帽子”,一看是“大师”就好,或者一看工很“满”、很“重”就是好的艺术品,这些都是极大的误区。很多收藏者至今尚未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审美水平。

对于艺术家来说,也要在工和艺上有所突破。我刚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来到景德镇时,发现景德镇陶瓷的题材不外乎观音、罗汉、福禄寿几种,没有一件作品反映了现实生活。我下决心改变这种现状,宁愿不走向市场也要走自己的路,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艺术家的目的就是创造,并且不断反叛自己。这么多年来,我从追求唯美,到追求民族性,最后回到追求返璞归真的“泥味”,都在不断地反叛自己。好的艺术家,应该在每一个时期都反叛之前的自己,像毕加索就是如此。

否定自己很难,一次次反叛更难。艺术家一旦形成固有表现方式,很可能一辈子也改不了。但是社会的审美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变,艺术表现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原地踏步、故步自封。现在的艺术界存在两种现象,一种是死守传统不放,另一种是盲目崇拜西方艺术,这两种都不对。艺术家要找到民族的语言,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是媚俗,大不似是欺世”,这句话符合中国人追求的“中庸之道”。我也是如此,不走极端,也不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