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亭:中国陶瓷美术大师

在今年艺术品市场有所降温的时候,汪小亭的一只通景山水瓶通过天津某拍卖公司的拍卖,实现了137.5万的价位。人们在兴奋的同时,更加关注起了这位陶瓷艺术大师。

汪小亭为汪野亭长子,其艺术成就不在他的父亲之下。 1970年他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的作品不多,每一件都非常珍贵,市场价已与他的父辈珠山八友持平。

虽然他早早地与世长辞,值得欣慰的是,他的瓷画技艺得到了很好传承,他的孩子现在已是景德镇瓷画艺术的中坚人物。汪小亭在汪派瓷画艺术中,起到了承上又启下的作用,四十年过去了,人们对这位艺术家依然敬重。去年1月,汪小亭终于被权威机构追认为中国陶瓷美术大师。

一套毛料呢子制服

汪小亭的作品是拍卖场上的明星,落槌价屡创新高,但他一生坎坷、贫困。中年的时候终于迎来了解放,当时国家一穷二白,对于杰出劳动者的奖励往往只停留在精神层面,即便有物质奖励,也是十分轻微,而汪小亭却有过一次物质与精神的重奖。

上世纪五十年代,刚解放不久,江西景德镇的人们虽然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沉浸在翻身做主人的喜悦中,但社会物资十分匮乏,很多人粗茶淡饭,穿的粗布衣服上补丁摞补丁。

这是普普通通的一天,瓷都的天空被窑烟笼罩。景德镇工艺美术社却洋溢着幸福与喜悦的气氛,因为他们迎来了一位珍贵的客人邵式平。邵式平是当时的江西省省长,人们对这位首长敬重的同时,更有着亲近感。原来,他在土地革命时期已是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闽赣苏区的创始人、领导者。

邵式平似乎对瓷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走到了汪小亭工作台前,仔细观看着画者在瓷瓶上山水画的精妙落笔。这不是庐山,不是井冈山,但有着庐山的秀美,井冈山的气势。邵式平看懂了,他知道,作者胸中有山,他画的是胸中的山山水水。

工艺美术社的社长向邵式平介绍说,这位能用粗笔看似随意挥洒,让白色瓷器带上不凡山水的彩绘工人正是民国瓷绘名家汪野亭之子。

邵式平此时目光从山水移向了这位中年画者的身上。汪小亭穿着蓝色的粗布衣服,衣服上落了好几块补丁。

第二天美术社领导将一套崭新的毛料呢子制服交到了汪小亭手上。这是省长对于汪小亭的特殊奖励。汪小亭有些惊呆了,捧着毛料呢子制服的双手微微颤抖着。要知道当时就是县长,县委书记也没有这个待遇。如今一个普通的瓷绘工人却得到了一套这样的服装,这既是精神重奖,也是物资重奖,更是对汪派山水认可、对瓷画艺术的肯定。此事,已然过去半个多世纪,在景德镇却依然是美谈,依然被人津津乐道。

如何鉴赏汪小亭的瓷画

汪小亭出身贫寒,生活经历坎坷,有着较为丰富的阅历。他画的山水并不是具体的哪一片山,哪一汪水,而是他心中的山。他落笔瓷画的时候,不需要画稿,不需要参考,只要静思一会儿,就会出现不凡的景色。

山水出自胸怀,胸中的山水不免带有作者的情感。我们若有幸得到一件大师的作品,细细品味,就能读出内中的悲哀,内中的愉悦,内中的淡然,内中的浓郁。因为,胸中的山水是浸泡着情感的。大师留下的不仅是笔墨,更是一分情感。

汪小亭的笔墨比他的父亲粗犷一些,他较喜欢新彩作画。这些作品半个世纪过去了,已产生了微微可见的美丽的蛤蜊光。当然,对于作者的画风要稔熟于心,这是让我们在拍卖市场找到真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