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锡贵:做陶瓷就如同和它谈恋爱

她是浙江省内陶瓷彩绘“青花斗彩”的泰斗级人物,她是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高才生,她和丈夫郭琳山,都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们的大女儿也跟随她的脚步,爱上了陶瓷,成了她的徒弟。

她就是嵇锡贵,在她眼中,陶瓷就是火的艺术,创作作品就像是和它们谈恋爱,“你骗它,它也会骗你,你对它好,它也会回报你。因为72道工序走下来,每一道都要仔细认真,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好的陶瓷。”

记者昨天在位于三墩的工作室见到嵇锡贵时,她正用青花料在瓶身上勾勒一张牡丹图,沿着瓶身一拉一收,几片灵动的牡丹叶子就跃入眼前。“我画的作品图案,全世界没有重复的。因为我从来不打草稿,灵感全部都收在脑子里。”

“笔画在有弧度的瓶身上,和画在平面纸上是不一样的,而且这材料是泥,容易吸水,更不好画,得花时间练出来。”这手好功夫,和她年轻时打下素描、色彩、国画的扎实基本功有很大关系,而且嵇大师对自己要求非常严苛,70多岁的她还坚持到公园写生,“春天去柳浪闻莺看樱花,冬天去灵峰看腊梅,家里种兰花、水仙花,家里的手绘本叠得很高。这些都是创作的灵感来源,平时观察多了、画多了,做陶瓷创作的时候就会很顺手。”

嵇大师的得意之作中,有一组作品非常特殊。她的工作室内,放着10个未烧制的孩童瓷雕,他们或露着屁股倒立、或半蹲张望、或弓步斜蹲,或起舞弄袖,每一个动作都不相同,这就是有名的《婴戏系列》,是嵇锡贵和郭林山夫妻共同创作的“青花斗彩”佳品。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就收藏了这一系列中的一个主题《婴戏-捉迷藏》,两个孩子一个蒙着眼睛,一个作躲闪状,脸泛红晕,身着“斗彩”服,充满童真,非常讨观众喜欢。

其实,这组作品的灵感,来自他们的大外孙。“大外孙很可爱,我老头子就把他顽皮的动作记下来,然后跟我提议把这些童趣做出来。后来他负责做造型,我用斗彩来表现孩子的眼睛、鼻子、衣服。一开始做了3个,后来6个、8个,一直做了10个,从2001年到2011年,十年时间。”回忆着和丈夫合作的那段时光,嵇锡贵的脸上满是笑意,“我们俩一起创作,也经常会争论,最后哪个有理服哪个。”

本来还想再做一些孩童瓷雕的,可没想到2011年,郭琳山病重去世。“现在你们看到的都是郭老师之前做好的,还没烧呢,我已经上好色,打算过段时间,乘着秋高气爽再烧10个出来。” 嵇锡贵说,这10个作品,她要放在家中好好珍藏。

所以,如果想看这组《婴戏》作品,大家可以去杭州工美艺术博物馆。另外,嵇锡贵当年还曾为毛主席制作的代号为“7501”的生活用瓷,也会在十一国庆长假的工美博览会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