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泰斗曾龙升、蔡金台之间的“华山论剑”

张育贤,1938年生于江西余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在陶院学习期间,蔡金台是张育贤的专业老师。后来张育贤调进轻工部陶研所上班,有幸拜著名陶瓷老艺人曾龙升为师,成为曾龙升解放后唯一的关门弟子。蔡金台和曾龙升两位雕塑界的顶级大师,同为张育贤的老师,对张育贤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两位恩师之间,也发生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蔡金台擅长善相类神古人物的创作,其中尤以仕女形象塑造最入佳境。所创作的仕女,风骚之韵全在眉梢,万种情思悉堆眼角。形象颇具温柔典雅、体态娇美的特点,手法细腻,讲究传神。代表作品《滴水观音》,观音手执净瓶,面目慈祥,彩羽飘扬,轻身洒脱。清雅澄明、离尘绝埃的仙人形象赫然映于咫尺之间。蔡金台先生为人谨慎,是个性格比较固执的人,做事特别较真、注重细节。因而他的作品,也像他的人一样。他在刻花、捏雕、堆雕、浮雕方面,刀法精深、细腻,无人能比无人能敌。

而曾龙升以塑造神佛、罗汉和历史人物见长,他一反景德镇雕塑圆、润、飘、甜的传统风格,突变为梭、涩、沉、辣的独特传统手法,他的作品粗犷、奔放、大气,讲究神韵风采,刚劲传神。曾龙升先生做人犹如他的作品一样,曾龙升是一位性格开朗、为人大气、思想开放的陶瓷艺术家。时人评价有言:恶相曾龙升,美女蔡金台。从这句话中,我们能领悟到曾龙升和蔡金台,是两位艺术风格完全不同的陶瓷雕塑家。

1959年初,值建国十周年庆典前夕,景德镇市政府接到省里的指示,要为北京全国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制作陈设瓷作为摆设。曾龙升和蔡金台,同时接到了创作“天女散花”的创作任务。曾龙升考虑到自己的长处和蔡金台创作的优势,认为如果他们俩能联合起来创作“天女散花”,那一定是珠联璧合非常完美的作品。

曾龙升兴冲冲地找到蔡金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蔡金台。没曾想蔡金台冷冷地一口拒绝了他。在陶瓷雕塑界,他们俩虽然都是泰斗级的人物,但坊间一直认为蔡金台技艺更全面些。陶瓷学院成立之时,由于蔡金台基础扎实,雕塑技艺掌握全面,又深谙陶瓷原料特性,蔡金台被聘请为陶瓷学院美术系的老师。

曾龙升遭到拒绝后才恍然明白:当时的蔡金台认为,蔡金台自己一直是以做《天女散花》题材而闻名,并且塑造仕女形象一直是他的强项,曾龙升找他合作是明显想沾他的便宜。于是,上个世纪的这俩位陶瓷雕塑巨匠,各自怀着自己的心事,上演了一幕陶瓷艺术史上的“华山论剑”。

蔡金台带着他的两个学生徐明若(女)、郑德胜,全心投入了《天女散花》这幅作品的创作。蔡金台在创作过程中,当然是竭尽全力发挥自己在捏雕、镂雕方面的特长,把作品刻画得细致入微、尽善尽美。但是以蔡金台严谨和认真的个性,他大部分时间的创作都是亲力亲为,这当然会耗费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蔡金台经常是独自一人通宵达旦,况且,当时国家正处于物质困难时期,在创作的时候,他们经常在忍受着饥肠辘辘。《天女散花》的最后完成,蔡金台真可谓是呕心沥血、费尽心思。

曾龙升则不同,他思想活跃而且是个善于与人交往的人。在创作《天女散花》时,他不仅能发挥自己擅长人物塑造的特长,他更善于博采众长听取别人的意见。哪怕是他的徒弟,只要是有利于提高作品的品味,他都会虚心接受并且进一步完善作品。曾龙升创作这幅作品时,不仅有自己聋哑儿子曾山东作为他的助手,还有几个徒弟都是他的好参谋。

曾龙升和蔡金台各自创作的作品“天女散花”,如期被送往北京参加评选。但世事却是难料,曾龙升的“天女散花”被留在了北京人民大会堂,而蔡金台的“天女散花”落选了。因为他的落选,如今很多年过去了,我们还能有幸看见现存在雕塑瓷厂档案室里的蔡金台的《天女散花》。

《天女散花》本是民间艺术题材,我们平素所见木雕、瓷雕、玉雕作品中,仙女都是脚踩云头、手持花篮,鲜花从花篮里飘落出来。蔡金台正是沿袭了这一传统的做法,他创作的《天女散花》色面是加彩的。仙女那一头闪着金光、摇晃珠色的凤头金钗,精巧、华美、细致,最能体现蔡金台的捏雕绝活,精美绝伦、令人震撼。他塑造的仙女面容姣好、肌如凝脂,人物面部表情刻画细腻,在微微俯首之间美目顾盼生辉,纤纤玉手托举着花篮,真是“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干”。只见仙女轻步云端、彩带飘飞,鲜艳的花朵飘飞在她绿色的裙裾上,洒落在升腾变幻的云雾中,让人体会到“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的美妙意境。蔡金台的这件《天女散花》作品集圆雕、捏雕、镂雕、浮雕等各种装饰手法于一体,使得作品造型丰富又相互融合,成为传统《天女散花》题材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曾龙升在《天女散花》的创作过程中,却能不落俗套、独辟蹊径。首先在结构上,曾龙升注重作品的整体效果,发挥自己塑造人物形体的优势,不论是云头和飘带的回旋宛转,还是人物体态和飘带连贯统一,都做到线条流畅、飘逸,且富有动态感和视觉上的美感。在色彩上,曾龙升一反传统《天女散花》大红大绿的装饰,他将人物通体运用影青釉装饰,使得整个作品显示出文静典雅、含蓄内向的美。在造型方面,他更是独具匠心,大胆地让仙女站立在落满花瓣的花篮里,而花篮却升腾在缭绕的云雾之上,美丽的花朵从仙女的袖筒里纷纷飘散出来……鲜花不是天女采摘来的,天女本身就是花,它寓意天女本身就是花的化身、幸福的象征。在工艺上,综合运用圆雕、捏雕和镂雕的表现手法,远看晶莹剔透、浑然一体;近看工艺细致、姿态生动,整个作品简练而新颖、寓意深刻,成为当时最具思想性和创新意识的作品,获得当时在座评委的一致好评。

这真是造物弄人!这件事的失败,如果放在曾龙升身上,他也许会一笑置之,不会放在心上。可偏偏是落在蔡金台身上,他是个自尊心极强又不善排解自己的人。这件事让他觉得很没面子,一直郁结于心、耿耿于怀。

蔡金台固执、只认死理的性格,在生活上也给予他致命的打击。蔡金台先生五十多岁生得一儿子,可谓是老年得子,心里别提有多喜欢。大约也在1959年左右,他的儿子有次生病,又吐又泄,还发着高烧。蔡先生自信自己略懂中医,自己抓了一些土草药煎药给儿子吃。在病情不见好转时,毛龙汲老师曾劝蔡金台带儿子上医院,但蔡金台固执己见,并未采纳毛老师的意见。他的儿子终因贻误病情,导致不治身亡。蔡金台为此后悔莫极、悲痛欲绝。

后来坊间传闻,生活上的打击、事业上的“不顺”,让蔡金台长期郁结心头,身体逐渐出现不适。前后不过两年多,1962年3月,蔡金台先生终因罹患肺癌去世,终年年仅58岁。

曾龙升在部陶研所工作时,一直吃住在部所分配的简易平房里,他的门生张育贤一直关照他的生活并和他工作在一起。曾龙升工作起来,从没有时间观念,经常通宵达旦地创作到深夜。或许是过度的劳累,过早地透支了曾龙升的身体。1964年初,曾龙升感觉到浑身没劲,而且腹部经常隐隐作痛,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是肝硬化。医生告诉曾龙升他肝方面有问题,不可小视,嘱咐他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并嘱咐曾龙升按时吃药。

曾龙升生病后,照样没日没夜地工作,生活也没有特别的注意。他并没有按医生吩咐吃药,后来嫌麻烦干脆不吃了。曾龙升平素喜欢吃口味重的菜,特别喜欢吃辣椒。有次,他买了一些乐平辣椒,在油锅里爆炒,张育贤急得抢他的锅铲,告诉他不能吃辛辣的食物。曾龙升不管不顾,他着急地对张育贤说:“我什么都吃不下,就想吃辣椒!你不让我吃,你不等于让我饿死?”

1964年4月,张育贤再次陪师傅来到南昌看专家门诊,曾龙升就已经是肝癌晚期。1964年8月28日,曾龙升终因病痛的折磨离开了人世,这个噩耗震惊了当时的政界和陶瓷界。(摘自景德镇广播电视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