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毯厂的设计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陈昌生在安庆一家毛毯厂做设计,由于厂里设计部发展的需要以及陈昌生在绘画上的天赋,他被派到陕西师范大学美术系进修学习,1996年学成毕业之后,继续回到毛毯厂继续从事他的设计工作。回想那时在毛毯厂的设计工作,他依旧很骄傲地说:"那时最流行的毛毯花色,有很多是出自我的设计呢。"
安安稳稳地就这样生活下去,也是一种平淡的幸福。可是,没几年毛毯厂出现经营困难,效益每况愈下,厂里不得不进行改制。改制后的毛毯厂依旧惨淡经营,陈昌生觉得与其在厂里苦熬,不如自己出来闯闯。1999年,他离开了毛毯厂,和几个朋友开了一家广告公司。虽然,自己单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陈昌生的广告公司也算是越走越稳了,养家糊口不成问题。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事业走向正轨,陈昌生开始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家庭出现变故,不啻一个晴天霹雳,又把他拖进了生活的苦战之中。生活似乎连底色都变得暗淡无光,更别说拿起画笔去描绘美丽的图案。这时,陈昌生有几个同学在景德镇新都工作生活,他们邀请他来景德镇走走,换个心情,而且这边的艺术氛围很不错。陈昌生觉得,这是个不错建议,"那就去景德镇走走吧。"
投奔景德镇
2007年,陈昌生应同学的邀请来到了景德镇。
也许,是搞绘画出身缘故,来到景德镇后,原本心情沮丧到极点的陈昌生,不知不觉地心情变得轻松了。同学带着他去看了景德镇好几个陶瓷创作生产集聚的地方,老鸦滩,老厂,雕塑,新都等等。转了一圈之后,这些地方蕴含着一种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的气氛,深深地感染着陈昌生。虽然,他从未接触过陶瓷,也不了解陶瓷生产及工艺,但是,他清楚地感觉到,景德镇是可以给予他崭新的生活的地方。
他回到安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房子卖了,然后又把广告公司也结束了。这样近似疯狂的举动,遭到了家里人的反对和极力制止,陈昌生没有理会家里人的质疑反对。2007年8月,他带着孩子还有变卖家产换得的家当,投奔景德镇,扎根"新都"。
为什么“青花”开始是黑色的?
破釜沉舟的勇气可嘉,可是仅仅靠一时的英雄气概,是无法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的。来到景德镇的陈昌生,此时已是不惑之年,抛开以前的工作,接触完全陌生的陶瓷创作,这对他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虽然,陈昌生绘画底子很深厚,但是陶瓷并不是会画画就能够搞好的。
众所周知,不管是画油画,还是画国画,落笔成型,画上去是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是什么就是什么。可陶瓷完全不是一回事,比如画青花,刚画上去的时候,颜色却是黑色,完全和清淡雅致的青花相差甚远,这让刚刚学习陶瓷工艺的陈昌生疑惑不解。可是经过高温烧制之后,效果就全出来了。"原来陶瓷是这么的神奇——不到出窑那一刻,你根本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或惊喜或失望,但总是很期待的。有期待的人生才是最有意思的吧。"陈昌生感叹到。
颜色釉堆雕解决吃饭问题
2007年8月到2008年年中,将近一年的时间,陈昌生一直被陶瓷工艺困扰着,快逼近生活的窘境了。要掌握工艺就必须不断地试制,烧制,而陈昌生这期间基本没有经济来源,完全靠从安庆带来那些"老底"勉强支撑,快山穷水尽了。
这样耗下去,不是个办法。陈昌生心想,“工艺这边没有突破,可是绘画是我的拿手活,解决吃饭问题才是头等大事。”当时,景德镇陶瓷市场上陶瓷堆雕并不多见,陈昌生就从陶瓷堆雕入手,加之对颜色釉的掌握也越来越好,他创作了一批风格婉约恬静的陶瓷堆雕作品,作品一推出,就受到了广泛好评,心里本来没底的陈昌生觉得,"在景德镇有戏了。"
这时的"新都"也悄悄起着变化,陈昌生2007年刚到"新都"的时候,空旷得好像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可是现在的"新都"热闹了,仿佛能感受到它的强大脉搏的跳动。
金底粉彩
经过几年不断地摸索,学习,陈昌生逐渐掌握了陶瓷的工艺。此时,颜色釉堆雕也做了好几年了,他开始思考新的创作方向。一向喜欢宋代山水画的陈昌生发现,宋代山水画的底色是那么的美,底色是金色的却不显得过分耀眼奢华,完美地和悠然的山水融为一体。陶瓷这种材质是远胜画布,宣纸的创作载体,如果,把宋代山水画那般的效果,展现在陶瓷上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
几番努力探索之后,陈昌生在瓷板上展现出金色的底色,然后画上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或喜,或思……细致的笔触,潇洒的线条,饱满的色调,让笔者一进陈昌生的工作室就被这些金底粉彩十八罗汉所吸引。
“或许,过了若干年之后,人们在提起景德镇的陶瓷艺术的时候,会指着这些金底粉彩说,‘这是景德镇2013年时开始出现的,这些作品代表了那时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一个特点。’”陈昌生如是说。(摘自景德镇广播电视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