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雕塑陶瓷人陈凌明:孤独的坚守者

2001年,作品《高山流水》入编《中青年陶瓷艺术博览》;2003年,作品《陶娃》入编《景德镇瓷雕作品展》;2005年,作品《敦煌观音》、《千手观音》辑入《景德镇传统雕塑》一书;2006年作品《老来乐》入选全国体育美术展;2006年,《新民晚报》对其作品《福旺财旺》作专题报道; 2007年,作品《甜蜜蜜》在第五届百花奖评比中获奖。《树桩达摩》于2010年广州亚运会《海上丝绸之路千年景德镇陶瓷精品展》中获得金奖。2011年,其作品《嬉戏》、《梁园月夜清风图》、《花开富贵》参加“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分别获金、银、铜奖。

孤独的坚守者

艺术家承载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在景德镇这片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土壤上,雕塑瓷,这个被称之为东方艺术明珠和“人间瑰宝”的手工陶瓷艺术,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急功近利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从事雕塑陶瓷艺术的创作者们,纷纷改弦易张选择景德镇陶瓷绘画行业。雕塑瓷,成为一门越来越寂寞的陶瓷艺术。一些传统雕塑手工艺技术正在消亡,甚至完全淡出人们的生活。许多传承人年事已高,“人亡艺绝”的现象随时有可能发生。

当然,艺术的殿堂的精神高地,从来也是不乏其坚守者。陈凌明,这位传统陶瓷文化的传承人,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像一条巨蟒始终盘踞在这位年轻人的心里。他始终在泥与火的探索中前行,成为雕塑手工艺瓷这块艺术高地上孤独的坚守者。他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艰辛的创作之路上且歌且吟,成为非物质文化传承者的个中脊梁。

孺子可教也

陈凌明,1974年出生,四岁的时候随父母来到景德镇。父母均为雕塑瓷厂老艺人,伯父陈培火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独特的雕塑技艺及陶瓷绘画著称于业内。陈凌明受家族陶瓷氛围的熏陶,自小禀赋异人,对雕塑技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幼时,大人在厂里上班,陈凌明就独自在旁边用泥巴玩“过家家”游戏。捏得多了,后来还有点像模像样。大伯陈培火见了,摸摸下巴上的短须摇头晃脑地说:“唔!孺子可教也!”后来他就经常手把手地教陈凌明。童年时候,陈凌明见过伯父站在高高的架子上,用泥巴搭起比人高还得多的人物造型,伯父自此就成了陈凌明心中的“英雄”和偶像。伯父在陈凌明幼小的心里,也埋下了一颗萌芽的种子。

1994年,陈凌明在陶瓷技校一毕业,即正式跟随伯父陈培火开始了雕塑陶瓷的创作实践。他在伯父陈培火的悉心教导下,真正学到了伯父的家学独门绝技,深刻体会民间雕塑陶瓷技艺的鬼斧神工。陈凌明也真正熟悉和了解了雕塑瓷如何从软到硬、从冷到热、从平面到立体,从形体到意象,最终实现从泥到火的凤凰涅槃的嬗变。

伯父的调教,加上自身的刻苦钻研,陈凌明的手艺日渐精进,在雕塑瓷厂年轻人里面小有名气。1996年,才二十二岁的陈凌明被人聘请,第一次独立创作了一件瓷雕作品,并且赚取了1500元的高额报酬。这让陈凌明又惊又喜:要知道当时作为老艺人的父母,工作了一辈子也就二、三百一月。陈凌明征得父母同意,决定再到陶瓷学院进修学习。

源于自然,超于自然

陶瓷学院的学习经历,仿佛在陈凌明的眼前开了一扇窗,陈凌明眼界大大开阔。在雕塑创作水平提高的同时,他的创作理念也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当时的美术系主任吕品昌对他的影响特别大,陈凌明意识到:在立足传统雕塑技艺的同时,雕塑艺术必须要有创新。

陈凌明一边创作一边钟情于山水,经常去外地写生画画,从大自然中吸收养分。生活中,陈凌明爱好民间根雕艺术,从根雕的形、神、意、趣等方面与陶瓷雕塑进行综合研究,精心揣摩,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悟出了根雕的艺术形象与瓷雕的色、线、形、意艺术形象之精髓,使其作品形成一种“源于自然,超于自然”,流畅超脱、自由奔放之艺术特点。他的瓷雕作品《老子》就采用根雕原理,身体部分采用仿木雕的形式,制成木桩的模样,头部的胡须与树桩自然过渡,体现创作者大巧若拙的装饰手段。观赏、把玩之间,令观者恍忽进入大彻大悟的精神境界。瓷雕作品《千载寿》也和《老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陈凌明艺术上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他把现代陶艺与釉上瓷画完美结合,寻找一种矛盾体的视觉结构的统一。陈凌明的陶艺瓷板《斑斓岁月》,以陶艺的粗糙、简陋隐喻生活的艰难或困苦,而中间绘以多彩的颜色釉装饰又象征着生活的斑斓色彩,体现一种的美好生活情境与对幸福的追求和向往。陈凌明试图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更永恒的角度去思考和反观人生。他的作品的题材与内容透着造型艺术与色彩艺术的完美结合,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美好情愫与人格魅力,就像他瓷雕作品一样,经得住时间的打磨与雕琢。他的作品《亭亭玉立》、《岁月荷莲》就是其作品最经典的诠释,既立足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

传播民族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的既要有传承的使命感,更要有责任对传统工艺技术进行弘扬与发展。陈凌明注重传播传统民族文化,在十多年的雕塑创作生涯中,他曾经多次受邀到福建、广州、佛山等全国陶瓷基地现场表演和传授雕塑陶瓷技艺,在当地设立培训班和建立研究机构,为当地陶瓷行业解决工艺上的难题。2004年,陈凌明随伯父一起远赴历史名城埃及,进行文化交流和现场陶艺表演,将璀璨的中国传统雕塑技艺与文化传播到遥远的非洲文明古国。2006年,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的组织下,陈凌明参与了复制韩国五世纪期间大型土偶的创作活动,这些作品现在永久陈列在韩国庆州的主题文化公园内。2012年9月,陈凌明整个家族,成为天津第二届全国非物质文化艺术节当中江西地区唯一受邀参加技艺表演的家族代表,作为景德镇传统雕塑手工技艺传承者,他们家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又添上了浓抹重彩的一笔。

(声明:景德镇广播电视周报已授权“景德镇陶瓷网”发表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