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大学毕业之后,学习绘画专业的汪勇回到了家乡景德镇。本来想一心一意地从事绘画事业,不掺和陶瓷的。但面对强大的陶瓷创作氛围,汪勇逐渐感受到了从事陶瓷艺术是一种宿命。况且,无论是在纸上绘画,还是在陶瓷上表达,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表达的方式,便能随心而想,随意而动。这就是他追求的艺术境界。
让我们倾听汪勇对青花的理解,他对他的水渍青花的认识。汪勇说:“青花的表现有无限的可能性,但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才会无限自由……”
记者:为什么选择青花?
汪勇:纵观中国陶瓷史不难发现,青花的存在自古以来处于显著的地位,是陶瓷绘画的佼佼者,作为一种陶瓷艺术表现的材质,以其端庄典雅的装饰性获得了人们越来越多喜爱。
虽然,现在许多的陶艺家钟爱颜色釉,颜色釉的绚烂明快似乎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但是我认为,颜色釉是一种偶然的控制。成就它的偶然性居多,窑变的不稳定性最好的证明。一件颜色釉的作品,在创作之初还未经过窑火的考验时,我们并不能对颜色釉的作品做到绝对的把握,难以预计它最后的效果。而青花则不同,青花是一种稳定的材料,我们能做到对青花百分之九十九的控制,甚至百分百的,它的变化是一种控制的偶然。一件好的青花作品,更多地体现了艺术家的自我把握控制的能力。
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了青花,之前我也对颜色釉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青花的魅力是隽永深邃的,不经意间,或是一种长期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中,我选择了被视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特色之一的青花,将其作为自己的艺术发展方向,并试图将它从传统装饰手法范畴里解放出来,演变为可充分体现陶瓷材质美感的“新青花”——水渍青花。
记者:水渍青花是什么?
汪勇:众所周知,分水是青花中特有的表现方法之一。水渍青花在工艺上以新的分水方式为主,拓宽了传统青花对材质的认知,保留了分水过程中的水渍感,打破传统青花分水的一贯平整视觉,融入了民间青花的书写性,使其流畅并富于变化,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带入其中,形成新的视觉美感。在创作上以绘画的理念为指导,体现作者对艺术,绘画和陶瓷的理解,抒发个人的思想,情感,在艺术形式上融入汉砖的团块处理加强青花和釉色的对比,加以自然的水渍肌理,从而强化了青花材质的美感。因而区别于传统青花,水渍的痕迹丰富了青花的语言,富有现代艺术美感,故而称为''水渍青花''.式之一,而水渍青花其实就是分水的另一种方式,它是我长期的青花绘画创作中经验的积累,结合了工艺和绘画。
艺术来源于发现。多年前,一件青花作品中的异常发现让我开始研究新的青花表现方式。我无意间看到一幅我的青花作品背景中有一个处很有意思,它的表现效果与传统青花有着很大的不同,趋向于茶水风干之后的茶渍效果,也像屋雨漏痕之迹。这个发现促使我对它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理论,丰富技术和工艺,逐步形成区别于传统的青花分水,一种全新的青花分水表达方式-----水渍青花。我自己的艺术语言符号。
艺术的创作是个性的张扬。我不喜欢作品随波逐流,也不允许作品中重复别人的影子,如果这样,将是我的不幸。艺术创作只有在不断地实践和完善中才能更好地表达自我,这是众多的陶瓷艺术家所追求的。不管是颜色釉还是青花,它们都存在无限可能的表现形式或是表达方式,不断地突破探索追求是我们的责任。
水渍青花的特点就是,不仅继承传统青花的表现方式,还具备了更强的艺术韵味,看似国画的悠远又不同于国画的刻意,同时绘画性更强了,表达性更丰富。
记者:水渍青花对现代青花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汪勇:我从不把自己对艺术的探索架构在一个很宏大的场景之下,我只是在寻找一个适合自己创作的方式,就像人们在忙碌中寻求生活一样,我在陶瓷艺术的海洋中找一个适合我表达的方式。
水渍青花,是我看到青花表现的另一个方向,是青花绘画的另一种表述。青花不是只有一个方向,也不是只有一个种表达方式,它是多元化的。每个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人,只要彻底地了解了材质和工艺,以及对绘画的理解,他才能在艺术创作实践中追寻到一个自己的方式,才会获得随心而想,随意而动的创作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