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刺绣不仅可以穿在衣服上,还可以绣在陶瓷上,做成工艺品,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7月24日,全国网络媒体“多彩贵州行”采访团来到凯里,在2013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一位参展商的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苗绣被“绣”在陶瓷上越发光彩夺目
这位参展商就是黔东南炫彩苗疆工艺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潘宝华。一个月前,这位凯里当地的年轻人,带着发展振兴当地民族艺术的梦想创建了这家企业。在潘宝华的展区,令记者眼前一亮的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苗族刺绣,有的被搬到了象征中华文化的陶瓷上,有的被移植到了台灯上。
面对记者,潘宝华坦言平常大家都见惯了苗族的刺绣、蜡染,这些民族元素一般都用在服饰上,人们看得多了难免会失去新鲜感,如果把这些文化符号移植到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就可大大增强它的实用性。“经常到外面走走,会看到很多新颖的东西,通过思考积累,就有了这个创意。”有了灵感,潘宝华对市场进行了一番考察后,便很快下定决心做这件事。用他的话说:“从有这个想法到创办公司,不到两个星期。”
谈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潘宝华有他的理解。他说,“把民族的东西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不是说它必须通过某种材料来固定,创新要以经典的民族文化为根基,凭空想象是不行的,改变的只是表现形式,新的工艺品仍然保留了原来的韵味,这样民族文化才能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对于这次博览会,潘宝华说,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是大家交流洽谈很好的平台,希望今后在专业性和规模上有更大的改进提高。“这次来参展,主要是想让大家接受我们的理念,让大家知道民族的东西还有很多表现形式。”潘宝华说。
“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接到了酒店的订单,我们的包已经出口到了南美,”据了解,潘宝华的公司现在有20多名员工,按照他的设想,公司将发展成一个“拥有100人的中型企业”。同时,相关的上下游产业还将带动更多人就业。
谈到未来的发展,潘宝华信心满满。他说:“通过创新,民族工艺品的市场前景很好,下一步我们还要设计出更精美的图案,把更多带有民族文化基因的工艺品推向国内外,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多彩贵州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