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休闲之余,邀上几位好友,泡上几壶上等的祁门红、仙芝竹尖、生熟普洱、还有极品铁观音等好茶,细慢地品茗……聊天之余,顺手翻开一本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陶瓷》杂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周思中博士写了一篇文章“陶艺人生——读陈烈汉的陶艺”,我顿时眼睛一亮,是否同名同姓?一口气读罢,没错!是我认识并熟悉的陈烈汉。
烈汉,顾名思义,刚烈的汉子,坚毅、爽快、百折不饶、刚正不阿。然而,陈烈汉的性格似乎与其名字不尽相符。其为人低调、不善张扬、谦逊、笃实、睿智。我们相识有二十五年了,1983年我大学毕业后,留在母校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当老师,担任83级的班主任,陈烈汉就是美术83级的学生。我与83级的学生年龄相差不大,年长他们几岁,因此,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校友关系,还是兄弟、兄妹关系,师生关系非常融洽。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83级(87届毕业生)整体素质很好,都非常优秀,是个人才辈出,硕果累累的年级,毕业二十多年,现在他们大都事业有成。陈烈汉就是他们其中出类拔萃的一员。
陈烈汉在学生时代就品学兼优,当选过陶院四年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其87年以优良的成绩大学毕业后留校当专业教师,1990年他又考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胡美生教授的研究生,名师出高徒。1993年硕士毕业后陈烈汉留在北京工作,现任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总工艺师、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与陶瓷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烈汉将其学生时代良好的品格一直延续至今,虽然他走上了领导岗位,但从未放弃过对陶瓷艺术的探索与追求,一直注重个人的品格和艺术修养,在北京配置高温液化气炉和低温电炉,设立了自己的陶瓷创作工作室,自己练泥配釉,创作烧制,并坚持每年都抽空到全国各陶瓷产区去考察,到实地做学问,搞陶瓷创作,十几年如一日。这对他来说,真得很不容易,要付出双倍的心血和努力。2005年暑假我去洛阳美陶做唐三彩作品,他去禹县(禹州)做钧瓷作品,我俩在河南洛阳相遇;2007年暑假笔者去浙江龙泉毛正聪大师工作室做陶艺,又遇上陈烈汉,他也是专程来龙泉进行青瓷创作,这几年,他集中精力在浙江龙泉进行青瓷创作,创作了一批既有内在的精神内涵,又有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的青瓷作品,这次发表的青瓷作品,锐意创新,充分挖掘青瓷材料美的潜质,注重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构思巧妙,造型独特,丰富了当代青瓷艺术,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代表性,充分展示了他的青瓷创作的风格特点与文化追求。其功底扎实,可谓真正的科班出身(四年陶瓷专业本科学士、三年的陶瓷专业名校硕士毕业),加上二十多年的陶瓷创作经验积累,其陶瓷作品,质朴、大气、造型饱满、内涵丰富、装饰性强。正如他的陶艺作品“眼中的鱼”,该作品构思巧妙,工艺制作严谨,注重陶艺作品的内涵和生命力的表现。鱼是中国传统吉祥题材,陈烈汉手下的鱼源于传统,但高于传统。他的鱼和眼二和为一,那大海里水珠、圆点装饰在阳光下曦曦生辉,既像大海的珍珠,又象征大海深处无数的海洋生命,与海洋相比、与高山相比、与地球相比、与宇宙相比,人是多么的渺小……还有他的陶艺作品“鱼跃双耳扁瓶”也是同系列的作品延伸,其对陶瓷材质的把握和运用恰到好处,不同陶瓷造型的对比,相同装饰层次的对比,陶瓷表面肌理的对比,其对泥性的把握已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其陶瓷作品集装饰性、审美性、精神性、工艺性、和艺术性为一体。再看他的作品“恋人”,是用钧瓷做的,将现代设计元素融入其作品当中,有意识地留下手工盘泥的印迹,与两位抽象地面对面恋人光滑的脸部,形成粗拙与精细的强烈对比。有色彩对比又不失调和,艳而不俗。有变化又不失和谐统一,有节奏又不失平衡。陈烈汉的另一件青花作品“采莲图”是一件大作品,从造型到装饰都是自己创作完成,光草图设计,陈烈汉耗时半年才完成,在他工作室设计稿铺了一地,改了又改,精益求精。从构图到人物造型、泥坯上绘制青花、钩线、分水、装窑等都是亲历亲为,下足了工夫。作品大气,装饰味十足,作品的边脚装饰,器口和底部,画的是传统的青花板凳脚装饰,但又不失巧妙的变化,很自然地衬托出主体图案。这件作品和他的许多作品一样,表露其对大千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也烘托出其丰富的陶瓷创作经验和现代设计理念,这与陈烈汉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分不开的,他到过国内主要的陶瓷产区进行陶瓷创作,接触到不同的材料,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并将各产区的材料优势进行嫁接和综合使用、创作出了具有多特风格和个性的作品;还相继赴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奥地利、卢森堡、雅典、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港澳等国家和地区考察、学习陶瓷艺术,参观世界各大艺术博物馆、美术馆。拓宽自己的视野。
陈烈汉做的陶艺作品从来不卖钱,已经积累了数百件自己亲手制作的陶艺作品。做了那么多的好作品,却不张扬,他真的想厚积薄发。也许苍天不负有心人,天助勤奋,陈烈汉的付出,换来了今天的成果。在国内外艺术大展他屡获大奖:2008年陶瓷作品“盼” 荣获香港首届紫荆花杯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金奖”、 2009年陶艺作品“秋雨·冬雨”获“第四届北京工艺美术展”金奖、2007年陶艺作品“镂空纹瓶”荣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 2009年陶瓷作品“秋雨”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作品评比”银奖、2006年陶艺作品“鱼跃双耳扁瓶”荣获第二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铜奖”、陶艺作品“眼中的鱼”荣获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与设计评比“铜奖”、陶瓷作品“采莲图”荣获北京第二届工艺美术精品展“银奖”及2008年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铜奖”、陶艺作品“恋人”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三届国际陶艺协会IAC大会学术交流“优秀作品奖”、2008年陶艺作品“信心的守望”、“春·夏”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铜奖”等各种国内外大奖共十五项。其作品还多次入选中国美协陶瓷艺委会举办的国家级展览,陈烈汉已出版个人陶艺专集一部,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2008年作品“盼”还在《英国珍宝博物馆精品藏典》画册发表。
读陈烈汉的陶艺作品好比在陶艺的海洋,识别一颗颗的明珠;好比在艺术的江河逆水泛舟,顺手舀出一瓢江水,现场煮泡茶叶,细细地品茗,沁人肺腑。但愿陈烈汉继续烧炼其“火”的艺术,烧出自己独特的陶艺人生。(于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