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境”现代陶瓷艺术展北京开幕

继九月中旬在国家大剧院展出之后,“瓷境”现代陶瓷艺术展在这个初冬再次回归北京。这一次,主办方选择了颇具禅意的展出地白塔寺。

11月16日于白塔寺开幕的“瓷境”现代陶瓷艺术展集合了郑云一、韦华、杜建新和陈少岳四位现代陶瓷艺术领域四位各具造诣艺术家的作品近40件,通过瓶器、雕塑、壁挂等多种形式集中体现了当前艺术陶瓷领域在作品形式和题材上进行的创新探索。

谈及在白塔寺举行这次展览,几位艺术家不约而同地表示这是一种难得的贴近。与规矩的博物馆相比,置办这次展览的地点位于白塔寺内东侧的厢房,参观者跨出门槛,就能望见始建于元代的巍巍白塔侧影,而这种清冽的禅意与展品上寥寥几笔的写意景象迸发着一种遥相呼应的共鸣,仿佛那些时代就在我们身侧,一晃眼、一回首,就在那里。

无论是郑云一的《牡丹亭》系列、还是陈少岳的作品《十五贯》,此次展出的创作中,戏曲题材的作品颇多,而与以往传统戏曲题材重人物、强调色彩的手法不同,此次我们能看到创作者在构图上注重重新构造一个时空、着重塑造氛围。

以《十五贯》为例,创作者在作品设置为一个戏曲放映空间,演出的是传统戏剧《十五贯》,这部分采用的传统的青白色调,而看戏的观众群则是采用了类似油画的处理方式,以浓总重的色块在进行分割,而整体又将这个空间包进了由光线明暗构建出的“天圆地方”的构图中。对此作者陈少岳表示,这种处理方法也蕴含古代“方孔铜钱”的意思,与《十五贯》的主题对应。由此,在一幅平面的壁挂做作品中,巧妙地进行了“戏中戏”的解构。而形式之外,江南夜戏特有的氛围也因为青白对照的色调而影影绰绰地散发出来。

同样着力于表现这种乡愁情绪的创作者郑云一所采用的手法则是做减法。在他所创作的瓷瓶作品上,很难看到恢弘的构图,有的只是一残砖、一处废梁,间或出现几笔飞檐、残荷,青白之间、明暗交错,看似是一种私人情绪在走笔,沉下心一思量,却发现所谓历史的温度,无非正是这些贴己物。

有意思的是,此次参加展出的四位艺术家中,除了出生陶瓷世家的杜建新,其余三位并非景德镇本地人,也并非瓷器创作科班出身,郑云一习过油画、版画,最早的圆明园艺术家之一;陈少岳则是中央美院中国画科班出身,后负荆俄罗斯修读油画;韦华,广西人,之前以陶为主要创作介质。但他们先后来到景德镇,见识过1300℃高温烧造之后,泥塑火炼成就的艺术美感之后,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条创作之路,而其之前的艺术积累,也确实给陶瓷艺术创作开掘了新的可能。

瓷器创作不同之处在于,即使之前的构图和色彩都拿捏得很好,却也没有办法预料到经过烧造之后,最终会呈现出怎样的景象, 这个过程中,有一种难以捉摸的不确定性,但对艺术家而言,统统都是惊喜。”郑云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