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双绝”携手在京举办珐琅艺术展

中国传统工艺铜胎掐丝珐琅与瓷胎画珐琅首次“合体”,完美呈现于一件《吉祥中国》珐琅尊上。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中国景德镇珐琅彩瓷传承人熊建军将于12月18日首次携手在京举办大型珐琅艺术展,揭开宫廷绝技的神秘面纱。

即将面世的《吉祥中国》富贵珐琅尊古朴典雅、华美大方,颇受瞩目。其制作首次结合“珐琅双绝”:铜胎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尊贵大气;瓷胎画珐琅俗称珐琅彩瓷器,娇艳夺目。两者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交相辉映的结合,被认为是“从创新角度对中国古老工艺的传承延伸”。

《吉祥中国》的铜胎掐丝珐琅部分以如意纹饰带串联,象征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代表花卉图案,寓意祖国百花齐放,繁荣昌盛;瓷胎珐琅部分以锦鸡牡丹、鳜鱼荷花、喜鹊梅花、竹林白鹭为主体图案,寓意“锦堂富贵,喜四海升平”。

张同禄,人称珐琅张,是“景泰蓝第一人”,是目前掌握全部景泰蓝制瓷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景德镇珐琅彩技艺传承人熊建军,则复活了失传200多年的珐琅彩瓷技艺。

气质典雅、工艺精美的景泰蓝,是皇家用器,后经民间艺人传承,在制作中运用了青铜和瓷器工艺,融入传统手工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集大成者。然而,解放初期,许多民间工艺作坊相继倒闭,景泰蓝一度低迷。

珐琅彩瓷是康熙皇帝亲自授意而创造的新品种,瓷质细润、形料凝重、色泽鲜靓、画工精致。乾隆时期出现的优秀珐琅彩瓷作品代表中国陶瓷最高水平。然而,由于其制作极度费工,乾隆以后工艺逐渐失传。

为了挽救这两项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国政府、艺术家、民间,无不付出巨大努力。上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将景泰蓝工艺品列为馈赠国际友人的珍品,景泰蓝起死回生,2006年,该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所有的工艺美术中,景泰蓝是最复杂的,很难完全掌握。”16岁就投入制作静态技艺的张同禄说,景泰蓝制胎、掐丝、点蓝、磨光、镀金的制作流程,远比想象困难,“就这制胎,一辈子都学不完”。

他大大拓展了景泰蓝制瓷技艺,不仅在铜胎上做,也开始在金胎、银胎上做。器型以奇、巧、俏、美自成一派,高超纯熟的技艺令世界工艺美术品界折服。

熊建军自1998年开始与国家博物馆合作研究珐琅彩复古工艺,历经8年苦心钻研,终于破解失传200多年、被誉为“彩瓷皇后”的珐琅彩瓷技艺。

目前流传于世的珐琅彩瓷有400多件,大多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

如何让阳春白雪的艺术更好地为人民的生活服务?这是常常萦绕在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问题。

“制作景泰蓝和写文章一样,需要长时间构思,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有机结合起来。”张同禄说。在他手里,景泰蓝工艺美术作品不再只是普通的瓶罐摆设,而是化身为兔儿爷、貔貅,或是寓意健康、平安的钟表……为生活装点艺术气息。

主办此次活动的北京荣会艺术中心,也一直致力于传统技艺的继承与创新,其在江西景德镇开创的“现代官窑”,制作工艺精雕细琢,力求完美再现官窑名瓷。当古乐响起,身着传统服饰的“非遗”传承人,完全遵袭古法技艺,以专业烧制复原出一件件官窑名瓷时,人们似乎看到了中国古老制瓷薪火的复燃。

不过,当前传统工艺被抄袭现象严重。珐琅彩瓷市场火爆,拍卖成交价格持续走高,市场的驱动导致大量赝品出现;大师们用心设计的景泰蓝造型,也被一些小工厂剽窃。

“不论景泰蓝还是珐琅彩瓷,对其传承都应该从保护知识产权入手。”张同禄说。熊建军也表示,对传统工艺的发扬,应力求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