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一家名为“三贤码头”的茶社,大厅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块极为抢眼的瓷板画:远山近水相映生辉,山脚下的青瓦白房,宁静地依靠在着山水之中,渔夫,耕牛,怡然自得地行走在天地之间。一派山水田园的美妙风光,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瓷板上。
凡是走进大厅的人们都不得不停下脚步,安静地在它的面前欣赏一番,并会情不自禁地啧啧赞叹,“这瓷板画,画得真好。”这时,一位面容清癯的老者,徐徐走来,简朴的衣着,淡然的神情。经茶社的主任介绍,这位老者便是那副瓷板画的作者——吴守矩,一位农民画家……
(一)
1945年,吴守矩出生在鄱阳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虽然,家里没人与文化艺术有丝毫联系,但是,年幼的吴守矩就展现出惊人的绘画天赋。吴守矩从桑葚中提取了红色的颜料,利用这些颜料他临摹了家中一幅毛主席画像,画像被父母看见,他们都惊叹了, “画得很像,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本事”。没有良好的绘画条件,没有绘画老师的指导,吴守矩只是依赖这与生俱来的绘画感觉,在自然的天地中,时常用树枝在大地上自由挥洒着自己不羁的艺术想象。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家里的经济实在无力继续承担吴守矩的学费,而此时,村里的文工团恰好招工,父亲只好让吴守矩中途辍学参加工作。由于在绘画上的优势,吴守矩很顺利地获得在村文工团做舞美的工作,虽然,失去了念书的机会,不过,在村文工团的工作,让吴守矩有大量的时间沉浸在绘画之中。他靠着绘画天赋的驱使,勤奋地在艺术的道路上开始了他执着的驰骋。
到了“文革”时期,村文工团被解散了。在文工团工作了十多年的吴守矩也不得不回家了。突然失去了工作,他只能放下画笔,拿起锄头下地种田。别看他很会画画,种田一样很在行。虽然只是念到初中二年级,在村子里也算是个文化人,为了种好田,他会买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学习。他家的田总是比别家种的好,年年成为村里的示范田。
虽然,在骨子里,吴守矩从没觉得自己是一个画家,他只是热爱绘画,热爱他所看到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自从回家种田之后,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维持家中生计忙碌中。在农闲的时候,他帮人画画补贴家用,四邻八村人都就知道吴守矩的画画得好,只要家中有需要,一定会请吴守矩画画。
有一回,村里的大会堂需要毛主席与华国锋的人物画像,吴守矩成了画画像的不二人选。可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画伟人像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吴守矩的父亲很担心,怕万一搞砸了,那是要出大事的。可是,吴守矩还是接受了,七天之后,画像画好了。村长看到画像的时候都大吃一惊,“画太像了。”画像被摆在村大会堂供人们参观,附近村子的人都赶来了,“这比城里看到的画像,画得还好呢。”因为这件事,城里艺术馆的人也来了,想请吴守矩去他们那里工作,不过在农村生活习惯了的吴守矩婉言谢绝了。或许,在这他才能把自己的绘画发挥得畅快淋漓,用真实的感受画出最美的山村美景。
(二)
在家种田,闲时画画的日子,让吴守矩觉得日子很充实,他没有刻意去追求一种身份上的识别,只是凭借着一种天生的能力,在实现着自己的价值。不知不觉,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吴守矩这才放下了锄头,他决定到县城开办一家书画店,打算以后专门靠画画为生了。
1999年,吴守矩在县城开了一家书画店。一次,晚上九点多钟,早就关门休息吴守矩,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他连忙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位陌生的年轻人。年轻人还没等吴守矩开口说话,便径直走进屋内,快速地环顾了四周,“这屋子的画,我全要了,明天一早过来取。”闪现在吴守矩脑海中的第一反应,这年轻人是个骗子吧,大晚上的一进来就说些没头没脑的话。年轻人看出吴守矩的疑惑,他解释说,“我很早就听朋友说鄱阳县城里有个吴守矩,画画得很好,我是打听了好久才找过来的,你书画店里所有的画我都要了,明天一早就过来取画。”
后来,也有景德镇的客户见吴守矩的画这么好,认为可以尝试在瓷板上作画。吴守矩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他开始接受瓷板绘画的加工的工作。吴守矩的山水画风格传统功夫深厚,但在传统之外,他更注重创新,并不断使用景德镇的传统工艺技法,与山水画法结合。在点线面,以及色彩,透视等方面,更接近西洋风格,使得他的山水瓷板画有别与当今,令人耳目一新。吴守矩的瓷板画受到越来越的客户的欢迎。
(三)
吴守矩凭着对绘画艺术的执着,不断学习写生和创作。在几十年的创作过程中,注重传统画法以及吸收八大山人、张大千、傅抱石、刘海粟等名家长处。其作品继承传统,又不拘于传统,在传统上加以创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山水画,取法自然,笔墨流畅,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清新高旷的风格。
数十年来,吴守矩一直在陶瓷艺术上默默耕耘。其早年因名不传而不为外人所知,他早年的陶艺品专供港澳台及内地高端古玩商;近年来他研习珠山八友的陶瓷书画表现手法,不断加以改进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陶瓷工艺美术风格。
他的陶瓷山水作品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国内外收藏家的青睐,作品《群峰争秀图》瓷板画2007年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2009年《旭日九松图》荣获第四届中国(甫田)海峡工艺美术品博览会优秀作品金奖。
如今,他离开了仿古,自绘作品,画工极佳,大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