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春拍的调整后,秋拍行情是否如许多业内人士期待般继续上扬?上周刚结束的首场秋季大拍汇聚了各方关注的目光,但仅50%的成交率则令许多行家不由得生出看空的心态:“瓷器整体表现惨淡,今后成交或继续下跌。”有观点认为,瓷器的存量太大,上一拨收藏者接盘的有可能是已经被炒成天价,现在流拍的一多,难免有人开始流露担心情绪。但有专家表示,各方应冷静看待行情的回落。事实上,秋季大拍上的瓷器拍品不如前几次,成交情况下滑在情理之中:“正因为能用来‘充门面’的精品太少,所以拍卖行很难做到次次征集、拍卖都有很大的噱头,所以手中存有好货的藏家,心中根本不慌。”
行情:精品少 成交“下盘稳”
“瓷器的保有量太大了,以往中国艺术品的价格都是西方拍卖行操控,话语权在他们手里,所以他们炒什么,我们也跟着炒什么。那他们当然会先把一些不值钱的东西炒高,把好东西留下,今后恐怕手里都是瓷器的该心慌了。”当第一个主要的瓷器专场仅有50%的成交率后,有收藏者在微博上悲观地评论道。
但行家胡先生的看法却有所不同。“前段时间刚收到图录一看,我就感觉这次的拍品总体质量无法跟此前的专场相比,直到现场看过实物,许多藏家的心中已经有底,都认为这次的成交肯定好不到哪儿去。”正在英国征货的瓷器专家曾波强告诉记者:“这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陶瓷精品的存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这使得拍卖公司很难不断做大且每次都有惊喜,不像书画一样动辄上千件一起上拍。”
“如今的市场总体来说,比以前更公平、更成熟,好东西能卖出好价格,差的东西无人问津。”陶瓷被看作是最能代表中国艺术的门类,也是被国际收藏家们一致认可的可流通门类,“不能因为某一场没卖好就说全是别人炒剩下来的。”据了解,近期北京举行的几场小型拍卖会上推出的瓷器虽然属于中端拍品,但成交比例甚高,价格也比较合理,这显示瓷器板块受众多、“下盘稳”的特点。
国内藏家被“国际盘”牵着鼻子走?
投资收藏陶瓷艺术品多年的老行家们很喜欢把瓷器称为“国际盘”,理由是中国书画只在国内流行,而精品瓷器的受众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就像行家孔先生所说的:“本质上说精品瓷器和古画是一样的,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但书画基本只有华人才买,而高价的瓷器好多都是外国买家买的,有的甚至是家族收藏。”同时,他并不认可某些人提出的“中国收藏者的审美、喜好总被国际收藏者牵着鼻子走的论调。首先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第二,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和民间财富的积累,中国收藏者的审美倾向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全球市场。就算是苏富比、佳士得这样的大行到香港地区或内地来,都会挑选适当的拍品,考虑迎合中国收藏家的喜好,即使是欧洲、美国等地大拍卖行近年来也陆续增设了与中国艺术相关的部门。”他认为,足够强大的购买力自然会引得商业机构更多地为中国买家服务,但巨大的资金量不断进出各个市场,某些时候的确容易形成炒作的局面。
而在欧美国家,无论是大收藏家还是普通老百姓,对中国瓷器的好感依然有增无减。目前身在英国的曾波强也跟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他前不久在距离伦敦1个多小时车程的一座小镇发现,当地很多家庭都收藏有中国的外销瓷,有的家庭连洗手间内都别出心裁地用中国瓷器摆出各种艺术造型。“外国人对中国精品陶瓷的喜爱从来没断过,瓷器元素也融入了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他认为,由于很多有实力的藏家及行家现在惜售精品,造成流通情况不佳,瓷器拍卖征集极为艰难,这也直接影响了拍卖成交结果。他同时建议收藏者,在行情未见明显上涨的情况下,不妨再“持器观望”一阵子。“手中有好货,心中不用慌”。而孔先生则提醒部分已有数年收藏经历的玩家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东西,在行情相对低点时换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