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南宋官窑渐成收藏新贵

宋瓷发展至南宋,技艺达到顶峰,集大成者即为南宋官窑。南宋官窑到底有多美?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留下16字如梦如幻的评价:“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令人惋惜的是,绚烂的南宋官窑,从兴起到跟随南宋一起灰飞烟灭,它在世上仅存130多年,犹如昙花一现,不着痕迹。由此,这“温润如玉、胎薄如纸”的南宋官窑也成了现代收藏者的心头好,为收藏品市场所看好。据说,1989年,在香港以2500万港币拍卖的1件南宋官窑青瓷曾创造当时中国古陶瓷拍卖史的最高纪录。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南宋时期遗留于世的官窑真品不足100件,目前部分完整的真品已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馆、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等地,民间几乎难觅其踪迹。不过,萧山还有几位能工巧匠继承了南宋官窑的制作技艺,他们手工制作的南宋官窑作品也日益成为收藏新贵。

金国荣便是其中一个。今年50岁的他烧了30多年的南宋官窑,对于这门手工技艺早已达到痴迷的程度。金国荣坦言,自己的作品被看好也是最近几年的事,前些年,也是名不见经传的。“因为我是大胆创新派,当别人都忙着复刻、仿制稀世官窑品之时,我想的是如何让‘沉闷’的南宋官窑‘灵动’起来……”金国荣说,此前,南宋官窑收藏界的大部分收藏者们收藏作品,只看作者在业内的名气,以及作品的仿真度;现在不同了,创新意识慢慢复苏,大家开始关注他的作品。

在坚硬的青瓷口子上弯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在器身周围用镂空卷草纹进行装饰……这些一反常态的风格,让南宋官窑呈现出一股现代艺术的创新气息。比如金国荣纯手工制作的南宋官窑“花口钵”,钵体不大,大约20厘米高,颜色为淡青色,通体饱满,钵身线条优美,最特别之处,便是钵口的一道“翻边”,令整口钵立即活泼起来。类似于这样的南宋官窑作品是金国荣的强项,他的作品《轮花碗》和《莲花碗》已先后被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永久收藏;还有“金丝碗”、“十二生肖”等等,这些作品一经面世,均被来自法国、日本、阿曼等国的收藏者,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广东和萧山本土的爱好者们收入囊中,其价格也是逐年递增。

然而,创新也并非完全摒弃南宋官窑的古典美。金国荣告诫那些有意向收藏南宋官窑的人士,任何一件南宋官窑作品都无法丢掉属于它的特有印记,如紫口铁足、粉青釉色、薄胎厚釉、开有纹片等特点,脱离了这些特点,便不能称为南宋官窑。

对于如何收藏南宋官窑,金国荣也表达了一些个人观点。他说:“在我看来,可以称之为收藏品的必须具有精湛的手工制作技艺,绝不能是批量制作的拉坯或镶器;其次,作品也应融入作者的思想内涵,展现个人风格。”

末了,记者临走前,金国荣又给我倒上一杯茶水,盛放的茶具也是他自己做的,茶壶顶是一个缩小了的宝塔;壶身底部拉出了水波纹;小茶杯呈一瓣梅花型,美极了,整套茶具就叫《西湖茶语》,从最初的构思到制作,他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你知道,烧制官窑的过程真的要看‘缘分’,很多因素是不可控的,不同的气温、气压都会烧出不同颜色、形状的作品,只有反复试验,才能做出一件最满意的作品。”金国荣笑着说。

的确,这世上找不到两件一模一样的南宋官窑手工作品,因为双手捧进火中的“毛坯”,没有人知道出来后究竟会是什么色泽、什么模样,连作者自己也无法预知,答案永远留在最后揭晓。这就是南宋官窑的奇妙与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