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伟——在山水瓷画中追忆传统,在山水情境中诠释当代

詹伟的绘画生涯与“牛”有缘

祖父在当地是有名的书法家,因为这个缘故,祖父常常被邀请为一些店铺或是单位书写招牌。一次,祖父被邀去鹅湖为一个单位题写招牌,祖父带着年幼的詹伟出去见识世面。那时的詹伟只有四岁,只见过弄堂里灰墙青瓦,从没见过田园风光。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稻田,耕牛,奔跑的牧童,甚至是田间偶尔飞出来及几只不知名的昆虫,都能让詹伟兴奋不已,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美妙的山野。

回到家里,那一幕幕记忆深刻的画面不断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印象驱使着他,拿起一支粉笔,在家门口的地面上随手画了一头牛,结果被祖父看见了,祖父觉得这牛真画得不错:“这小子有画画的天赋。”一脸喜悦的祖父赶紧拿来一张白纸,把詹伟的“牛”临摹了下来。

这头意外之“牛”,拉开了詹伟的绘画生涯……

关于詹伟的山水瓷绘

詹伟喜欢在宁静的情境中,构造属于他的艺术世界。在他的世界中,我们既能看见属于文雅细腻的画面,又可窥探男子独有的豪情万丈,流血不流泪的霸气刚强,就如同他作品中我们最常见到的元素——山与水。

在我的臆想中,他的作品如同书卷般缓慢而优雅地展开,仿佛千年前大唐盛世的舞姬翩然起舞,繁复灵动的线条,或隐现于造型中或跃动于瓷板上,于通透流动间缓缓抚慰观者的心,使之达到内心的平静祥和。无论是陶瓷绘画或者是态势造型,詹伟总是乐此不彼地游走在意会与形式之间,找到最完美的契合。

他说,自己的作品不想过多的说教,只希望大家会觉得美,能与观者达到心灵的共鸣。他默默研习磨砺着自己,在艺术创作的理想上追求一定的文化认同。但在技艺上,传统的手法与技法也是他不断学习不断深化的地方。在他最新的创作中,山水成为了他进一步探索的主题,瓷板上的线条富有节奏地勾勒出取象不惑的形态,经过詹伟的艺术加工,原本锋利的山石没有狰狞,没有张扬,有的只是静若流水般的舒缓安逸。

在詹伟的世界中,陶瓷艺术将是他穷尽一生攀越的高峰,这高峰年年在长,不断在变,因为当他攀到一个点的时候,原本的顶点便成为了山腰,在不断超越与被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在与山水结缘中,詹伟的世界将变得更加的瑰丽而宏大

记者:您什么时候开始转为创作“山水”瓷画?

詹伟:2010年以前画得比较多的是花鸟,其实我的作品从形式上总是不断地在寻求变化,在探索中寻求一种自我的表达。我喜欢用实验的方式去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艺术观点。而关于山水的创作也是出于我一次偶然的实验,我用自己的实验方式创作了一幅山水,便邀请朋友们欣赏了一番。朋友之间交流后,都觉得这幅山水的效果,比之前的花鸟要好,更能体现出我的风格。于是,我就慢慢地意识到这将是我艺术创作的又一个起点和方向。

记者:您觉得您的“山水”较之以往的“山水”有何不同?

詹伟:现在大部分陶瓷艺术家笔下的山水都延续着传统的表现方式,在某种层面上说是一种重复过去的山水瓷画。而我则运用了当代审美的视觉形式,以当代的视角去表达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山水。出于艺术上的求新变异,促使我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提炼与摸索。我试图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更永恒的角度去思考和反观自然,以山水为母体,寻找一种矛盾体的视觉结构的统一。我把色釉工艺与釉上山水等综合装饰手法恰当的结合在一起,创造了独具个人语言的现代山水瓷画。让观者能通过我笔下的山水,获得一种内心的宁静。

记者:您的“山水”表达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詹伟:我现在的山水创作从总体来说,是处在追忆的一种。追忆一种古人平静淡泊的生活状态与心境,现代人处在一个浮躁的环境之中,很难心平静气地去看待周围的世界。而我从宋代的绘画中,尤其是在宋画的山水中找到了那种宁静致远的感觉。纵观宋代山水画,画面感很强,远观有气势,近看有细节。因而,在我的山水画创作中,我希望能体现出我个人的一种修行,能沉静下来画画,远离尘世的喧嚣。

记者:您不觉得自己的创作方法一直在变化,是一种不稳定的体现吗?

詹伟:其实,我创作的主题没有改变,我笃定山水是我一生的方向,把山水画创作进行到底。只是,我在寻求不同的创作方式,表达手法,运用一切可能去诠释我心中的山水。山水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不会去重复表达,而是,探索无限可能。在变化中追寻自己艺术的稳定性。

记者:您下一步的“山水”绘画图式会是什么样的?

詹伟:在形式上加以改变,或许,我会以一个游走在山野林泉中的游客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从一个游人眼中读取对世界的理解,这其中的“山水”我会采取比较抽象的表达方式,以心境读取山水,书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