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3.5万陶瓷工每年挣回10亿元

通城陶瓷工这一品牌,与通城本地陶瓷业的兴衰息息相关。上世纪80年代,全县大小陶瓷厂有数十家,涉及生活、建筑、工艺用瓷等多个品种,是当时邻近三省的抢手货,一度拥有成千上万名陶瓷工人。90年代末期,陶瓷业逐渐衰落,陶瓷工人纷纷南下北上,“通城陶瓷工”迅速闻名大江南北。

从工人干到陶瓷公司高管

正月十二,位于通城县大坪乡的陶瓷产业园里,杭瑞陶瓷陶瓷厂节后开张。

今年47岁的左生虎是杭瑞陶瓷公司的行政副总经理,他在办公室里忙碌着。他从一名陶瓷工做起,现在成为陶瓷公司的高管。

左生虎介绍,1985年,18岁的他中学毕业后,到通城县第四陶瓷厂上班,当时他是一名压机手,每月工资少之又少,不过几十元。当时通城县大兴陶瓷业,最高峰时大大小小有数十家陶瓷厂,陶瓷工人成千上万,他所在的厂属于国营陶瓷厂。

1988年,他转到通城县第九陶瓷厂,任车间主任,工资100来元。1992年,左生虎步入陶瓷销售行业,当时流行马赛克瓷砖,他主要跑华中地区销售。

“刚开始做销售没有经验,吃了不少苦头。”左生虎说,很快他做了第一笔单,后来市场越做越大,他的收入也随之攀升,从最初的100多元到2000多元,一下子翻了一二十倍。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陶瓷行业渐渐萎靡,通城县大小陶瓷厂纷纷关门。转瞬之间,几千陶瓷工下岗,大部分均南下或北上寻找机会,因此使“通城陶瓷工”的名声响遍全国。

曾承包一家陶瓷

多年的陶瓷销售,让左生虎认识了福建、广东等地的同行,并与他们成为朋友。当大家纷纷外出打工时,他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于1997年承包下通城县隽水镇陶瓷厂,独立门户。

“创业开头总是很难!”他说,1998年的除夕让他终生难忘,按照当时通城县的习俗,每到初一零点,家家户户都会放鞭迎新春。而他当时穷得连鞭炮都买不起,拉着妻子和4岁的儿子走在大街上,看着人家热热闹闹过年,他心里不是滋味。

当时,在外打工的陶瓷工回来过年,几乎个个笑逐颜开,他们在外面都挣到了钱。据了解,当时出去的几乎每个月有好几千元工资。

他没有为之心动,继续埋头苦干,把当年陶瓷厂的工人召集起来,研究如何突破。到1998年底,工厂便有盈利。

2005年,左生虎创建生虎陶瓷公司,工人由以前的30多人增加到100多人,生意有所好转。

可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因资金链断裂,左生虎不得不关门歇业,将厂里100多名工人的工资发完后,他债台高筑。

通城目前有陶瓷工3.5万

2010年,通城在大坪乡设陶瓷产业园,引进杭瑞陶瓷公司,本地陶瓷业重新抬头,大量陶瓷工回归本地。

目前陶瓷产业园两期工程已完工,现有员工近600人,产品销往国内外,去年完成产值3亿元。

据了解,杭瑞陶瓷一般工人每月工资在2000元以上,中层管理人员工资在7000元左右,技术研发人员月工资在2万元左右。

通城县劳动就业局局长王艳说,目前通城有陶瓷工3.5万人,每年打工收入达10.0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