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曼:青花倾城

谈到青花瓷,田曼一脸的幸福。

她独爱青花,这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渗透至骨子里的爱,青花牵动着她的每一个情感细胞,从创作到完成创作,从烧制到完成烧制,每个过程都时刻牵动着她的心,情绪或在某一刻爆发。

因为爱青花,她给自己QQ起名“青花倾城”,乃至于微博名、微信名……都被标注上青花符号;因为几乎每天都能与青花瓷打上交道,她始终被幸福包围,一种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幸福。

生在陶瓷世家

虽然祖辈并不生活在景德镇,但从田曼的祖辈开始便与瓷器结缘;虽然祖辈并不是从事陶瓷绘画,但却一辈子与瓷器打交道;田曼的青花技艺并非家族的一脉传承,但不能否认她生在陶瓷世家。

祖籍湖北武汉的田曼曾听父辈说过,田家的祖辈在湖北时便从事陶瓷业,那时,田家有两艘自己的船,从事陶瓷河运生意,直到抗战时期被征用才结束。

田曼的父亲是第一批下海的商人,因为熟悉陶瓷,他开设了一家陶瓷公司。田曼小时候常在父亲的公司车间玩耍,看着一位位艺人在瓷上作画,自小便饱受陶瓷艺术的熏陶。

或许源自祖辈的一种陶瓷情结,父亲在田曼13岁时,把她送去学习素描、水彩。直到16岁时,田曼才接触瓷坯,开始进行釉下青花绘画,并得到许多老一辈艺术家的指导。

起初的美术学习及釉下青花绘画,虽涵盖着田曼自己的喜爱,但也饱含了父亲刻意培养的痕迹。真正让田曼全身心投入陶瓷艺术,并喜爱青花艺术,还源自于一本书。

那是在田曼16岁时,她看到了一本“青花大王”王步先生的画册,不禁被惊呆了,看着画册中那精美的青花图案,看到当中的浓淡变化“料分五色”,她惊叹:青花也能这么画。

爱上青花只是一瞬间的事,田曼却没有想到,这份爱的“保鲜期”至今已有二十多年,还将持续下去,并愈演愈烈。

青花分水

观赏田曼的青花陶瓷艺术画作,你会为那水汪汪的葡萄而惊讶,素雅的图案,色调宁神怡人,从浓到淡一气呵成,料分五色,浑然一体。可见田曼对青花分水的掌控已至恰到好处。

事实上,田曼对青花分水技法的传承并非源自某一位师傅。很多时候,她是通过观赏老一辈艺术家创作过程才零星地掌握了一些分水技法,也因此,在进行对青花分水技法的钻研中,她走了不少弯路。

曾有一段时间,田曼一直在用小笔,凭着自己的想象调制青花料,进行青花分水绘画。

直到有一次,王步的孙子王华来到田曼父亲的公司进行创作,看到田曼在进行釉下青花绘画,田曼才知道自己之前的做法都是错的。王华指导了田曼如何调制分水用的青花料,并赠送了田曼一支鸡头笔。

“那支鸡头笔上刻着一个‘王’字,我至今还保留了那支鸡头笔。”田曼说,从这支笔开始,她通过观摩许多老艺术家创作,经零星收集并摸索,才逐渐掌握了青花分水技法。

对田曼来说,因为没有固定的老师手把手地教导,她掌握青花分水技法的过程比较漫长,当中也走了不少弯路;但也正因此,她有了许多摸索的过程,加深了对青花分水的理解,也少了“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担忧。

在中央工艺美院进修一年,在景德镇陶瓷学院读本、读研,田曼接触到更多的艺术领域,掌握了不少理论知识,从思维上,她就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自小习画,早早接触青花瓷艺术,又因没有固定的一脉相承,她也没有在技法上的“雷池”。上下求索,让田曼具备了钻研的精神,也给了她突破的能量。观赏她各个时期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始终在变,沉迷当中,感受到的是愈加醇熟的技艺,以及那敢于探索的精神。她认为自己现在的艺术创作还有点紧,需要再放一放,并始终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青花,是一门到老都还要学习的艺术”。

我爱青花

正因为有着这股精神,自小养尊处优的田曼在从事青花艺术创作时从不说苦,曾经,因为常年浸泡在鸡头笔的青花料里,她的手指严重过敏,长达两年时间,但她并未因此而歇下来,她一边医治,一边始终咬着牙坚持进行青花创作。

“我爱青花”,这是田曼不断向记者重复的话语。然而,外向的性格却并不能让她很准确地去表达清楚这份爱。不过,从田曼描述青花时神采奕奕的表情,闪亮的眼神,你会发现,这是一股来自骨子里的爱,或许正是因为这样,这份爱才如此难以用言语表达。

姣好的面容,高挑的身材,说话声不大,但吐字清晰,与田曼交谈,你会感受她的直爽,当中还夹杂着些许含蓄,恰如她笔下的青花瓷一样,那么清新而雅致。

王步先生的画作让田曼眼前一亮,引领她狂热地爱上青花瓷,但她的艺术风格却与王步先生迥异。

一代青花大师王步是青花瓷文人画的鼻祖,以中国画入瓷,给当时的青花瓷艺术领域带来一股新风,而作为知性女人、时尚女性,田曼的青花作品则将陶瓷的装饰性与文人画相结合,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装饰性。

近期,田曼一直在尝试青花斗彩,但她坦言,相比之下,从目前来讲,她还是更喜欢纯青花的素雅。田曼说,她今后还将尝试各种不同现代青花的艺术表现形式,终究会寻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表现形式。唯一不变的,是她对青花始终如一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