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青花瓷登陆匡时春拍

2014年匡時春拍瓷器杂项类分有瓷器工艺品、佛像、茶道具、文房以及杂项专场,其中瓷器工艺品专场设崇祯青花瓷器“翠影青蓝”专题。

“青色狼藉……流于民间,其制无复分”——《江西大志》记载明末青花瓷烧制状况。

青花湛蓝,软柔毛笔沾染钴料,在细白瓷土上留下游走的笔迹,线条如丝浪漫如烟的青花瓷,经老匠之手唱响了中国艺术之绝。人们易将青花瓷器比拟花容月貌的清丽女子,她又何尝不是历经百年却仍印记在国人的心中呢,她的容颜曾从庄重变得柔丽,可曾记得明宣德之前她的青色浓艳(苏麻沥青),明嘉靖、万历时的青如蓝紫(回青),明天启、崇祯、清康熙之明朗秀丽的翠毛蓝(浙青)。青花瓷的婀娜撩人心弦,在明末时期因国力衰弱,内忧外患官窑曾一度停废,她却在民间燃起了截然不同的妩媚,继续传承这门古老的工艺。

青花料在明成化之后因进口钴料用竭,改用浙青,虽然蓝中泛灰的颜色不如苏麻沥青的美艳,然而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翠蓝色充分展现了国产青花料的优势,沉静柔美之色恰与东方婉约含蓄的审美相符。崇祯的青花瓷相比嘉靖、万历砂土更白润,形制更秀雅。在明末内忧外患,国力渐衰的国情下,她是如何发展出独具风格的翠蓝青花瓷器呢?这似乎与国力和艺术并肩齐驱的常理相违背,明末的“官搭民窑”或许能破解这个秘密。

崇祯年间的民窑起了不可抹灭的作用,可以说明末的青花瓷贴切地体现出民间制瓷的高超水平。明朝禁止民间烧造彩瓷,而不禁民间烧制青花瓷,在官窑停烧的情况下,即使宫中用瓷也以“官搭民窑”的方式制作,由此民窑得到很大的发展。崇祯帝朱由俭勤俭自恃,史称“鸡鸣而起,夜不分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无宴乐之事”,心怀抱负却生不逢时,继位之年成功削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而后农民起义不断,金戈铁马持旗摇曳围剿李自成的农民军,却又遭遇八旗军入侵。如此情境宫中岂有欢庆之事,早已不能顾及开窑烧瓷,能工巧匠也只能流散民间,加之,明末盛行奢靡之风,正如顾炎武所说“国初,民无他奢,崇尚简质,中产之家,犹躬薪水之没……后则靡然向奢,以俭为鄙”,民间兴盛祭祀丧葬婚娶,瓷器的需求量很大,这也促使了崇祯年间民窑的发展。

明末民窑突破了历来官窑器图案规格化的束缚,图案纹饰多样化,各种人物故事、大小动物、道教神话等全部入画,风格写意,画法潇洒自如,令人眼前一亮。瓷土中加大高岭土的比例,一改嘉靖、万历的笨重粗糙胎体,白润致密的瓷土更显晶莹透亮,秀丽的翠毛蓝由此诞生,凝结了古代民间艺人的智慧,为清代瓷器开启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