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华外交官共聚瓷都 零距离感悟陶瓷文化

5月末,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瓷都景德镇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来自卢森堡、厄瓜多尔、俄罗斯等19个国家的驻华外交官共聚瓷都,开启了首届驻华外交官“中国文化之旅”活动。

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外交官们参观了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区、古窑民俗博览区、瑶里古镇、御窑厂遗址、景德镇陶瓷馆,亲手制作陶器、绘制陶盘,并欣赏了独具特色的瓷乐表演。

把梦境画在瓷盘上

建 国陶瓷文化创意园区是此次驻华外交官“中国文化之旅”的第一站。创意园在原有陶瓷厂房基础上修建而成,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可容纳150余户创作工作室 和机构。园区特别推出每周五、六晚间高校大学生创意集市,免费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孵化陶瓷创意人才。目前,园区已入驻80多个集市摊位,吸引大学生、 毕业生260余人。

参观陶瓷艺术家工作室时,外交官在聆听讲解之余纷纷询问艺术家有关陶瓷制作工艺的问题,有的 外交官甚至操着流利的中文与艺术家交流,现场气氛相当活跃。卢森堡驻华大使石泰嵋与其中一个工作室的艺术家建立了联系,准备下次来进一步考察景德镇艺术家 的生存状态及陶艺创作,并想让卢森堡的年轻艺术家景德镇学习交流。他告诉记者,陶瓷产业曾经是卢森堡的第一产业,而现在已经被银行等现代行业所取代,他 希望有一天卢森堡的陶瓷产业还能重拾昔日的辉煌。

在创意园的“手工制瓷体验区”,外交官们饶有兴致地系上围裙、 挽起袖子,在艺术家的指导下体验拉坯、俢坯的乐趣。摩洛哥驻华文化参赞索拉娅兴致勃勃地尝试了两次,都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她对记者说:“看起来简单,做 起来可不容易呢!”与大多数初学者不同,有过拉坯经验的南非驻华文化参赞显得娴熟不少,她一次性完成的花瓶得到了指导艺术家的赞赏。

在 创意园的“镇当代艺术馆”,外交官们拿起画笔,发挥想象,在陶瓷盘上进行创作。其中,厄瓜多尔驻华公使卡洛斯·罗德里盖斯绘制的一件作品给众人留下了深刻 印象。罗德里盖斯告诉记者:“这是我梦中的住所,那里宁静,有茂密的森林和潺潺的流水,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在陶瓷上作画,我很喜欢这种艺术表达形式。”

古窑的神秘工艺

为了让外交官们深入了解景德镇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制瓷工艺,主办方特意安排大家参访了古窑民俗博览区、御窑厂遗址等景点。

在 古窑民俗博览区,外交官时刻紧跟外语讲解员,参观了手工制瓷作坊、元代馒头窑、明代葫芦窑、清代镇窑等。看着几位80多岁的非遗传承人演示拉坯、利坯、画 坯、施釉、烧窑等手工制瓷工艺,外交官们纷纷停住脚步,拿起手中的照相机拍照留念。俄罗斯驻华参赞兼文化中心主任维克多孔诺夫在艺术家的引导下拿起放大镜 仔细观看做工精细的生肖陶瓷盘后,拿起自己的生肖龙陶瓷盘合影。

此外,讲解员还耐心地向外交官们讲解鉴别手工烧 制瓷器与机器制瓷器的方法。讲解员告诉大家,好的手工制瓷器,如用手沾水在碗口摩擦,会发出像飞机飞过的轰鸣声。外交官们纷纷拿起瓷器一试究竟,厄瓜多尔 驻华公使罗德里盖斯夫妇一边重复着这个动作,一边和着轰鸣声摇摆起来,欢乐的气氛感染了周围所有人。

在众多外交 官中,乌克兰驻华文化与信息参赞瓦伦丁·沃尔克和匈牙利驻华参赞宋妮雅算得上“中国通”。前者是著名汉学家,后者则对中国考古颇有研究,流利的中文为他们 了解陶瓷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当大家都在采购陶瓷纪念品时,宋妮雅却购买了一套关于陶瓷研究的专著留作纪念,准备回去认真研读。当大家都跟着讲解员参观 时,总能看见走在人群之前的沃尔克向工作人员和艺术家请教问题。

越纯粹的风情越感人

也 许是长时间生活在大城市的缘故,外交官们特别钟情有着“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美称的瑶里古镇。古朴的建筑、穿着朴素中式服装的老者、河对岸洗衣的女 子、随处可见的小动物……所有的一切构成了一幅宁静、秀美的图画,让大家产生了“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有的外交官看到古屋里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恭敬地前去 打招呼,而老人们淳朴的微笑更让外交官们感到心里暖暖的。

参访途中路过一户正在做景德镇的特色食物——碱水粑的 人家。起初,外交官们以为是在制作手工肥皂,后来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才知道,这是吃的东西。当他们知道头一天的晚宴上自己已经吃到过碱水粑时,脸上都露出了 惊讶的表情。伊朗驻华文化参赞贾利万德认真地说:“下次要是再吃到这个,一定要告诉我呀!”

古镇不大,不一会儿就逛完了,但是大家依旧依依不舍。摩洛哥驻华文化参赞索拉娅和塞浦路斯驻华文化参赞瓦西里科·桑庭都表示:“我们喜欢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我们要走路到下一个景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