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都” 肇庆陶瓷面临有史以来最大挑战

“不改,是斩断双腿;改了,就是斩断双手!”陈顺满的普通话很“普通”,带着浓重的佛山音,但并不影响他表达自己的万般无奈。

作为肇庆高要市日月陶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企业的窑炉生产线已经停产一半,只有在 “煤改气”——从烧煤改成烧天然气后,才能全面复产。

在商场浸泡几十年,陈顺满不是蛮不讲理的人:“当官有压力,要面对全市老百姓的质疑,我们心里也很理解政府;但一定要煤改气,我计算过,一平方瓷砖的成本一下子从4元飙升到9元,完全没法做!”

陈顺满很丧气:“将来?不知道。做得过就做,做不过?关门算了。”

今年一季度,肇庆这座山水之城,空气质量竟然全省“垫底”。在这座“201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到处有人问:“幸福哪里去了?”

政府的铁腕治污随即出台:肇庆陶瓷企业,凡是未完成“煤改气”或未达到环保达标治理的,就地限产50%;今年底前,全市63家陶瓷企业、268条生产线全部升级改造,主要升级手段是“煤改气”。

升级,还是撤离?肇庆陶瓷正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

被霾笼罩

肇庆高要市的白土镇,距离肇庆市中心15公里,其名源自当地自古盛产的“白鳝泥”土,让人联想起陶瓷的白色。

也许正是这有意无意的纽带,让白土镇从2008年开始,成为肇庆市承接佛山陶瓷产业“腾笼换鸟”的产业承接主力军之一。

这里距离佛山近:佛山老板过来,驱车只需半个多小时,白天在白土镇上班,晚上照常回佛山喝“老妈子的靓汤”。这里交通成本低,272省道贯穿全市,直连全国高速公路血脉。这里土地空间大,过去在佛山南庄缩手缩脚、几十米长的窑炉生产线,这里可以直接铺足500米,产能飙升!

陶瓷企业纷至沓来。11家大中型陶瓷企业在白土镇落户扎根,数量占全肇庆陶瓷企业的1/6强。几十条窑炉生产线全天24小时运转,吃进一车车瓷土,又吐出一集装箱、一集装箱瓷砖。在白土镇的政府网站上,“新型建材”成为全镇“五大特色支柱产业”之一,但如今,繁荣之余,白土镇老百姓感受最深切的是污染——煤炭焚烧和陶瓷打磨切割带来的二氧化硫、粉尘、氮氧化物。

白土镇,“变了天”。

从天空俯瞰,白土镇沿着272省道两侧、延绵10多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是一种奇特景象:绿油油的农田被蚕食,若干个几百米长的灰白色、蓝色厂房,横七竖八地钉在大地上,像匍匐吞噬的巨型蠕虫,发出隆隆低吼,每条蠕虫的屁股上,还拖着一两根朝天的“尾针”——烟囱,大口大口地吐出浓烈的白烟,遮云蔽日、恍如战场。在谷歌卫星图上,这一带被白色烟霾笼罩,和西北方翠绿清晰的鼎湖形成天壤之差。

4月28日晚,肇庆市副市长范汝雄带队突击检查白土镇,并随机抽取镇上企业——新时代陶瓷厂排污数据,发现当晚21时40分,新时代的二氧化硫、粉尘、氮氧化物排放均超标,前三天的数据,也发现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现场会议要求:全镇所有陶瓷、锅炉企业大排查、大整改。

时隔1个多月,记者再到白土镇,发现情况并未改观。

6月5日晚上10时,整个珠三角刚下完大暴雨,肇庆端州市区里,到处是负离子的清新。但在白土镇的宋隆工业园,空气中浓浓的焦硫味依然呛人。

宋隆工业园是白土镇主要的陶瓷工业区之一,长约2公里的园区主干道两侧,依次排列着宏润、蒙娜丽莎、新时代、将军等多家陶瓷企业。在这个本应万籁俱静的时间点,工业园里依然喧闹,员工、卡车进进出出。一位保安告诉记者,“这里每家企业都是三班倒,24小时开工。”

工业园的益健堂药店里,看店的小伙子百无聊赖地正在上网。电脑桌上、屏幕上落着一层白灰。“擦不干净,天天都擦。但这里太脏了,一天下来鼻孔都是黑的。”小伙子皱着眉头,望了望门外蒙娜丽莎的两尊“烟炮”,“说是限产一半,我看他们白天老实,晚上还不照样开足马力?有钱不赚,傻的啊?”小伙子告诉记者,工业园长年缺工,“你只要想上班,不用任何工作经验,随便找间厂问,准有活儿干……都不愿意来、来了也走得快,收入虽然高,但灰尘太大!会得慢性病。”

将军陶瓷是工业园里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员工3000多人,工厂占地4000多亩。厂区宿舍楼外贴着6月5日更新的招工启事,最低收入也有近3000元,空缺职位总数过百。保安听说记者有兴趣来上班,很是高兴,“你明天带上身份证来报名!现在太晚,行政部下班了。这里管理严,但是收入也高,一天工作8小时,住宿免费,水电费一个月十几元,食堂快餐老板有补贴、每顿自己给3元。一个月净收都有3000元,不比毕业的大学生差!”

将军陶瓷对面是宏润陶瓷。两条烟囱正在大口吐着浓烟,白龙的下侧还泛着黄色,这是氮氧化物过滤不净的标志。记者隔着马路朝烟囱拍了几张手机照片,自动闪光灯不慎启动,一条从天而降的光柱立刻直射身上,顺着光柱回望,宏润厂房四楼的铁栏杆里,两个男人打着强光手电正在朝这边看,他们一边交头接耳,手上似乎还抓着对讲机。

同样,当记者驱车接近工业园最里的“新时代陶瓷”厂区时,门口的保安也立马探出头来,满脸警惕和防备。

6月6日上午,记者又来到白土镇。和晚上相比,烟霾更加明显:半空中从下而上的白烟,和天空的白云已经连接起来,浓烟滚滚向西北扩散,而那边正是市中心的方向。据了解,肇庆长年吹东南风,而陶瓷企业集中的白土、回龙镇,正盘踞在肇庆的“风口”位置。

沿着272国道,冷水村、马安村、沿塱村一带,记者数到冒烟的烟囱就有20多根,许多烟囱冒出的烟还带着黄色、灰色的底子。

在顺胜陶瓷厂门外望进去,整个厂区的地面和房子都是黑黑的。中午12时,一位20岁出头、穿着黑T恤的男员工抽着烟、拖着拖鞋走出厂门,“我们这里都不买白衣服,晒在衣架上就已经熏黑了!问我干嘛吸烟?反正不吸这支也在被迫吸那支,活儿累,解乏,无所谓了!”他掏出火机、指了指身后的吐着浓烟的烟囱,“啪”一声打上火,又点上一根香烟。

在272国道对面,几家陶瓷厂因为相对隐蔽,排污更加肆无忌惮。金成陶瓷不仅烟雾蒸腾,还直接向围绕着厂房的河沟里排污水,形成一条“油污护城河”。

最后通牒

治理污染,是顶在政府头上的达摩克斯宝剑。

33岁的肇庆环保局长陈金銮满脸疲倦,看上去足有40岁,跟人说话都冒着火星、噼里啪啦的。

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环境学博士,正在遭遇他人生中也许最艰难的时光。他是肇庆的“救火队长”——虽然他的博士论文《氨氮的电化学氧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研究的是污水处理,但当下肇庆面临的首要环境困境,来自大气。

肇庆,这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14年第一季度被扣上广东“霾都”的帽子——PM2.5季均浓度79.32微克/立方米,相当于北京的2/3,全省倒数第一。

6月5日,“世界环境日”,陈金銮向专题调研的几十位省人大代表、肇庆市人大代表解释“肇庆怎么了”。

据《西江日报》5月31日报道,经过环保部门近两个月的昼夜奋战,肇庆环境指数正在向好:4月份空气质量达标天数83.3%,PM2.5月均浓度61微克/立方米。

但是,这个数值距离国家空气新标准规定的二级限值35微克/立方米,还有几乎一倍的差距。

耗时150年,伦敦才彻底摘掉“雾都”的毒帽;但对于肇庆来说,150天似乎都太长,老百姓和政府都很急。肇庆给自己的目标是:环保指标2015年达到珠三角中游水平。

会后,疲惫的陈金銮面对记者的约访,礼貌而坚决地说“不”:“现在不是说的时候,好的、坏的都不合适多说,现在是‘做’的时候。”

首当其冲的是陶瓷企业。据悉,全市陶瓷企业用煤量约占全市工业企业的近4成,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占全市工业企业的一半以上。

肇庆陶瓷企业主们,收到了史上最严厉的环保“通牒”:凡是未完成“煤改气”、或未达到环保达标治理指标的,勒令限产50%。全市63家陶瓷企业的268条生产线,要求在年底前按标准完成升级改造,其中绝大多数生产线要求实现“煤改(天然)气”。位于核心区的鼎湖区、高要市的总计40余家陶瓷企业,升级改造时间更为紧迫: 9月底前完成、并通过验收。(蒋铮)

成本之困

高要市日月陶陶瓷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中型企业,据其网站介绍,专业生产高档内墙砖系列产品,出口销售占公司总销售量的80%以上。

董事长陈顺满说到转型升级,很无奈。“不是我们不想改,是改起来太贵!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以日月陶生产的瓷砖计算,如果改烧天然气,首先要一次性改造锅炉,“我这样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大概改造成本是100多万元,大企业比如新时代,估计要上千万元。”

但这还不是“煤改气”的成本大头。窑炉生产线一台生产线压机的成本就是5000万元,更头疼的是气贵!同样的热值,煤炭的成本只有天然气的一半不到。陈顺满说:“这样算下来,我企业生产的瓷砖,每平方米成本要提高4.5至5元,厚一些的瓷砖,成本要提高6元。目前,日月陶目前1平方米瓷砖的制造成本,不过是4元!

“(肇庆污染这么厉害)他当官的有压力,要面对全市的压力,我们心里也很理解政府;市政府要清洁生产是好事,我都举手赞成。毕竟生活在这里,谁不想环境好一点?现在如果整个地区改、全国一起改,大家一起来环保,也无所谓;就怕有的地区改,有的地区不改,形成不公平竞争。如果肇庆改,德庆、广宁不改,山东、江西不改,我们的产品在价格上就没有竞争力,就很难找活路。”

“现在建材陶瓷行业竞争激烈,广西、湖南、福建、山东的成本本来就比我们低:比如山东,电比广东便宜,煤更不用说,580元/吨的煤质量比我们900元/吨的还好,我一个月烧4000吨煤,和山东的成本差价就是200万元;山东的人工成本只有广东的80%。成本上已经悬殊,如果我们改烧气,成本差异就更大了。倒逼下来,只有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否则只能关门。”

“做陶瓷的人不是没有环保意识,但我们也要生存。我们也知道政府不是想管死我们,但现在本来利润就只有两三元每平方米,怎么再找空间?所以我们都说,‘不改是斩断双腿,改了就是斩断双手!心里很矛盾!”

为了配合减排,日月陶已经减产一半,并正在改造,脱硫已经达标,但粉尘依然超标。“希望赶紧恢复生产。但如果一定要煤改气,包括日月陶,很多厂都觉得能开就开,不能开就停。提高质量、品牌,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告诉记者:“肇庆治理污染,对整个陶瓷行业都有很大震动。很多企业主怨气比较重,因为政府当初让企业进肇庆的时候,并没有要求煤改气,现在突然说改就要改。一家产能比较大的陶瓷企业,一条生产线总投资额要2亿元以上,如果退出不做,也最多能回收几千万元,1亿元就化水了。

“现在肇庆的陶瓷产能很大,按照250条生产线计算,一天的产能就是500万方。如果改烧天然气,成本大约要提高2000万元/天,就目前陶瓷产品价格来说,烧天然气根本无法生存。

蓝卫兵提出,如果要改天然气,必须要全国一盘棋,如果其他省、市还是烧煤,那么肇庆企业根本竞争不过。他还希望政府不要简单的“一刀切”,要按照全国陶瓷产业的投资回报规律设置缓冲期,建议政府通过减税、天然气补贴等方式,帮企业渡过转型升级的难关。

关于肇庆陶瓷企业“煤改气”的补贴问题,记者发现了三种不同的版本。

2月11日,肇庆市市长郭锋在“全市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表态,“对2014年12月31日前完成‘煤改气’改造并使用天然气的陶瓷企业,每一条生产线一次性给予适当财政补贴”。

《肇庆都市报》3月12日报道称,实行“煤改气”的企业依法享受亏损弥补、税收抵免、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全面核查涉及“煤改气”企业的收费项目,应取消的予以取消,能降低的予以降低;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煤改气”改造并使用天然气的陶瓷企业,每条生产线将可得到一次性的财政补贴。但记者没有从网上查得报道说的文件。

肇庆市环保部门、肇庆市陶瓷企业主分别告诉记者,“煤改气”没有任何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