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甘霖:《西厢梦》陶艺系列作品的创作来源

张甘霖-集多主义的力量

《西厢梦》陶艺系列作品源自于我的生活状态和这几年艺术硕士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而来。这里有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有对陶瓷艺术现代性历程的忧患等情绪错综交融在一起,而寻找一种艺术样式给人陌生化的视觉愉悦感始终是我追寻的话题。但这种视觉目的的出发点是寄希望于对传统文化价值在现代性历程中重新被认知的根基之上。作为这种企发点,我首先谈谈我的生活状态:我来景德镇工作生活已有五年,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瓷都,景德镇生活节奏很缓慢,传统的根基很厚,在这个小镇上古意的生活方式处处得以保留。这个城市是典型的手工业城市,家家户户搞陶瓷,这句话毫不言过。在这个城市靠以绘画谋生的从艺人大有人在,这个群体也逐渐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在整个城市文化结构上占有主流面貌。在这种环境之中,陶瓷艺术成为从艺人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而在从艺人的话题当中大多数是如何对待传统,及传统是如何在现代陶瓷创作中得到延续和发展之类敏感而又深具意义的理论命题。这是我在情感上对传统不可回避的文化氛围。其次景德镇驱车几十分钟便可到中国南方最具代表徽州民居的集结地—婺源,这里号称最美丽的乡村,有着程朱理学的蕴涵,在众多方式上仍然保留传统的习俗和文化特性。往返的频繁使我们常能远离都市的喧嚣,白墙黑瓦的视觉触动,还有那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伤愁,也筑成了我们对传统心灵家园的向往,和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一种追慕。

而今现代都市文化,图像景观成为一种流行。现代性的焦虑也成为当下艺术创作中比较关注的情感之一。表达这种题材的画展每天都有让我们应接不暇,一方面说明我们文化艺术触角很敏锐,也很兴旺;另一方面看出赶热闹的人很多,流行风潮。由于这种都市文化的背景和现状不同,我觉得对自己要有个测量,找到自己的关注情怀和素养,也许就找到了自己的长处。

前卫或许在今天不再新鲜,可我们总习惯称那些时髦或离近叛道的东西称做它.但这种东西和大众的审美评判总或多或少有某种距离,是前卫超越了大众,还是大众抛弃了前卫?前段时间看一个画展,是一群在地方院校从事美术创作的专业者的群展,看得出他们经历了很多,以及进行了大量而艰苦的艺术实践,绘画上有着比较熟悉的技巧展露,但使我揪心的是为什么,如此的阴郁,以一些非物象的形体,纯迷恋于技巧等形式来拉开与现实生活的某种距离,难道这就是艺术要追求的目标吗?前卫真的要和大众相互抛弃才是最终的结局吗.......

我想最为重要的是体现了一些艺术投资人的审美情趣以及隐性的市场导向,不可否认的是每位艺术家都愿意将自己作品成功的展现出来,自己的作品得到不同程度的认可,但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谁家欢喜谁家忧,大家都会说买出去得到作品都会喜,反之则忧。可是我今天想说的就是商家喜,艺术忧?喜是指财色兼收,财是获利甚丰,色是作品甜美成色,忧是指艺术失去评判,在天平的一侧为商业所累,为市场而徒,我们不否认许多真诚喜欢陶瓷艺术的收藏家,但就担心惟利是图的商人本质辱没纯真的艺术,将艺术作为一个砝码,当作资本积累的另外一端,操纵艺术的导向,将是艺术面临的灾害。

"大众需要陶瓷艺术吗",如果不需要,景德镇近万名的手工艺人就不必每天和陶瓷打交道啦,景德镇成千个陶瓷店铺就不会每日有交易啦,五一黄金日也不会有那么多游人来景德镇探访啦.....当然这只是个假设,谁也不希望看到这个结果。至少今天来说,景德镇陶瓷艺术市场依然是有着吸人的魅力,正是因为大众还需要陶瓷才会有这样局面。

反过来想想,陶瓷艺术还需要大众吗,这个问题回答起来远没有上一个问题那么乐观,大众需要什么样的陶瓷艺术是否在今天得到明确.你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此话不假,但陶瓷艺术的创造脱离大众的口味,一味追求绘画性和个人化,那么他的前景还那么乐观吗?我相信即便不是陶瓷艺术创作者,都应该由陶瓷的热爱而引发着对现状的警醒力,为什么这样说,今天陶瓷艺术的创作方向并不是那么明朗,是有人说,买出去了就是好的,此话也不假,但是能够作为流通的艺术家又能有多少呢,当然我这是站在泛化陶瓷艺术创作与市场双赢的角度来看,至少对于我们今天创作状态的混乱局面作一个探索性的分析,这种混乱基于的因素一个是绘画性的泛滥,这种泛滥涉及题材的泛滥性,表现方式的国画一体化,这是指走通俗路线的陶瓷艺术创作者。另外一个是盲目的个人化,这是指学院派过度自信和无视大众的结局。面对金钱和新思潮泛滥的焦虑,都市空间的开拓和消费主义的日常生活,世俗人生的物质交易和性爱叙事也成为未来景德镇现代从艺人面对现代性转型的重要的创作的心理状态和创作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