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坤,199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专业。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景德镇女陶艺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传媒大学陶瓷艺术研究所客座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上海随轩艺术中心签约雕塑家。
5月9日,赵坤的陶瓷雕塑个展《源·像》在南昌大学美术馆举办,在江西的主流艺术圈里引来好评如潮,对于偏居景德镇的“艺术个体户”赵坤来说,其作品的学术价值以这样一种方式得到认同,于她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著名评论家严智龙认为,赵坤目前最需要的是艺术家的身份感,需要艺术思想的独立,不受市场和其他人的影响。这对于既不生活、工作在院校里,又与景德镇传统艺人保持着距离的赵坤来说,需要足够强大的内心和自信。
她的作品价值
赵坤在一篇创作谈中描述过她的创作状态,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习惯了生活在创作中,创作在生活中,常常困惑于狼的贪婪,奋争,似乎是一个强者却永不满足地痛苦挣扎着;羊的温顺,纯净,与世无争却显得安静、平和。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家是有些先天不足的人,不能在现实社会中游刃有余,自得其乐,只能沉浸在创作的遐思中才能健康地活着。
这似乎是赵坤的个人速写,她沉醉在泥片、釉色、窑火之间。日常生活丢三落四、大大咧咧,她在乎的是手触摸泥巴时的瞬间感受,而在她的一揉、一卷、一搭之间,一个个形神兼备的动物瞬间呈现。赵坤创造性发展的“泥板卷筒”成型法,以“大写意”风格书写动物神态,把陶艺的“泥性”发挥到极致;尤其是在釉料配方和烧成实验中,她所创造的表现动物皮毛的“肌理语言”,把陶艺的“火性”发挥到极致。圆融一起的二者,体现了现代陶艺不可复制的原创性价值。
赵坤的主要描述对象动物,具有世界性,是自然世界最重要的化身,与人共通。无论是西方的文化,还是中国的文化。赵坤的作品都能与之呼应。显然,这是赵坤及其作品的价值之一。
她的商业价值
1969年出生的赵坤是安徽淮南人,1990年只身一人来景德镇陶瓷学院求学,师从周国桢教授学习陶瓷雕塑。之后,成家、生子并在景德镇定居,无论是地理意义还是精神层面,异乡变成了故乡,景德镇成就了赵坤。
赵坤在完成妈妈这个角色之后,以“和汇”陶瓷雕塑联展策展人的身份重回公众视野,之后她的个人工作室醉泥斋落户景德镇市郊湖田的一幢民房里,这一时期的赵坤如同她同时期的代表作《豹女》一般,在孤独和生存的压力中,不断展现出理想的光辉。
油画家冷军十分喜欢赵坤的作品,这也让赵坤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作品的商业价值。几年时间的努力,赵坤的作品在有意无意之间成为市场上的新宠,2010年,赵坤成为上海随轩艺术中心的签约艺术家,2011年,上海艺术博览会,全场只有两位艺术家以个展的形式出现,一位是李菊生,另一位是赵坤。李菊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上海艺博会举办个展,是需要实力和勇气的。而此时的赵坤,在获得成功的同时,却处于一个深深的“纠结”里,她像一头山谷里游走的野生虎,渴望回到属于自己的森林,而不是总在市场一线徘徊。
她的真正价值
2011年,赵坤工作室从民房搬到了一个废弃的飞机总装车间。这个废弃多年的飞机总装车间,通透、宽阔,无比巨大,处处带着上个世纪的工业化气息,赵坤略作收拾就进来了。她说,她喜欢这里带给她的感觉,身处其中,那空旷的空间,让人清晰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但同时又给予了自我精神无限放大的空间,让她充满了无尽的丰富性与可能性。正如飞机装配完毕总要冲向天空,赵坤的艺术理想也在这里重新开始集结待发!从醉泥斋到梦工厂,赵坤完成了她人生的两个境界。
《静静的河》、《十二生肖》这一系列作品的出现,体现了赵坤作品汪洋姿肆的大气,完全摆脱了以往对小情趣的迷恋,直接逼近动物中的人性,并以装置艺术的形式出现。
在景德镇,完全靠做雕塑“谋生”的艺术家为数不多,赵坤是其中之一。正是她的坚守,景德镇的陶瓷雕塑不至于陷入“断代”的危境。赵坤真正的价值或许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