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早就知道胡平有数量惊人的收藏,但走进他的家,记者仍然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这个家简直就是一个古玩仓库。客厅里,除了为沙发和电视柜留出的位置外,靠墙处都堆满各式各样的瓷器;更为夸张的是,就连餐桌也被瓷器“霸占”了一半。据胡平粗略估计,他已收藏超过两万件瓷器,其中古陶瓷超过万件。收藏品种涵盖单色釉、青花、多色釉等;藏品年代覆盖从春秋、战国直至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其中烧造于明代洪武年间的宫廷瓷器——釉里红龙纹大罐极其稀有,是一件国宝级珍品。胡平1958年出生于上海松江区的浦南小镇张泽。这里曾是明清时期浦南地区的重要水路要冲,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胡平十几岁时就开始对小镇路旁河畔随处可见的碎瓷片产生了兴趣。瓷片上的图案花纹似乎述说着它们前世的精美,“这当中必大有学问。”胡平如此认定,兴趣的种子自此深种。由心动而行动,年少的胡平养成“捡垃圾”的习惯。随着涉猎的广泛和研究的深入,他对这些瓷片的了解日益加深。“每朝每代的型制有差异,就是同样的造型也存在胎骨、釉色的差别。”胡平说,小小的古瓷片背后,往往都有一个传奇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名片。走上工作岗位后,胡平对于古陶瓷的热爱与日俱增,藏品也日渐丰富。当年流连于小镇路边河畔的少年开始走向全国各地。至今,全国被胡平“淘”过的古玩市场不下百个。“淘宝”的同时,他还时常泡在书店和图书馆,查阅记载古玩知识的书籍,遇到看不懂的古书条目就想方设法请教行家,逐步积淀了对历史、古玩等方面的认知。在胡平看来,古陶瓷是先人留存于世的工艺品、日用品,是特定时期文化和工艺的集中展现。收藏和研究古陶瓷的宗旨就在于在传承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2013年,胡平拿出百余件收藏精品,筹建了一家私人古陶瓷博物馆——敦本博物馆,并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如今,敦本博物馆已被中国博物馆协会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民间十大博物馆之一。今年胡平还将赴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讲课。胡平坦言,这不仅是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收藏家必须走出象牙塔,加强交流和合作,推动历史研究,促进收藏体系和秩序的建立和完善,让更多的民众领略收藏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