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李小聪 1958年生,广东潮州人。号韩溪居士,斋号蒲香草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
1月5日半夜才从景德镇飞抵广州的陶艺家李小聪,大清早,便带着学生们来到展览现场,记者与其见面,并未感到其因奔波而显露的疲倦,反而精神抖擞。他在现场指挥工作人员不亦乐乎,也许跟这是他首次偕同儿女学生到广州办展有关。适逢当天广州雾霾,显然李小聪有点“水土不服”,谈话中时有咳嗽,但态度十分谦和。作为国家级工艺大师,他说无论如何出名,最重要的是自我清醒。对于近年为何以瓷本绘画创作为主,他直言骨子里就喜欢国画,“还是追求绘画性才能够表达我的感情”。
瓷本绘画应该慢慢独立成纯艺术
李小聪自幼随当教师的父亲学习绘画,深得中国传统的笔墨意蕴。1974年,年仅15岁的李小聪考入潮州彩瓷总厂艺术设计室工作,并在上世纪80年代便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20岁出头的李小聪在陶瓷艺术界崭露头角。获奖与成名,对早在2005年便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李小聪而言,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我清醒。“无论如何出名,我还是我!”
虽然潮州也是盛产陶瓷的地区之一,但李小聪为了追求更高陶瓷技艺,在上世纪末便奔赴景德镇,一晃就十多年,可以说其上世纪主要探索陶瓷的技艺,本世纪便在逐渐探索着瓷本绘画作为独立画种的笔墨运用。
“还是追求绘画性才能够表达我的感情。瓷本绘画应该慢慢独立成纯艺术。”谈话中,李小聪突然总结了这么一句话。他坦言,骨子里就喜欢国画,有国画的基因。
受益于黎雄才的一次示范一次受访
在李小聪的瓷本绘画中,似乎也能看到岭南画派熟识的影子,画面中的松树雀鸟、瀑布流水,似乎取法于岭南大家黎雄才的“黎家山水”。李小聪回忆,自己虽然自小习画,但却从未见过画家作画,唯一一次是黎雄才到单位讲学,现场示范了一小时。
“当时潮州市美术研究所请他过来给我们上过一堂课,他当时现场画了一棵松树,后来,我还主动去拜访他。那时候他在文德南路有个工作室,那天很忙,但并没有因此而拒绝我的拜访,反而拿出了已经出版过的《黎雄才山水画谱》原作给我在一边慢慢看,才自己忙去。”李小聪回忆当年,还略显得意。
在李小聪看来,一次示范与一次拜访,黎雄才的笔墨让他对绘画艺术有了深刻的认识。
现在的瓷本绘画开始有燎原之势了
随着社会大融合的时代到来,信息传播发达,现在每年都有大批从全国各地前往景德镇的画家,或学习陶艺,或交流。李小聪表示,虽然没有官方统计每年到景德镇交流的画家的具体数量,但有个现象却似乎能说明一二,“几乎每一栋民宅,均有四五名画家居住,或是绘画,或是雕刻。可以说,全国各大城市,从画家的密度来看,应该从未有一个能跟景德镇相比的”。
瓷本绘画曾经有过两个高潮,一个是晚清新安画派中有部分文人画家到过景德镇,对当地的瓷本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到民国,珠山八友的群体出现,也为景德镇在瓷本绘画方面的探索产生了新的闪光点。在李小聪看来,现在不仅又是一个高潮,更是一个文化大繁荣的时代。“如果说以前珠山八友是点燃了瓷本绘画的火把,那么,现在可以说开始有燎原之势了。”
李小聪感叹目前景德镇的现状:“很多传统艺人过分强调工艺性,对外来画家有一些不理解,但他们没想到工艺是可以学的,但是一些画家本身的才能是工艺人学不到的。比如说一个很优秀的画家,只要能沉下心来,一定能把工艺学好,但一个艺人要领悟中国画的绘画精神,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当然,也有很多国画家瞧不起工艺,事实上,这是双方的误解或者不理解,所以,就需要一些人能够站在中间看两边,就是既能了解工艺性的可贵,又能体会到画家的思想与内涵。我想,我目前正在努力往这方面靠。”
随后,他补充道:“当然,不管如何追求绘画性,作为瓷本绘画,工艺也还是要保留。但我认为纯艺术跟工艺只是两个板块的问题,没有孰好孰坏,因为工艺始终也有它的价值,走绘画的道路就需要多一点个人感情的流露。”
对话
画面不能有匠气,但需要有匠人心态
记者:您经常强调的工艺性,应该如何理解?
李小聪:陶瓷,从在山里面找高岭土选土开始,它的工艺性就开始凸显,它要经过火的烧制,烧不好就是个废品,所以这个过程里面就涉及到泥土的选料、拉坯、上釉,然后火烧,烧前跟烧后的颜色都有变化,这就是工艺,也是科学,这些方方面面都关系到画面效果,这些都是匠人的心态,匠人可贵的心态就是单纯、干净,他们都是追求精工细琢,为追求这个,他们不会造作,是一丝不苟的。但有时候貌似艺术家的人,为了体现自己的艺术家身份,就比较虚伪,故弄玄虚,这就是虚荣心作祟。
记者:在宣纸上创作与器形上创作,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李小聪:器形不能当做一张卷起来的纸来看,器形也涉及到一个特有的构图形式,哪怕《富春山居图》多么的美,但如果一旦卷起来,就体现不出它的优势了,因为卷起来后,视觉画面是被局限在一个狭窄的空间上,所以器形的瓷画,需要特殊构图。这些都是经过长久的经验才能把握好的,也需要有匠人的心态,一般的国画家很难做好这方面的构图。
所谓美瓷如玉,好的瓷跟玉是一样温润,颜色是剔透的,瓷本上绘画有很多效果,纸本是无法达到的。这并非无端端地愣弄一个画种,而是在瓷器上作画具有了近千年的历史,它的独特审美,是有历史渊源的,只不过现在我们提倡把这种特殊的美,高度提炼成一个画种,让更多的民众能够认识它,能够欣赏到更好的绘画艺术。
记者:感觉您认为改良比传承更重要?
李小聪:改良与传承都重要,只有传承了以后,才有资格谈改良。传承关键在于应该给予下一代怎样的指导思想,而不是具体教他们的某种技艺。如果把某种技艺看得很重,当作秘诀来传给下一代的话,那么这个传承就会很糟糕。我们的责任是要教会下一代怎么看待工艺美术与艺术的关系,以后才能既具备匠人那种不厌其烦、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又有艺术家的博大胸怀与涵养。
名家评价
昔日翩翩学子,今具大家风范。——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李菊生
潮人李小聪所作粉彩山水瓷画,深得古法精髓,意境深幽,取法聚各家之长,有宋人山川之浑雄,有清人林木之秀润,色调古雅。观其画作,仿佛步入郁然深秀、山色苍茫之境界,顿觉远离都市之尘嚣。小聪对陶瓷事业精益求精、滴水穿石,其艺必成大器。——中国陶瓷美术大师 王锡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