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中国陶瓷的代表是江西景德镇。上周,中国晚协组织部分成员去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采访,本报记者应邀参加,才发现德化白瓷俨然已成为中国陶瓷的领军者。
这个偏安福建一隅的小县城,承继了传承数千年的窑火,用扬弃、用创新、用大师经济、用“互联网+”,将德化白瓷这个传统手工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德化白瓷的发展历程无疑是中国传统工艺的新丝路、新借鉴、新思考。
享誉世界的德化白
德化的瓷器主色是白色。德化白是享誉世界的瓷器品类。用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连紫华的话说,白色什么都没有,又什么都可以有。德化人用白色表达出纯洁、纯净的同时,又表现出了多彩的世界。
明代以来,以“瓷圣”何朝宗为代表的瓷塑大师,创造了温润、明净、典雅、精巧的德化白瓷,被法国人命名为“中国白”,使欧洲开始了长达300年的德化白瓷仿制史,德化陶瓷扮演了“世界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近千年来,德化窑一直以其独具特色的瓷质和技艺享誉中外,有“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之美誉,如今有40多个欧美国家知名博物馆典藏德化瓷即为明证。
中国白创始人陈仁海大师说,到欧洲,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中国白,但是遗憾的是国内却鲜有人知道中国白。原因就在于,欧洲的教科书上都有关于中国白的叙述,而在国内的历史教科书上找不到中国白。因此,德化中国白还需要面对国人大力推广。
为了让千年窑火薪传不息,德化开始推动陶瓷企业从乡村向县城集中、向园区集聚、农村人口往县城集中。经过近30年的努力,县城陶瓷企业占全县工业企业的比重从1980年的13%上升到90%,从业人数从1.2万增加到10多万,产值从29%提升到90%。全县30多万人口近70%居住在县城,1400多家陶瓷企业分布在县城及周边地区,陶瓷产业年销售额达到180亿元。
大师经济推动产业升级
在德化,各类陶瓷艺术大师、工艺美术大师灿若星河。德化县有“国字号”大师5名,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4名,省工艺美术大师36名,省陶瓷艺术大师49名。他们中有的成为传统佛像、现代瓷雕制作的标杆,有的开辟了“中国白”、“富贵红”等新瓷种,有的将“日用瓷艺术化”的理念发挥到极致,成为收藏界、拍卖会、市场的热门。2009年在中国瓷都德化窑陶瓷名家名作展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苏清河的《坐莲观音》拍得45万元。2010年,福州一场拍卖会上,已故大师许兴泰的生前代表作之一《渡海观音》,更是以260万元创下成交纪录。与此同时,德化瓷器在海外拍卖市场上价格也频频走高。2012年伦敦邦瀚斯拍卖行拍出的一件明代“何朝宗印”印章观音像,成交价为52.92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534.58万元),创下了德化白瓷拍卖之最。戴玉堂天猫旗舰店内,有一个“名作收藏”的板块,汇聚了苏清河、苏献忠等陶瓷大师的部分代表作。其中,苏清河的手签作品“披坐达摩”陶瓷雕塑售价达到50万元。连紫华大师的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文化部恭王府展示中心耗费近千万元展示了他的作品,展期一再延长,轰动了国内外。
大师经济是德化白瓷得以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些大师在继承传统国内工艺的基础上,都有各自的创新发展。近年来,在发展“大师经济”导向的引领下,德化县密集出台了多项举措,涵盖人才培养、产业培育、品牌打造、版权保护等方面。据介绍,德化今后将加快引进培养一批产业发展紧缺专业人才,争取每年培养600名以上的高级技师,到2020年培养100名省级以上陶瓷大师、100名陶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00名优秀陶瓷文化创意人才。
德化县还很注重大师的传承作用,推出师徒制度、大师工作室等举措,培养接班人和新人。德化陶瓷生产能够世代相传、千年窑火不断,主要得益于民间师徒薪火相传。但民间行为往往趋向随意,具有不确定性。“名师带徒”制的出台,能促使师徒增强责任感,激励、引导工艺美术工作者投身艺术创作。如今,德化县共组织28名大师与200多名学徒“结对”授艺,对于徒弟职称晋升或作品获奖的,给予师徒同等奖励,这也激发了年轻人学艺的积极性。
“大师创作团队是一个创作交流平台,也是一个研发创新平台。”作为创作团队的带头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林建胜着力于传统陶瓷雕塑艺术的传承,他的工作室以“名师带徒”方式运作,发挥大师在带徒传技、工艺推广、传承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传统瓷雕接班人。
在德化聚玉堂艺术馆,陈列着100件汇集着创作团队近20人历时四年共同完成的大型系列瓷塑作品《华夏贤哲—百子瓷韵》,这些形态各异的陶瓷人物雕塑作品栩栩如生,精湛的技艺让很多参观者惊叹不已。如今团队已有120多件作品进行版权登记,还研发了“玉黄瓷”、“玉红瓷”等新瓷种。
“以大师工作室的名义接单,由工作室团队参与制作过程,既能发展陶瓷工艺,也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林建胜看来,瓷雕艺术需要大师,大师将极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互联网+”激活瓷都血脉
上周,首届中国陶瓷电商峰会在德化召开,来自国内外的陶瓷电商汇聚德化。德化试图借助“互联网+”激活瓷都的传统血脉。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把我们的陶瓷运送到世界各地,现在我们的产品在网上肯定还有很大市场。”在丁墘村一个小工作室里,经营跨境电商的个体户叶德锋充满信心地说道。
在德化,叶德锋算是较早接触跨境电商的卖家之一。“几年前,我偶然看到‘2010年的速卖通等于2003年的淘宝’这么一条广告,当时就觉得这个平台应该有潜力。便跟着一个做外贸的朋友开始学。”叶德锋在速卖通上的网店主营陶瓷刀具,目前陶瓷餐具和咖啡杯、马克杯等产品也将被陆续推广上架。2014年,他们在速卖通平台上开的两家网店就有约6000单的交易量,每单按20元的利润算,一年有12万元。
草根创业者率先试水已尝到甜头,德化多数传统内贸电商企业和陶瓷厂家也纷纷摩拳擦掌。在德化县电商龙头企业言艺茶具公司,负责人林福镇表示:“我们目前正在筹备跨境电商业务部,从人员的培训,平台的选择,产品的定位到物流、结算等配套的服务都在前期准备中,希望能把握住这次黄金时机,把公司品牌推广到国外市场。”
近几年,在政府主导推动下,德化电子商务从陶瓷起步,目前已拓展到农产品领域,茶具类电商销售占领全国线上80%的市场份额。电子商务已成为德化县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途径、草根创业的便捷渠道、传统企业抢占国内市场的攻坚利器、出口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增长点。德化县实现了电商产业由“零散”走向“聚集”、电商环境由“无序”步入“规范”、电商发展由“缓慢”转为“快速”三个显著变化。2014年德化被阿里研究院评为“全国电子商务百佳县”第7位、福建省第2位。
话外音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表示,以前大家更多强调互联网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带来边缘化的一些问题,而忽视另一面,就是互联网正在拥抱传统文化,“通过今天时尚、生活、市场这一些手段,是传统文化正在融入当下的生活。我们今天互联网条件下传统文化的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互联网平台化建构之上,正在改变传统文化发展的形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迎来更多发展的可能性,更多发展的机遇,更大发展空间。因为互联网机制及其平台建构起了最适宜的传统文化资源,价值发现与跨界融合的基础设施,互联网让传统文化焕发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