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德镇陶瓷界,涂睿明和长物居名声在外:从淘瓷、卖瓷、辞职后全心制瓷,到尝试与当代艺术家合作探寻陶瓷艺术的边界。去年一年他办了两个展览,春天在北京,今日美术馆资助举办了《st.art就地出发》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国际大展,涂睿明因此被香港媒体誉为景德镇新派陶瓷的代表人物,声名鹊起。年底他又请了一些全球有名的当代艺术家,在景德镇的三宝美术馆举办了一个《爱用不用》陶瓷艺术展,试图把当代艺术嵌入景德镇这个古老的千年瓷都,引发一些化学效用,为景德镇的未来之路提供一种新的尝试和可能。
一个“景漂”的 复兴责任和“野心”
长物居的名字缘于王世襄先生的《俪松居长物志》,2008年3月,还是南昌海关公务员的涂睿明开网店时正读此书,便以此命名。后来才知道明代有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就叫《长物志》,这份巧合让他和同样喜欢陶瓷的太太意外又欣喜,2010年成立公司时仍沿用此名。
在淘宝的店中,长物居名头不小,它的产品介绍和描述成了陶瓷藏家和买家的入门知识,也为它招来了苏州博物馆这样的合作大咖,它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上关于陶瓷知识的普及和推送,原创、专业、密集,让不少同行乍舌又叹服。三年前涂睿明在博客上开写《关于景德镇陶瓷的99个关键词》,后来在网站上制作《陶瓷讲堂》视频,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的《制瓷笔记》被出版社相中,准备出版,接下来他还计划写一本《给儿子讲中国陶瓷》。
涂睿明认为景德镇如果要再度兴起,一定需要外来文化的介入,像“北漂”一样,现在有一个词叫“景漂”,不过来景德镇的几乎都是艺术家,是一个挺高大上的群体。涂睿明自认是“景漂”中的一员,他认为景德镇历史上走向世界的最优秀产品,一方面是靠本地的工艺进步,一方面是外来文化的影响。他的执著和野心一望而知,试图通过传承、创新、介入而复兴景德镇的瓷器,在他看来,这既是新一代“景漂”的义务,更是责任。
景德镇两次被“打脸”濒临“分裂”
涂睿明说,景德镇的传统有多辉煌,它的当下就有多悲催。且不说,中国China的称呼最早源于欧洲人最喜欢的“昌南”瓷器(china),景德镇的瓷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四大传统名瓷更是蜚声海内外。涂睿明认为,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应该算景德镇的瓷器生产线,拥有完整的制瓷体系,这里有72道工序,有完备的分工。前景德镇时代,不管什么窑只要能烧出一种青色就很牛,到了景德镇时代,你想烧什么青色就可以烧什么青色。所有的青釉窑系在明代末期几乎全部断烧了,景德镇独霸一方。有人觉得景德镇青花瓷烧得好,其实景德镇的青瓷烧得也比其他窑好,而且要好得多。
但是现在大家提起景德镇,第一印象是没落了,第二是摆地摊。改革开放后,景德镇先后两次经历被打脸,濒临“分裂”。
第一次是2004年4月,中国轻工联合会和陶瓷工业协会授予潮州“中国瓷都”称号;因为潮州陶瓷的产量、品种、规模、档次、出口量和销售额都名列前茅,成了全国最大的陶瓷产区。景德镇的陶瓷交易都不及潮州的零头了。当时景德镇特别不服气,喊出“千年瓷都”。
没想到第二次来得更迅猛,今年5月30日,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专家组经过两天的考核,全票通过授予福建德化县“世界陶瓷之都”称号。景德镇再次被“打脸”,景德镇人仍然不服气,网上开撕。德化人觉得,景德镇了不起是官窑,民窑都是我大德化。但涂睿明说,其实各个博物馆展示的不同时期的民窑产品几乎同样是景德镇出品,足以说明景德镇不是只烧官窑,所有的民窑也都是景德镇在烧,但这些辉煌都成了历史。
景德镇正面临分裂的囧境:在陶瓷工业生产领域里几乎被淘汰出局的历史瓷都,在传统工艺的传承上却非常优秀完整。但是在工业化生产上它与后起的两大瓷都完全没有力量抗衡,要想翻盘难度很大,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管理、没有人才、更没有对人才的吸引力。景德镇大部分优秀匠人和传统的技艺都集中在仿古市场,既没有办法释放能量,也没有办法提高品牌附加值,复兴之路更是遥遥无期。
历史上景德镇其实也在做仿古瓷,汝窑、钧窑、哥窑无所不仿,但它有文化自信,因为比过去做得好多了,它在向古人致敬。但现在的景德镇变成了只会仿古,从来不提供文化,只提供技术。
去年年底在景德镇举办的陶瓷艺术展上,当代艺术家沈少明在景德镇街头看到瓷灯柱后受启发创作了《中国的红绿灯》展品,涂睿明觉得这件作品特别能代表景德镇当下的一种状态,就是秀肌肉,用力过猛,缺乏美感,很魔幻但也很震撼。
不怕慢 追求的是有品质
在涂睿明眼中,近五六年开始,茶道的兴起,青花瓷和斗彩开始复兴,景德镇开始有火苗冒出,尤其是艺术设计的介入为景德镇的陶瓷带来新的生机,加上陶瓷天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几乎每个领域都为陶瓷高端产品提供了释放空间。互联网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后工业时代也为景德镇的优势提供了重新释放的可能:悠久的历史文化、高超的手工工艺、极高的产品灵活性,这些因素都跟当下流行的私人订制市场两相吻合。只要抓住机遇发挥出来就可以创造巨大的价值。景德镇的机遇来了。
但现实是景德镇的陶瓷设计和销售两头都在外,艺术家设计师拿来设计图纸加工,做好的产品拿到外地去卖,景德镇的工匠只赚了中间的一点工钱,对景德镇本身产生不了什么影响。
长物居试图变更这种模式,它们从方向上引入,广泛地和设计师、艺术家朋友合作。一边做文化上的整理传播,同时通过产品开发做传播。从利用传统到改造传统,很多现代设计其实采用的是传统元素,传统很伟大,一直在活着,只是不被人感知。
闻讯而来的合作单位都很高大上:国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少林寺、灵隐寺……
做了几年积累后,涂睿明决定从做一只可以传世的杯子开始,马上要上线的品牌就是“观味”杯。他说,传世不是放到时间胶囊里去,到时候再挖出来。而是你不小心把它打破了,都不舍得扔掉,要想办法锔一下再用,长物居就是要做这样品质的东西,要做顶端品牌。
有一次他在网上偶尔看产品评价,顾客说收到了产品,但觉得性价比不高。他觉得价格可以比较,但性能却没法比。传统工艺里的很多工夫下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比如立坯这道工序,好师傅和差师傅立一个杯子的工价差十倍都不止,好的师傅一天可以立坯50甚至100个,但在长物居只要求他立30个。精益求精就是你虽然水平高,但我们的要求更高,不能太快。
涂睿明说,对这个行业了解越深,越有一种使命感、一种责任。公司可能走得很慢,但坚信会走得很久远。不管赚不赚钱,只要能为公司前进提供动力就会去做。有些产品开发赚不到多少钱,但对公司未来发展有益就不计成本去做。
陶瓷艺术能否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
除了继承传统以外,涂睿明走得明显更远。他一直在思索陶瓷艺术是否能和摄影、油画、雕塑一样,成为一个新的独立的艺术门类?他认为,陶瓷来源于泥土,来源于火,是人类文明诞生初期的东西,所有的文明里都有陶,人和泥土的关系。它在整个人类文化当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载体。景德镇上的陶瓷传统手艺人以前靠手艺过不上体面的生活,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现代陶艺家们同样得不到艺术上的高度认可。去年春天他联合一些当代艺术家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了《st.art就地出发》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国际大展,探讨陶瓷在艺术上的扩展性,影响巨大。去年年底他又在景德镇的三宝美术馆举办了一个《爱用不用》陶瓷艺术展。
如果说第一个展览中艺术家还刻意避开陶瓷的有用,直奔无用。到了第二个展览,看展览的名称就知道不管是策展人还是艺术家,都不再纠结于这个问题了。
涂睿明认为陶瓷有很宽泛的承载性,几乎各种门类的艺术家到景德镇都很容易在陶瓷上找到可以实现的东西,画家、雕塑家、当代艺术家统统可以有用武之地。在长物居的一楼,涂睿明用400平方米的面积做一个专门的现代陶瓷博物馆,收藏了当代艺术家的不少藏品,在景德镇这绝对是一个异样的存在,令人耳目一新。
千年瓷都景德镇在等待复兴,涂睿明和他的长物居也在创新中等待成为历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