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不少书画家转向以瓷为媒介的书画创作。这些习惯在宣纸上挥毫泼墨的画家们潜心学习瓷上绘画技法,在继承发挥陶瓷美术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展示了传统书画创作者的深厚功力与艺术造诣。这既实现了艺术上的自我突破,又大大拓宽了传统书画的市场和受众面。两种艺术样式的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在从纸到瓷的艺术转型探索中,邓渰虬是比较成功的一位。
邓渰虬8岁习画,初专攻山水。从李成、郭熙、范宽、王蒙等宋元大家入手,又从石涛等近代绘画大师的探索中获得启发,追求笔墨沉雄、浑厚苍润的艺术效果,力求在兼收并蓄中呈现出自己的风格。他注重对多种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的借鉴与吸收,不仅从中国山水画中多方继承,而且大胆借鉴西方风景画技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努力在中国山水意境的追求中,融入西洋画的技法特征。在他的一些山水画中,有着明显的西画影响,其探索精神值得肯定。
山水之外,邓渰虬兼擅其他画科,于花鸟、人物等皆有涉足,而尤其喜欢写意花鸟。冷逸如梅菊、清雅如兰竹、富贵如牡丹、飘逸如紫藤……无不入画;且皆能得其妙处,有所创新,展示了画家独到的艺术理解和才华。在这方面,他也是博采众长,尤其是清初八大以来花鸟大师们的造型与笔墨影响,在其作品中清晰可见。
如何成功地将纸上云烟移入瓷上世界,邓渰虬经过了两年多的潜心探索和研究。
在陶瓷上作画与宣纸不同。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媒介质地上,也表现在作画本身的布局、命意上。尤其在立体的瓷瓶等器物上作画,与在平面的宣纸上作画有着很大的差异,表现效果也迥然不同。很多初涉瓷画的书画家们,正是在这一观念转换上不能得心应手。邓渰虬于陶瓷绘画虽也是半路出家,但他深悟适应器物造型是陶瓷绘画成功之要点的道理。在创作之前,他首先考虑器型,精心构思,量体配图。与此同时,他努力向传统瓷画工艺学习,认真进行瓷画媒介对纸上山水、花鸟艺术效果的移植试验,并根据自身的艺术特点和审美选择进行大胆的摸索与创新。经过反复的尝试,经过无数次失败与成功的磨砺,终于娴熟地掌握了以瓷为纸进行书画创作的技法。他绘瓷追求用笔、速度和力度,追求自我情感的表露和胸中意趣的表达。特别是近期创作的青花和青花釉里红山水花鸟,布局活泼而稳健,料色鲜艳而醇厚,用笔大胆而节制,层次丰富而分明;勾、皴、点、洗技法丰富,对线条和晕染的驾驭日臻成熟,在优美器形与瓷釉温润质感衬托下,更显笔墨生动、意趣横生。
邓渰虬习画三十余载,天资聪颖勤奋刻苦,沉浸其中乐而忘倦。但中国书画艺术博大精深,需要艺术家的才情与学养,更需要岁月的磨砺。邓渰虬正当不惑之年,处于人生与艺术的高峰,他选择以瓷画为主攻方向,这一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在这一领域,他必将有着更为丰收、喜人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