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御窑厂大门
即便无数次与它擦肩,行色匆匆地千万次路过,但烙印在生命中的标记仍然会引导我们跨过那道神奇的大门,穿梭数百年的时光,领略它的前世,携手它的今生,展望它的未来……它就是,我国唯一一处能全面系统反映官窑陶瓷生产和文化信息的历史遗存——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景德镇御窑厂是明、清两代御用瓷器的专门制造场所,代表了明清时期中国陶瓷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水平。御窑厂遗址及其背景环境是研究御窑厂历史沿革、管理制度、烧造工艺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城市发展脉络的重要基础。
在近六个世纪的岁月里,御窑厂的规模不断扩大,建有衙署、作坊、窑房以及附属的祠、庙、亭、阁等。这里集中了最优秀的人才,最精湛的技艺,最精细的原料,最充足资金,造出了无数精美绝伦的瓷器。御窑厂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誉为瓷国皇冠上的明珠。
素三彩鸭熏炉分上下两截,合缝处子口隐布六个小孔,可使空气流通,但又不破坏整体形制、细长的鸭颈犹如烟囱,增加抽力,袅袅香烟便由鸭嘴中缓缓吐出。
(一)前世
公元1271年,元帝国建立。蒙古族“国俗尚白,以白为吉”。其服饰建筑都崇尚白色。白色的瓷器,同样成为元代帝王的珍爱之品。白瓷在蒙元统治时期的景德镇有很大的发展,优质的白瓷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重视。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镇设立第一所官窑———浮梁磁局,专为元皇室烧造御用瓷器。应当说,这便是御窑厂的前身。
元代景德镇成功地造出枢府瓷、青花和釉里红瓷,其成就为后来明清两代御窑厂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景德镇自元代起就开始有了官窑。明洪武二间(公元1369年),景德镇御窑文化开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出现,明太祖朱元璋在景德镇珠山设“御器厂”,派宦官督造押运。凭借皇家授予的特权,御器厂广招巨匠,研磨技艺,御窑瓷器工艺得以发展和创新。
到了清代,也沿用了此法,只是把“御器厂”更名为“御窑厂”,督造也改派有品级、能办差的官员担任。当明朝皇帝开始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的时候,就派来了督陶官。此后的几百年间,有很多督陶官被派往景德镇,专门负责监督御用瓷器的生产。在景德镇的历任督陶官中,清代的唐英是在中国陶瓷史上留有浓重一笔的督陶官。唐英历经了雍正和乾隆两朝,在景德镇前前后后待了26年,由他领导的御窑厂被称为“唐窑”,这个时期也是景德镇为皇帝生产瓷器的最后一个辉煌的年代。
康、雍、乾三朝,景德镇御窑文化达到鼎盛时期。在优秀的督陶官臧应选、郎廷极、年希尧、唐英的有效管理下,景德镇御窑厂探寻并发展了前朝技艺,将各式传统瓷器的制造水平推向了巅峰,创烧并完善了珐琅彩和粉彩瓷,将中国彩瓷之美发挥到了极致。特别是历任雍正、乾隆两朝督陶官的唐英,兢兢业业、苦心孤诣,烧造出雍正朝秀美绝伦、妙到毫巅的瓷中极品;不懈追求、锐意求新,于乾隆朝创制了转心瓶、交泰瓶、像生瓷等绝妙珍品,其天外之想、鬼神之功,独步古今。
然而好景不长,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军占领浮梁县城,咸丰五年御窑止烧。尽管国家前途未卜,御窑却未骤然熄火,仍然散发着特别的魅力。在飘摇的晚清,御窑随着跌宕的历史变得充满变数,但仍然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同治年间,御窑重新开始烧造,直到1911年,中国封建帝制被推翻,御窑厂才终画句点。
由于景德镇御窑一直承担着为明清皇宫生产瓷器的任务,学术界通称其为景德镇明清御窑厂。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一直到清宣统二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皇家御窑厂这个中国首屈一指的“国有企业”,历经两朝27帝,延续开办了542年。
(二)今生
御窑厂坐北朝南,总建筑平面呈南北向分布。御窑厂除官署、大门、仪门等官署建筑和东西库房外,分别设有二十一作和二十三作,即不同的生产区以及附属的祠、庙、亭、阁等。御窑厂邻近瓷都主要对外运输通道昌江河的东岸,背倚城区小丘陵山“珠山”。明清景德镇围绕御窑厂之东西南北形成热闹的商业街和居住区格局,即厂西为东西方向密集弄巷、码头和南北走向的“前街”(今中山路,靠近昌江),厂东为“后街”(今中华路)。但是,朝代更替和城市建设,致使昔日御窑厂的所有地面建筑如官署、作坊等建筑均已不复存在。
在清末、民国初年,御窑厂的最北部,改建成为江西瓷业公司厂房和门市,而后成为建国瓷厂、门市和厂区的建筑。民国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御窑厂的大部分(中部和南部)先后成为浮梁县和景德镇市政府办公机构、宿舍楼和商业长廊,御窑厂几乎全部被当代建筑占压。景德镇明清御窑厂的地下遗迹丰富,仍保留了大部分历史遗迹和遗物,周边历史环境的格局和风貌仍基本保留。
1982年农历腊月二十四,在珠山中路修路的施工人员发现,所挖泥土中夹杂着许多碎瓷片。经文物专家鉴定,这些碎瓷片全是明代宣德年间御窑生产的古瓷碎片,御窑厂遗址的神秘面纱从此被撩开了一角。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各地保存的明成化御窑瓷仅200件左右,然而在龙珠阁附近挖掘出土的古瓷碎片就修复了许多精美的成化御瓷,其中有当年赠送给高丽王、西藏王的瓷瓶瓷碗等礼品瓷,有“青花斗彩落花流水杯”,还有绝世的“青花三足鼓形香熏”等。
如此之多的官窑瓷器碎片被大量埋藏在珠山,是什么原因呢?经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专家多年精心研究发现,在同一埋藏单位内出土的瓷片均可复原,大部分制作精美,但这些瓷器又或多或少存在一点小毛病,有的是烧变形了,有的是釉色不太好,有的是纹饰不够美观,有的是纹样画法不对。如,有一件明代龙纹盘,制作精美,釉色纯正,唯有龙纹一趾仅绘了4爪,与大明律规定皇帝用5爪龙,庶民用3、4爪龙的规定不符,犯了大忌,因此遭受被砸碎的厄运。出土实物表明,明代御器厂的确有一套极为严格的挑选制度,御窑瓷器如有质量问题,一经发现即被砸碎就地掩埋,绝不允许流入民间。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初有窑20座,是专门负责烧制皇宫专用瓷器的官窑,规模最大时,有官窑五六十座,御器厂的规模很大,可是,御器厂早在清末就衰弱了,成为一片废墟,现在的珠山只是一个小山头,显赫一时的御器厂在哪里呢?
1994年7月27日,考古专家在龙珠阁旁一座民房改建工地上,发现了明代初年釉里红花卉大碗的残片,不但显示出元末明初陶瓷烧制技术的演化与进步,而且进一步证明了明清古御窑就分布在总面积约5万余平方米的龙珠阁至原市政府大院一带。
据考古专家分析考证:御窑遗址不仅埋藏有大量古代御用瓷的碎片,而且很可能埋藏有瓷器作坊、窑炉、仓库甚至官署的遗迹,是我国乃至世界最丰富、最珍贵的瓷窑遗址,将是研究世界陶瓷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鉴别和鉴赏古代陶瓷制品的重要依据。
为了保护好御窑遗址文物,从2002年开始,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就将御窑遗址保护工作列入市重点工程,在人、财、物上加大投入,正式启动了御窑厂遗址保护工作。同年12月底,市政府机关及18个政府部门从御窑厂遗址迁出,搬到郊区石岭搭工棚办公,将遗址保护区域内与文物保护无关的建筑物一律拆除,对御窑遗址进行全方位的发掘和保护,并筹建“景德镇御窑遗址博物馆项目部”,拉开了全面保护工程的序幕。
同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所、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三家联合对珠山北麓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历时近3年。这次考古发掘成果显著,意义十分重大,为明清御窑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中央电视台对这次考古发掘进行了现场直播,该项考古发掘成果还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7年10月,御窑厂遗址第一期保护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遗址正式对外开放。
为进一步推动大遗址保护工作,做好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2010年,景德镇市政府申请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并立项。同时,御窑厂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就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保护专门作出批示,指示国家文物局会同国家发改委研究、论证,加强对景德镇御窑厂遗址的保护,给予支持,规划设计好,管理利用好。
据悉,御窑遗址保护工作实施以来,共有3个项目获江西省发改委批准立项,其中御窑遗址陶瓷历史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御窑遗址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已顺利竣工,御窑遗址保护与研究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中。在向国家文物局呈报的11个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设计方案中,目前已批复同意了9个。具体是:御窑遗址保护管理用房建筑设计方案、御窑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环境风貌整治(一期)方案、北麓考古发掘保护大棚建筑设计方案、御窑围护建筑(围墙)设计方案和御窑考古规划方案、南麓窑炉遗址保护大棚改建工程方案、环境风貌整治(二期)方案、御窑厂遗址安防技防工程(一期)工程方案。
(三)未来
从2002年至2014年间,御窑厂遗址共实施了10多项大规模拆迁项目和保护工程。其中,保护工程有:御窑厂大门重修工程、御窑遗址龙珠阁护壁桩工程、御窑遗址大门内外广场整修工程、御窑厂窑炉遗址保护房工程、御窑遗址珠山北麓保护房工程、御窑工艺博物馆改造工程、古戏台修建、文物修复中心改建、佑陶灵祠重修、迎宾楼和御宝斋修建、御窑厂微缩景观展示及水电管网改造工程、中心道路改建及绿化工程等。
下一步,将实施的项目有,御窑厂南北麓保护房改造工程及遗址本体保护工程项目;御窑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御窑景观设计建设项目;御窑传统技艺体验项目;御窑厂遗址保护安防工程项目(一期);御窑厂遗址环境风貌整治方案(二期);御窑厂遗址展示工程项目等等。在整个保护项目基本完成后,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形成“一心、一环、一线”的景观结构。
一心:即御窑核心遗址区,东至中华北路西侧线,南至珠山中路北侧线,西至东司岭—毕家上弄一线,北至彭家上弄南侧线,总面积为5.1万平方米。包括明代窑场遗址区、考古发掘动态区、官署遗迹区、御窑文化休闲区。
一环:即围绕御窑核心区,东为御窑考古遗址公园配套工程,位于湖口弄—龙缸弄--中华北路南端西侧,包括新建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展示中心;南为御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服务中心,位于珠山中路南侧;西为历史街区,位中山北路东侧;北为古陶瓷业习俗区,位于彭家上弄北侧。以点、线相连形成御窑核心区外环。
一线:即西线,昌江流域。北至斗富弄,南至迎祥下弄,沿昌江东岸为一线。留住景德镇历史上制瓷原料、燃料和产品输出重要交通运输的记忆。
我市将继续加大对御窑厂遗址保护研究以及建设方面的工作力度,更快更好地推进御窑厂遗址的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步伐,充分发挥考古遗址公园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积极作用,以新成果回报社会,实现文化遗产全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