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彩塑在瓷都景德镇再生华彩

2016年12月11日上午, “华彩之塑” 中国传统彩塑艺术研究与传承专题展在中央美院陶溪川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主办,景德镇陶文旅集团、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山西欧阳泥彩工作室、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承办,国家艺术基金人材培养项目“山西传统彩塑艺术创作与工艺”高级研修班、杭州大视角文化传播公司协办。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雕塑系主任吕品昌、党委宣传部部长秦建平、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岳洁琼,景德镇市委副书记史文斌、景德镇陶文旅集团董事长刘子力,以及全国各大美术学院雕塑系领导、教师、评论家出席了开幕式。

此次展览由中央美院雕塑系副主任、第六工作室导师张伟,山西泥彩工作室主持人欧阳宁明担任策展人。参展作品共50件,既有气韵生动的彩塑作品,也有原大尺寸超微精喷图片,不仅展现了单体雕塑的精微传神,亦凸显了雕塑作品之间的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的展览场域。

步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铁佛寺造像文献图片,这些图片大部分人甚至包括专业人士在内都很少见到,这个寺庙在受关注之前,一直是作为县级保护单位被封存了近四十年,网上没有任何信息可以查阅。然而,在这个殿堂内散发出的能量和造像给观众带来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此外,展览现场展示的图片资料还有《平遥双林寺十八罗汉》和《长治观音堂》。

在通道的右手边展示的是学生们学习彩塑的成果,左手展厅呈现着师生们的创作成果,而在展厅的二楼,图文并茂详细的说明了彩塑的创作过程。

关于展览,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著名雕塑家王少军表示,“此次展览在景德镇举办有着很深的意义,景德镇是瓷都,陶瓷是传统艺术的重要门类,而彩塑也是传统艺术的代表,在这里碰撞在一起,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可能,是我们所期待的。此次展览运用图像与实物结合的方式展示,首先图像震撼人心,是此次展览的重要部分,通过图像让我们见识到了民族遗产的伟大和精深;然后是学院老师和学生们的探索实践成果,在文献图像的衬托下,他们的作品是成立的,通过他们的探索,使得彩塑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又焕发了生机,这是此次展览最有意义的地方。”

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张伟谈到此次展览时表示:“彩塑给我们的印象是民间的廉价的,但看到展览之后你会被震撼到,展览中的文献图片涉及到我们怎么解读彩塑,右边的展厅主要呈现的是我们如何学习彩塑,左边的展厅呈现的是我们如何使用彩塑,此次展览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美术学院传统艺术教学的建构,对于我们来说,教育是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传统艺术的魅力还远远没有被我们发现。”

而在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看来:“我们一直在讨论传统,但我们就真的了解传统吗?此次展览是向传统致敬,更是向探索和实践传统的人们致敬。”

中国本土彩塑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山西地区的寺庙彩塑最为经典。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日益重视,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为了让文化永葆生机,还需要让传统文化活化在当下。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自2009年起,成立了以“中国传统雕塑研究”为教学方向的专业工作室,与山西欧阳泥彩工作室合作,关注传统的文化语境,深入辨析教学理法,全方位展开教学和匠心训练。经过长期的实践,学生从陌生到逐步熟悉运用,展示在这里的作品,是他们在传承中国本土彩塑的一份实验心得,也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泥土,是有温度的材料,来自于大地,最质朴,又最有生命力。传统彩塑并不是泛指所有表面施彩的雕塑,而是特指在泥土中加入棉絮、稻草等防裂材料调成软泥,晾干之后施彩的雕塑。这种材质与技法,形成了特殊的材料语言,传达出浑厚的艺术魅力。

中央美术学雕塑系主任吕品昌谈到此次展览时表示:“近年来以中央美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和山西欧阳泥彩工作室这两个教学和艺术实践单位团结在一起并特立独行地坚持考察研究和努力继承彩塑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使之流传于世,使人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之丰富与魅力。今天展示在这里的作品,是他们在传承中国本土彩塑,探索中国自己的雕塑教学体系的一份实验心得,以此希冀获得抛砖引玉之作用。”

开幕式当天还举行了全国高校“本土雕塑”教学体系建设与研究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中国雕塑》杂志执行主编唐尧,中央美院造型学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担任学术主持,与会专家学者就“本土雕塑”教学体系建设与研究进行了深入研讨。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017年2月15日。

《天猶》欧阳宁明、梁渊

《力士》欧阳泥彩工作室国基高研班 张怡

《渺一目判官》 中央美院雕塑系六工作室 刘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