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华与尊贵——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

“荣华与尊诚”,经过无数次的思考,我选择了这样一个题目。

“荣”者,受人尊敬者也。戴荣华以他杰出的技艺、学术修养、以他聪慧、睿智、勤奋、宽容、正直秉性,豪无悬念地一步步走过一个当代艺术家必经之路: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陶瓷美术家、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已到了无可复加的高度,而他的艺术之路,却在不断地攀登新的高峰,永无止境。

“华”者,就其词意,是太阳的光环。“华”与我们的中华民族关连,代表美丽和神圣。戴荣华何等幸运!他从陶瓷院校毕业后,立刻就进入了中国轻工部陶瓷研究所,这是中国陶瓷行业唯一集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中央部属专业研究所,一所名实相符的当代“官窑”。

上世纪60年代,国家组织“历代陶瓷纹样研究”的课题,课题由北京故宫博物院、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和北京财经出版社承担。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主要负责临摹工作,是课题重点。所里派出了以戴荣华为首的三人小组,在故宫博物院内连续进行3年之久的古代陶瓷官窑纹饰临摹工作。(后因文化大革命中断)    能在故宫内零距离地研究和临摹历朝历代的陶瓷纹样,上手那么多极珍稀的宫廷宝藏,而且长达三年,太难得了,戴荣华极珍惜这个机会。景德镇艺术陶瓷,自古被皇家和贵族专享,是特权的象征,浸润了中国文化中最上层的诸多精华,集中了各朝各代的最高文化资源。而故宫所拥有的瓷器,又是精华中的精华!在故宫里,戴荣华在临摹之外,精心地把不同朝代的官窑瓷进行比较,他研究这些不同时代瓷器制作技术和工艺、材料和应用的变化,深切体会:历代官窑瓷随着科学与技术进步,瓷器的瓷胎形制、用料、瓷绘、装饰等各种元素都在改变、都在进步,都具有那个时代的文化元素和特征。戴荣华从中悟在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创作必须与时俱进!这理念深深地沉进了他的思维,贯穿了他一生的艺术之路,成就了一个杰出的当代陶瓷艺术大家。在故宫临摹期间,恰逢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沈从文先生带领北大学生考察故宫,看到戴荣华临摹非常仔细认真,线条准确优美,大加赞许。后经常来戴荣华工作处欣赏他的工作和手稿,成了忘年之交。而后戴荣华离开北京,沈从文还写信鼓励戴荣华,信中勉励青年人要认真对待有意义的工作,肯定了整理历代陶瓷纹样的重要性。有幸去故宫工作的宝贵的机会深深地影响了戴荣华一生的艺术事业。

多年来,陶瓷文化界总有一些有识之士在呼吁重视古彩,宏扬古彩!为什么?!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古彩从古代釉上三彩至明代五彩、康熙五彩一路走来,拒绝一切泊来元素,纯中国!以单线平涂的铁线、红绿鲜明的色彩、强烈明快的对比,显示其健康、质朴,具有浓郁的民族艺术风格。古彩瓷在历次世界性的博览会上,受到广泛的称赞。是景德镇陶瓷技术的最优秀传统之一。宏扬古彩,彰显的是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一个民族,要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符号和象征,属于本民族与众不同的艺术审美。这种审美绝对具有世界意义。    

戴荣华从陶瓷学校毕业就进入中国轻工部陶瓷研究所,研究所集中了当时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各方面最优秀的人才,王步、刘雨岑、段茂发。年青的戴荣华因其优秀被选入,跟随古彩大师段茂发学古彩。从此他和古彩结了一生的情缘。古彩,戴荣华从段茂发老一代那儿学到的是那个年代古彩创作最基本的知识、能力、技术,学到的是严谨的创作风格和严格的治画理念。然而,走到今天古彩创作的高峰,戴荣华为景德镇的古彩添加了诸多的新元素,创造了许多新题材、新材料、新工艺。创作出一个又一个美仑美奐的古彩杰作,真切体现了中国古老陶瓷传统艺术与当今民族艺术审美情趣的完美结合。

戴荣华的古彩,色彩明净晶莹,色调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线条刚劲有力,艺术魅力无穷。戴荣华把古彩的所有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作品中,以他杰出的、无以伦比的古彩创作使世界为之称奇、赞美、拍案,从而认识到古彩的真正价值,确立了古彩在釉上彩中的至高地位。

第一次欣赏戴荣华的古彩作品,是100件的“十里荷香”,看着那二个亭亭玉立的仕女,绿莹莹的底釉上红荷、绿叶、彩蝶,那种特有的粉润、华贵,无法形容的高雅气质,我很震憾,不由想起“六宫粉黛无颜色”这经典绝句,深感那些形容美的华丽词藻是多么苍白、轻浮。

如今景德镇古彩超越了所有釉上彩种,在艺术瓷中达到如此地位、价值,让艺术界和收藏界达到一致共识、充分首肯。陶瓷艺术史应该铭刻戴荣华对古彩的贡献。   

戴荣华有个精彩的“旗袍理论”,用来诠释他对古彩传承和创新的思考。他说:“你欣赏当代的旗袍,极美!渗入了多少新的元素,融贯中西,体现科学发展、社会进步。古彩也一样,要与时俱进。我的古彩,几十年来,不断的在改进、在变化。就是到今天,我仍然在思考如何在作品中融入当代文化元素。”   旗袍,集东方文化简约、中和、典雅的线条,一边是华夏民族,一边是沧海桑田,中间婉约呈现的是风情万种的华夏神韵,表现的是卓越崇高的民族气质。戴荣华选择用旗袍的演进来诠释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本身就非常贴切而睿智。景德镇陶瓷,集多少代制瓷者的生命、心血、智慧,一端是帝皇将相,一端是能工大师,中间演绎着无数传奇和辉煌。奔腾着振兴民族文化的强烈向往。

环视景德镇艺术陶瓷,越来越多的老、中、青艺术家投身古彩研究和创作,形成多种特点和流派。如春天的花园,艺术家们正在竞献古彩奇苑。古彩:以前所未有的光明走向灿烂。

江山代有英雄出,戴荣华以他一生执著而卓有成效的奋斗建筑了一份陶瓷传奇。戴荣华是景德镇第一个自家制胎的当代陶瓷艺术家,传奇首先从陶瓷艺术的载体--瓷胎开始。

瓷器的根本就是一根线条,器形线条的优美应该是第一的。胎釉相当衣裳,观赏者一目了然。手捧着一件形体极佳如玉似翠的瓷器,为之惊叹、陶醉,这才真正地享受了瓷的无尽魅力。是其他艺术品无法与之比似的。戴荣华深谙其奥秘,在景德镇艺术界首开先河,荣得先机。他亲自设计瓷胎造型,由他的女婿;大学教授诸葛伟亲手制胎,翁婿俩密切配合、精心拉胚、利胚,亲自调釉、喷釉,亲自满窑、烧窑。一品的审美标准、一流的设计水平、一等的技能技巧、一贯的严格严密,把戴荣华的陶瓷艺术高高托起。

戴荣华深爱陶瓷艺术、刻骨铭心。“腹有诗书气自华”,他不断地刻苦学习,学习美术,练习书法,学习各种知识,学养完粹。他始终坚持自画、自彩,自书、自(制)印、自烧。一气呵成。正是这一个“自”,彰显了戴荣华作品尊城的品格、品位。   艺术品贵在尊诚之气,实质上是追求极致的一种精神,追求极致乃是社会上有识之士的自然取向,更是热衷于收藏的群体特点。正因为有这种追求,艺术才会有进步,社会才会有进步。

戴荣华作瓷,作风严谨,那怕是边脚图案,一笔一划由他亲笔画成。他的瓷绘,典雅、优美、端庄。布局简约、清新、精湛。题字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制印和谐、与器统一,平添许多尊贵。

他告诉我:“填彩请专业人员做不犯规,原来大集体生产时有分工。不过我的作品一定是我自己填。填彩关健是用彩,色彩是一门学问。那么多优美的音乐仅由几个音组合成,用彩就如谱曲,要考究、要用心。在我看来用彩是艺术、美术,与绘画同样体现作者的功力、修养、情趣。一件作品,必须是画和彩的艺术观发挥一致,包括最后烧窑都要讲究,才有可能做到最好。”

器如其人、画如其人,戴荣华一生坦荡,从容中和,优秀如此,而全无骄燥,品格高尚、品位纯清、品德正直,一心从艺、不为身外之物动容,这就是尊贵!    去年我带一藏友去戴荣华家购买了粉彩作品。此友甚忙,委托他人帮助送至广东住所。不想在住所发现瓷瓶破裂,大惊!急电告我此情,我颇感难为,此作品是我帮她从戴荣华家中取出,完好无损,道理上已与他无关。情急之下我打电话给戴荣华,戴荣华听我讲完此事,平静地说了三句话:“别慌、拿回来、换一个。”几十万元!对谁都是个数,如此轻松、如此从容、真人!事后这朋友告诉我,戴荣华放下我的电话立刻给她去了电话,安慰她。她很感激:“给我换了一个比先前更漂亮!”

作为艺术家,所有作品的技能技术,为艺的基本知识,从艺的千锤百炼,都仅仅是一个方面。作品能否给人以“势”的顺畅、“色”的自然、“局”的严谨、“工”的精细、“意”的潇洒,一句话:能否感动他人,要的是作者本人的品性、道德、气质。只有内外合而为一,才能创作出经世杰出的艺术品。

戴荣华的那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创作是当代陶瓷艺术品的经典,当今可以说大型拍卖会上无戴荣华的作品不成拍。曾有人大驚小怪地跟我说:“戴荣华100件的已经一百几十万了!”我淡淡地回答:“顾景舟一套壶一千七百万!”我坚信,当前景德镇老一代的艺术精品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绝对屈于洼地。

“荣”,足以珍惜。

“华”,足以赞美。

“尊”,足以敬仰。

“诚”,则足以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