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77宗拍卖与陶瓷有关

百森曾于去年12月30日张贴出一张通知,宣布公司已暂停销售,原定于12月30日发放的工资延期至元月10日发放。事发当天,大部分员工因担心拿不到工资,自发采取了讨要工资的行为。

除此之外,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百森的代理商一直以来都按照“提前打款再发货”的结算模式。百森此前收到代理商800多万的货款后停窑停产,也停止给代理商发货。因此,在员工讨要薪资的同期,早已陆续有许多代理商、材料商上门讨债。

据百森原营销部门的品牌经理周纯(化名)透露,代理商货款都是由该公司的品牌经理、业务员去对接的。一旦停窑,员工、代理商就都成了供货链断裂的直接受害者。

记者致电原百森生产部经理李力(化名),他表示元月收到过两个月工资,但公司还欠他8个月薪酬,总额有十余万。“公司的内部员工均已离开工作岗位,半年至今,我仍然在家待业,时刻关注、担心着事态往坏的方向变化发展,所以一直不敢找工作。”

对于百森企业的破产原因,陶城报记者从百森某知情人士处了解到,百森公司领导层也是受害者,始作俑者实为百森聘请的职业经理人戴某。据其表述,2014至2016年间,百森陶瓷聘请职业经理人戴某为总经理,而在两年的管理运作过程中,戴某先把工厂的原材料控制在自己手里,仅维持底面料供货的生产需要,将百森的底面料资金转换为个人所有,导致百森的债权部门越积越多。此外,戴某任人唯亲,全部替换了厂里的采购人员,在公司的钱权部门里安插了亲信以便管控,造成了人事管理的混乱。此外,2016年12月份,戴某想把陶瓷厂租下来,但签署租赁合同后,租金和押金都没有兑现提交。该知情人士表示:“这相当于是把股东给赶走了。侵占职务后,他自己又没有能力管理,企业到1月份就倒闭了。”

知情人士分析,因为百森以前还欠下了很多外债,供应商并不认同企业附带这种租赁形式,而戴某作为租赁方,也不承认百森之前所欠下的外债由其承担,最后,惹来供应商闹事;另一方面,员工的工资他也并没有按时发放,于是就没办法再经营下去。

今年5月,由湖南经视台《经视焦点》栏目报道的“岳阳市长乡县戴某家疯狂小车撞门又砸车”事件,让讨债风波再次发酵。据报道称,该肇事者正是百森原底面料某采购员,系戴某的表侄,和戴某之间存在数十万的三角债务。记者了解到,戴某表侄向其讨还债款时,戴某称百森已破产,始终没有归还。了解戴某财产情况的表侄对欠钱的戴某施以打砸。目前,肇事者已被民警立案追查。

据戴某侄子爆料:戴某在2015、2016年任百森经理其间,先后收回了2015年前的工程款800多万、模头配件款300多万、化工蜡水款200多万,工资两年200万,戴某合计谋取私利1500万元。

能否重启生产成“复活”转折

该讨债风波发生后,当地法院迅速介入并交由当地法院指定管理人代管公司业务、进行清算工作。同时,当地政府支持百森股权人通过法律申请重整程序,积极“自救”。目前,当地政府、新墙镇建材工业园和百森厂方意见达成一致,其讨论的首选方案是重整启动生产,副选方案是租赁,即以租赁收取租金的方式来偿还所有债权人的债务。

在百森股东们提交《重整计划草案》后,近日,百森召开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这也意味着该公司正式走上了重整程序的第一步。

据悉,此次召开的债权人会议,其对象主要针对欠薪员工,要求债权人表决获人民法院审查通过的《草案》。《草案》包括债务人的经营方案、债权分类、债权调整方案、债权受偿方案、重整计划的执行期限、重整计划执行的监督期限、有利于债务人重整的其他方案。

新墙镇建材工业园园区办事处蒋主任表示,因早前园区扣押了厂方库存,欠薪员工实际上已得到一部分的工资,所以在第一次债券会上,工人们并没有出现反对声音。据了解,当出席会议的同一表决组的债权人过半数同意重整计划草案,并且其所代表的债权额占该组债权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即为该组通过重整计划草案。

接下来,将依次对供应商、银行等各类债权的债权人,分组参加讨论重整计划草案的第二、第三次债权人会议。各表决组均通过重整计划草案时,重整计划即为通过,在半个月后重新启动生产。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可能的,可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根据法律条例规定,若此重整计划未获得批准,人民法院将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债务人破产。有关人士表示,如出现债权人宣布破产的情况,公司将在8月份退还员工80%欠薪,而其余的20%,将在年底全部退付。

受政府委托处理百森事务的管理人,称其在第二次债权人会议,需要召集数百名供应商、经销商一同表决《草案》。相关人士称,供应商、经销商利益纠纷较员工复杂,人数或许比员工数量还多。所以,第二次债权人会议的表决结果,将是百森能否东山再起最为关键的转折点。

相关链接

破产拍卖覆盖各产区,网上拍卖多数“流产”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近10来家陶瓷企业被挂牌拍卖,涉及拍卖资金近亿元,但都因无人竞价而流拍。

2016年,全国各大陶瓷产区均出现了陶瓷企业、上游供应商及配套服务商、终端门店倒闭及被法院查封、拍卖的情况。全国共计77宗与陶瓷相关的拍卖公告,涉及到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艺术陶瓷以及特种陶瓷等在内的52家企业和6起终端门店。其中,被拍卖的建筑陶瓷25家,卫生陶瓷4家,上游供应商涉及陶瓷原料、釉料、陶瓷原料加工设备的有11家,艺术陶瓷、日用陶瓷有10家,特种陶瓷3家。

解读

从分布的区域来看,在被拍卖的案件中,福建有10宗,广西和江西各6宗,广东17宗,河南11宗,云南10宗,湖南、山东、吉林、浙江各2宗,江苏、黑龙江、陕西、北京、湖北、辽宁、河北、四川、重庆各1宗。

从拍卖标的物的成交情况来看,成交仅21宗,继续拍卖的有4宗,流拍25宗,变卖失败12宗,暂缓2宗,被撤销或中止的有6宗,其它成交结果不详的有7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