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斋瓷:弄权太后的“少女情愫

“大雅斋”款绿地粉彩花鸟纹高足盘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紫禁城中一处挂着“大雅斋”匾额的殿堂里,云南籍宫廷女画师缪素筠在画稿上勾勒完了最后一笔。窗外,丹桂余香,秋意渐浓,而画案上一叠叠图稿中的桃花、芍药、牡丹、栀子……却争奇斗艳,生机盎然。这位深得慈禧眷顾,在慈禧画室中供职了十多年的云南女子终于完成了以“大雅斋”命名的慈禧御用瓷器小样的设计。不久,这些画稿就将粘上象征圣意的黄单发往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烧制。此时的大清国力衰微,民生凋蔽,同画稿上和暖的春意相比,深秋的山河却一派萧意,旨意连同粘着黄单的画稿被送到了江西巡抚的手中时,连同九江总督及所属景德镇御窑厂等一干大小官员却相顾无言,束手无策,只得上奏恳请暂缓烧造。“大雅斋”瓷器的烧造就这样拖了下来。直到光绪元年、二年,头两批“大雅斋”瓷器才陆续完成。不过此后,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景德镇的御窑厂再也没有烧出第三批“大雅斋”瓷器,缪素筠的画稿小样也从此在故宫中尘封。

自19世纪40年代始,清末官窑瓷业逐渐呈衰落趋势。官窑在咸丰年间,由于战事曾一度停烧,同治朝虽恢复生产,但元气大伤,鲜有精品。而其中“大雅斋”瓷佼佼而出,纹饰告别传统官窑常见的龙凤、缠枝花卉题材,代之为各式灵禽花卉,绘画施彩之精,独步一时。

“大雅斋”款黄地墨彩花鸟纹花盆

大雅斋,原本是圆明园九州清晏内“天地一家春”中的一处斋室名称。“天地一家春”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慈禧太后进宫初期即居于此。此处是她与咸丰皇帝邂逅,承欢侍宴,留下许多美好的人生回忆的地方。据德龄在《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中所记,古稀之年的慈禧“还是一个很美丽动人的女性”,一双手“不仅白腻,而且是极柔嫩,不在我们年轻人之下”。那么豆蔻年华的慈禧,该是多么娇美出众。咸丰皇帝初幸慈禧,称其有惑溺之色,从此懒于国事寄情声色,不少奏章便让慈禧代阅。慈禧于权力有着一种本能的兴趣与敏感,她津津有味地做着这一切,还趁机参与政事,为咸丰出谋划策。咸丰五年,皇帝御书“大雅斋”,制成匾额两块,赐给慈禧。“大雅”一词,专以称赞她是个德高而有大才的人。

慈禧内心对皇帝这样的赞许,定是百般感激的。匾额做成之后,其中一块挂于九州清晏的“天地一家春”内,被焚于1860年圆明园之劫。另一块慈禧总是带在身边,最初悬挂于紫禁城西路养心殿平安室(即现在的养心殿后殿西耳房),后跟随慈禧太后个人地位的升迁曾几经迁移,同治皇帝大婚后,最终移至长春宫内,慈禧晚年在此写字作画,并将其作为画室书斋。“大雅斋”作为慈禧自署的斋号,有专用的“大雅斋”文印存在,故宫存藏的书画作品上,不乏得见。

圆明园浩劫之后,昔日温情之地荡然无存,这一直是慈禧太后心中的伤痛。直至十多年之后的同治十二年(1873年)八月,为庆祝慈禧太后40岁生日,同治皇帝决定斥资重修圆明园,第二年首先就是在万春园内选址重修“天地一家春”,慈禧太后与同治皇帝为此多番商议甚至亲临现场,期待重现当年之美境,母子感情至此最为融洽。为了配合此次重修室内陈设之需,大雅斋瓷器由此应运而生,至光绪元年第一批大雅斋瓷器初成之时,圆明园重建因财力不济,大臣极力反对早已被迫停止,更因同治皇帝的离世而不可能再度继续重建。

“大雅斋”,从此只能是紫禁城内长春宫里的大雅斋,圆明园“天地一家春”内的大雅斋永远只能随着美好的回忆存在慈禧太后的内心深处。

因此,大雅斋瓷器转而入紫禁城专供慈禧太后在宫里使用,主要集中在长春宫内。大雅斋瓷器前后烧造一共4922件,耗费白银58829.37两。常见大雅斋瓷器都是配署“大雅斋”三字横款,右旁钤“天地一家春”篆体双龙椭圆章。“天地一家春”代表了她的私密空间、个人居所,大雅斋则是她的书法画室,二者都是她最为喜爱和亲近的地方。大雅斋瓷器系统的烧造,又从另一角度见证了慈禧太后对大雅斋的钟爱,并由此折射出其对咸丰皇帝的眷思。

大雅斋”瓷一定不是艺术性最高的,事实上从现存的“大雅斋”瓷器来看,这类釉面并不十分光滑,多存在气泡和橘皮纹现象,且在色地与彩绘纹饰之间有明显的接痕,与雍正、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艺术价值相去甚远。但这些华丽的瓷器,代表了晚清时期的宫廷风尚,也展现了慈禧个人的审美追求和取向。异样的奢华,为渐趋衰微的晚清制瓷业平添了一道独特风景,堪称晚清最为著名的御窑瓷器。因此,对于中国近代陶瓷史而言,是颇为重要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