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以文化自信向世界讲述china故事


荣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称号;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首批创始成员;连续16年举办国际陶瓷博览会,与国外20多个产瓷城市建立友好关系;连续两年在德国和南非举办中国陶瓷文化展;吸引3万多名“景漂”“景归”人才,其中境外“景漂”5000多人;而最新的好消息是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中国将在这里建成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及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背景下,在老厂区、老城区的改造声中,在人们创新、创业的热情当中,千年瓷都景德镇正在苏醒,以自信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向世界讲述china的精彩故事。

博物馆孕育大情怀

怀旧是每一个人对往昔珍贵记忆的一种重拾,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怀。位于城区繁华地段的御窑博物馆曾经是市政府办公所在地,现在这里是御窑遗址保护的核心区域。为了保护这一最具代表性的瓷业遗存,景德镇对市政府进行整体搬迁,并于2015年把御窑厂遗址保护工作列为“一号工程”,不遗余力地加以推进。如今,在遗址周边13平方公里内,民居、瓷行、会馆等历史建筑正逐步修复,加上道路改造工程,总耗资约50亿元。在不远处的老房屋顶上,工人在清理杂物,为老城改造做准备。

一座博物馆也即将在这里诞生。拱形窑炉的外形设计、用红褐色的古窑砖与仿古窑砖混合修葺的外墙,使它与不远处高耸的工业烟囱形成醒目的空间构图。

大博物馆博大精深,而同时,市区内在老百姓自己身边和家门口的小微博物馆也越来越多,它们有着老街坊般的亲切感,让人能够触动时代记忆的心弦,重拾历史岁月中的片刻光阴。市民可以随时踏进“小而美”的馆内,感知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获益良多。

位于陶溪川内的“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就是这样一个小微的空间载体。博物馆通过“十大瓷厂”去追溯那段历史,当年瓷厂的门楼、矗立的圆窑包(倒焰窑)、庞大的磨球机、陈旧的隧道窑、老式拨号电话机,再现的瓷厂各类生产车间、墙壁上珍贵的文史实物、烧窑师傅的工作服、300多人的口述史……所有这些,有的似曾相识,有的闻所未闻,但亲切感却丝毫未减。徜徉其间,犹如漫步瓷都的过去;散落其间的,众多有梦想、有担当、有情怀的博物馆,不但收藏了历史章节的生动实证,更是这座城市努力在历史长河中“诗意栖息”的明证——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是已超脱于工作关系、儿时记忆之外的,深植于血脉的对景德镇的浓浓情感。

坚持对历史文化进行“活态”传承,体现了景德镇在破解文化保护和城市建设矛盾的创新思维。凤凰山下的陶溪川文化创意园,是在原“宇宙瓷厂”的旧址上,通过活力再造、结构改造、环境营造,建成了融传统、时尚、艺术、科技于一体的文化地标性建筑。在这里,游客既能纵览陶瓷工业遗产风貌,也能随处感受到现代科技与传统陶瓷文化的融合。

奏响交流互鉴新乐章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历史上景德镇陶瓷作为重要商品,是联系东西方文明的重要纽带。近年来,景德镇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实现了从丝绸之路货源地到“一带一路”文化使者的完美蜕变。

积极打造国际化的高端交流合作平台。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项目落户景德镇,将有利于充分发挥景德镇的历史、文化、品牌、生态价值,打造“国际范”的品质城市;已经成功举办十六届的瓷博会,借助国家级、国际化和专业化的品牌影响力,每届都有大量的海外陶瓷企业参展、交流,成为了以产品展示、文化交流和贸易投资为主要功能的综合会展平台。

积极推动陶瓷文化走出去,向世界讲述china故事。2019年12月,“丝路瓷行——陶瓷传统成型技法现场展示活动”在希腊雅典扎皮翁宫国家博物馆开幕,100余件陶瓷作品以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闪亮登场,为希腊瓷器爱好者奉上了一席精美的中国文化盛宴。2019年10月,在克罗地亚举行的“丝路瓷行——中国陶瓷文化展”,是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2019国际巡展的第二站,也是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和克罗地亚文化和旅游年”框架项目之一。2018年7月,在南非举办“感知中国·丝路瓷行”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展,展示了中国陶瓷的精妙绝伦与博大精深,唤起了南非民众对中华文化的美好向往。同时,加强与陶瓷类、艺术类、智库类机构合作,扩大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机构交流;

与国外中小学校、艺术院校建立联系,广泛开展国际陶瓷学术研究、国际游学研学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景德镇每年开展政府、科研院所、民间社团等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对外交流活动多达上千场。

境外“景漂”折射出陶瓷文化强大吸引力。在景德镇,有一种独特的“景漂”文化现象。3万多名来自全国、全球各地的艺术工作者汇集于此,如痴如醉地研究陶瓷文化,其中境外“景漂”就有5000多人。这些外国陶艺爱好者漂洋过海来景德镇寻梦,在这个城市交流、学习、研修技艺,并逐渐被这个充满文化魅力的城市所吸引,深深地爱上这座城市。境外“景漂”现象,让景德镇瓷器再次成为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载体。他们在借助景德镇传统手工艺把艺术构想变成现实的同时,也帮助景德镇的工匠、陶艺家打开视野,收获全新的创作理念。

陶艺课堂进校园”蔚然成风

对市实验学校的孩子们来说,能够在学校里上陶艺特色课是一件让他们非常高兴的事情。课上,他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拉坯机拉坯、在瓷器上彩绘、把瓷泥捏成自己喜欢的作品,自由发挥想象力,与陶瓷来个“亲密接触”……

市实验学校在四至六年级学生中开设的这门课程,是我市中小学校积极开展“陶瓷文化进校园”系列课程的一个缩影。通过开设这门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对陶瓷有了初步印象,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为了将现代陶瓷艺术引入课堂,市教育局要求全市各中小学校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开展以陶瓷文化为特色的校园建设,借助丰富的资源、多样的载体,培养学生爱陶瓷、爱瓷都的情怀,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推动陶瓷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而不懈努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368所中小学校开设了陶瓷文化课程,印制了陶瓷文化校本教材,20万中小学生能够用小手摸到泥土,感受陶瓷的魅力。孩子们在一件件小小的陶艺作品上倾注自己的情感,从小就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为了将这门特色课程落到实处,我市许多学校纷纷推出了多种举措:市实验学校成立了陶瓷文化教育基地——“陶乐园”,自编了学生陶艺课培训教材,把陶瓷泥土拉坯制作、在陶器上绘画作品两门课程引入课堂,将陶艺课列入四、五、六年级的课程表,做到每个星期有三堂课(每堂课两个课时),三个年级每个班轮流上课,让学生们亲手体验陶瓷制作和绘画的过程。该校还在课后开设兴趣班,指导对这门课程感兴趣的孩子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市第七小学、市第十二小学专门聘请陶瓷老艺人进校园,向学生们讲解陶瓷知识,弘扬千年瓷都文化,传承匠心精神。古城小学、梧桐小学每学期聘请学校附近的陶瓷企业工人定期走进课堂,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为孩子们举办形式多样的陶瓷知识普及活动。

在开设陶瓷特色课程的同时,我市还充分发挥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和景德镇陶瓷大学的优势,专门邀请专家和景德镇陶瓷大学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走进校园,为孩子们举办专题讲座,传播陶瓷文化。专家和老师通过ppt和视频,向学生们详细讲解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史、种类及成型工序。通过专家和老师的详细介绍,让中小学生对陶瓷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与认识。未来,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还将与更多的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让更多高质量的社教活动走进校园,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让我市更多学校能共享该馆丰富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