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大学李林洪教授逝世

景德镇著名瓷画家,景德镇陶瓷大学李林洪教授于2020年3月31日8点因疾与世长辞,享年78岁。


运心造境当代车硇——李林洪意象山水的历程

李林洪,笔名牧石,1942年8月生于江西丰城,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现任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

若要谈景德镇当代瓷画,李林洪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是当代瓷画的拓宽者、奠基人,是勇士是功臣是旗手,是领军者。

这里我想引用中国美术界权威人士对他的评价来佐证前面的结论:中国美术学院资深老教授吴山明先生说:“李林洪先生的瓷画在继承与创新的同时,充分发掘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为中国瓷画门类的独立提供了学术支撑,标志着中国文化又一核心价值体现。李林洪画展将是文化界、艺术界、美术界的一件大事,是对中国瓷画艺术家的激励和鞭策,是率先引领这一优秀文化传播给全国乃至世界获取标杆性语言权的最好契机,是展示瓷画作为独立艺术门类可以进入中国绘画乃至世界绘画艺术之林的有力证明,将使中国瓷画得到应有的艺术地位,从而进入世界绘画艺术殿堂。”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邵大箴先生说:“李林洪是一个造梦者,鬼斧神工般绘就心象境界,所开创的山水风格,不仅仅只是陶艺山水中的硕果,更是所有美术领域中的车硇,将指引更多的美术后学以此为范,不拘泥于格式与材质,自然为美,将中国美术和美术教育推向一个更远、更具现代化的进程。”

事实上,景德镇近一、二十年来有一批中青年陶艺家,有意无意中在李式的影响、启迪、借鉴中,在釉上、釉下、青花颜色釉中,寻找当代、新体、2意象、抽象、肌理、漏痕等等新的表达手段,寻找新的语言,新的美学价值。要知道一种新的理念、新的美学价值的建构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在工艺创新方面,从影青刻花到青花,到五彩,再到粉、古彩,哪一样新工艺的出现没有经过百年锤炼?我想再有个二三十年或更长一点时间,这批中青年更成熟了,李林洪带来的影响会更加明显,或许这将成为一个时代象征,甚至一种艺术流派。景德镇应当有这种耐心,景德镇也应当有这种信心,这是景德镇人文化自信的表现。让景德镇陶瓷人与全国的艺术工作者一道打造中华民族陶瓷文化的制高点,以当代的陶瓷文化新语系来与世界对话是指日可待的!

李林洪为什么能够赢得权威们的高度评价及瓷画界同仁的尊重?是作品为他赢得了荣誉与地位。这与他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勤奋探索、锤炼积累分不开,也与他的个性爱好、阅历、文修、学养分不开。若要归纳起来,在他身上有几个明显的特点是值得我们这些瓷画人关注和学习的:大格局、真性情、厚积累、求完美。他真正做到了以身许画,终成正果。

所谓大格局:在他的心中只有对美的追求,却没有美术学科的门类区分,所以他在学习中,对国、油、版、雕、书都能勇于实践,勤于实践,并都有建树;他在作画时只注重纵情造境,却不重对一树一石的细节描写。他的每幅画作都能扣人心弦,引人入境。

所谓真性情:重利无情不动笔,有情无利也挥毫。他作画往往是情至笔舞,信马由缰,跃然纸上,让人振奋提人精神。这里我想讲个小故事:南方3某大城市改建机场想请他画幅巨型山水,报酬不菲,后来机场领导要求把城中几处景点画在画中,山水画变成了导游图,他断然拒绝,此事泡汤。要知道这笔可观的收入放在眼前,一般瓷画人是很难拒绝的。

所谓厚积累:这不难理解,在国、油、版、书都卓有建树是靠废画三千支撑起来的。李林洪在专业领域中对造型、色彩、黑白、光影的驾驭已是轻车熟路,在文学与理论修养的积累方面亦有许多自己独特的见解,如他认为“胸有成竹”总显得有局限性,真正的艺术家应当进入“胸无成竹”的境界。妙哉!这个“胸无成竹”的理论岂是一般瓷画人能够理解的?

所谓求完美:他要求自己的每幅作品都达十分完美。在他的画案旁总是很多看上去已很完美却没有题款捻章的作品,然而在他看来总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一段时间甚至一年两年后拿出来补笔,满意的题款捻章,不满意的弃之废纸篓。这足以体现他对每幅作品的态度是十分认真负责的,绝不草率。有很多在我看来很好的作品,在他手里变成了废纸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