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就要上小学了,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能及时享受相关人才政策吗?会不会影响孩子入学?”近日,刚刚入职景德镇学院的王学文和罗月娥博士夫妇联系了市招才引智局(景漂景归人才服务局),表达了因疫情引发的担心。了解情况后,该局当即与珠山区委组织部、区教育局等单位进行沟通,帮助他们落实相关人才政策,确保他们的孩子在疫情解除后能顺利就读。
这只是我市服务人才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思想,始终坚持“环境+政策+平台”的模式优化人才生态,为各类人才在景德镇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尤其是充分利用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世界最完备的手工制瓷产业体系,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陶瓷艺术家、陶瓷创业者和能工巧匠前来。
提升环境吸引人才
“建设国家试验区,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的是大量各层级、各类别人才,特别是陶瓷专业人才。”市招才引智局(景漂景归人才服务局)人才服务部部长陈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环境是吸引人才的先决条件,好的环境,能为景德镇吸引来更多的人才和资源。近年来,我市不断创优政治环境、发展环境、社会环境,城市形象、美誉度不断提升。
在创优政治环境上,我市以“虚拟机构、实体运行”模式设立了市招才引智局、景漂景归人才服务局,负责统筹全市人才职能、政策、资金、项目,实现人才政策“一个口子报、一个口子出”,已累计接待人才来访近3000人次,解决问题100多个。注重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建立了市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和“景漂”“景归”人才制度。在创优发展环境上,从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棚户区改造,到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实施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项目,再到打造“双创双修”升级版,打出一套优化环境的“组合拳”,整个城市从建设到管理、从形象到功能、从面子到里子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创优社会环境上,对外,积极推动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前来调研采访“景漂”“景归”现象、宣传报道我市的人才工作成效和创新举措;对内,组织市属媒体统一开设专题,推出了30多位“境外景漂”系列报道……
完善政策留住人才
政策,是留住人才的坚实基础。为留住人才,我市下大力气实施机制改革,出台“3+1+X”人才政策,并推出专项政策。
实施机制改革。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中共景德镇市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其分工方案,对人才使用管理体制、人才引进集聚战略、人才培养发展平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人才服务发展环境、人才优先发展格局等6个方面提出了重要改革意见,对编制、住房、医疗、税收、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列出了具体行动目标。
出台“3+1+X”产业人才政策。从平台建设、金融扶持、财税奖励、生活保障等12个方面提出支持政策,从制定孵化载体、推动对外交流、落实养老保险等15个方面制定了实施细则,形成了“1+N”政策。根据“1+N”政策,“景漂”在子女就学等方面可以享受市民待遇甚至超市民待遇。“景漂”杨红平来景创业21年,带动就业200余人,按原有政策,他的子女不能就近进入市属学校就读。“1+N”政策出台后,他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成为首批享受该政策的“景漂”。推出专项政策。根据人才群体结构多样性的特点,我市出台了促进陶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景漂”贷、“人才”贷、职称申报条件放宽等若干专项配套政策,满足了不同人才的具体需求。以“景漂”群体为例,针对他们最为关注的职称评定问题,出台了只要是在景创新创业或者缴纳社保的“景漂”人才,在参加职称评审时可以不户籍限制的宽松政策,使他们可以更安心地留在景德镇从事艺术创作。同时,针对人才群体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推出了“景漂”贷、“人才”贷政策,给予免担保、贴息优惠政策,最高额度达到50万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向38位人才发放贷款1148万元。
搭建平台聚集人才
平台,是聚集人才的必备要素。我市不断加大引才、育才、用才平台建设。围绕“3+1+X”重点产业,积极引进重要人才项目,依托驻外办事机构、商会等组织,在北上广深建立了4家招才引智联络站,促成了景德镇国际科创智谷项目的洽谈,以及洛客设计谷、猎豹移动猎户星空等重要人才项目的落地;加强了与艺术类、文化类、智库类机构的合作,与清华大学签署横向课题合作协议,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与央美、国美、中规院、故宫博物院等大院大所开展项目对接、人才交流,为打造国际范的品质城市获得人才专家和综合智库的支持;依托航空、陶瓷等优势产业,开展院士工作站建设,引进9名院士,建成2家“海智计划”工作站、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组建了8支市县两级招才引智小分队,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引才平台体系。
此外,我市评选出12家首批市级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完善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大学等育才载体,推动“八大美院”、清华美院及中国美协创作基地(暨“9+1”创作基地)项目、陶文旅中德工业4.0智能制造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落户,有力提升了景德镇人才队伍的内生能力。
围绕建设“对外交流新平台”的要求,不断加快以御窑厂遗址为核心的陶阳里历史街区、以陶溪川为代表的文创街区、以三宝国际瓷谷为载体的陶源谷艺术景区和以陶大小镇为主体的东市区“三陶一区”文创空间建设,为一大批创意创业人才提供了发展空间。其中,陶溪川积极贯彻国家“双创”战略,按照“国际范、强体验、混合业态、跨界经营”发展思路,将陶瓷工业遗存变成了年轻时尚的文创街区,为青年创客和创意企业搭建平台,目前集聚了1.5万名国内外双创青年,成功孵化创业实体2356家。
陶溪川将广场及两条主干道打造成创意集市,开启了“景漂”双创之路。为满足较高层次的“景漂”创业需求,陶溪川将一栋3000平方米的窑炉厂房在保护文化遗存的同时,改造成为“景漂”创业的聚集地——邑空间,定期从集市中精选有代表性、研发设计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双创青年入驻。与此同时,打造了智能制造工业4.0——景德镇陶瓷智造工坊,拥有75万平方米双创孵化标准化厂房,为双创青年提供了创业空间、原料精制、个性生产、电商物流等服务。
“陶溪川为青年创客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是创新创业者的造梦空间。” 201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封学芳,毕业后选择留在景德镇自主创业,创立了“橘子家”个人工作室。在个人创业的同时,她还担任陶溪川党支部书记,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了一批创业者。
除陶溪川以外,我市还精心打造了以雕塑瓷厂、伊人如瓷为代表的一批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园,建立起能为景德镇发展承载更多人才的平台集群。
未来,我市将进一步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快形成景德镇特色的人才集群优势,为建好国家试验区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再现“工匠八方来”的盛大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