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意义——周国生瓷画系列作品《梦》释义

第一章 瓷画系列作品《梦》创作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瓷画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瓷画艺术自唐代后期在长沙窑中兴起后,经历了宋元时期的过渡,在明清时期达到发展高峰,清末民国时期步入文人瓷画时代,建国初期则以政治气息为主导。纵观从唐至建国初期中国瓷画的发展脉络,其主要呈现出一种单一化的发展格局,而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在日益开放包容的社会大环境下,中国瓷画艺术家眼界得到极大开阔,创作心态也趋于自由轻松,开始寻求突破传统进行创新,以更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表现语言进行创作,中国瓷画艺术才打破了单一的发展轨迹而走向多元化发展时代。

从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轨迹来看,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中国瓷画艺术是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的时代,正是这种激烈碰撞争鸣带来了瓷画艺术的空前繁荣,而进入21世纪以后,激烈的甚至是非理性的争鸣逐渐为理智的探索交流所替代,中国瓷画艺术在传统与现代风格的界限上已经越来越模糊,无论是所谓传统派、学院派还是外来派,实际上正在融为一体,中国瓷画艺术界在越来越包容并蓄的氛围中和谐共处、齐头并进。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进入到经济新常态时期,中国瓷画艺术发展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十八大将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事业实际上被推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战备高度。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十八大以后,中国瓷画艺术界的创作热情得到极大振奋,许多瓷画艺术家体现出了更高的艺术自觉和艺术自信,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紧密结合创作实践活动,力求将十八大的新思想贯穿到作品创作当中。

在近几年来推进社会主义瓷画艺术建设的热潮中,国家和政府给予了瓷画艺术工作者以充分的自由创作的空间,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的人事分配、市场运营等机制,以充分调动瓷画艺术家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广大瓷画艺术创作者在更为宽松和谐的创作环境中,各种风格、流派、题材、工艺技法等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空间,进入到更为多元的发展时期。

第二节  时代精神的新气象

瓷画艺术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任何一个时期的瓷画艺术都体现着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时代精神,改革开放以后的瓷画艺术当然也需要体现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时代精神。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党中央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和中国梦,成为引领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石。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概念,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广大人民掀起了建设“中国梦”的热潮,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中国瓷画艺术界也不例外,“中国梦”已经成为中国瓷画艺术发展的新的时代精神。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作为文艺的一部分,中国瓷画艺术界也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以优秀的瓷画艺术作品来体现和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又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这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文件中更加明确地指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而在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繁荣文艺创作,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这些指导性的思想与讲话为我们指明了瓷画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是我们这个时代瓷画艺术必须坚持与体现的时代精神。

在新的时代,瓷画艺术家要在社会主义艺术事业中做出重要成就,就必须要坚持以时代精神为创作导向。瓷画艺术作品并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苦思冥想,而是要敢于打开大门、敞开心扉,要能走出去、走下去,要深入生活、深入人民,在天地间捕捉自然中的美好,在实践中感受生命的艺术,将鲜活的写生素材辅以专业的创作技巧,加之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表现方法,努力创作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主旋律”瓷画作品。

第三节  传统民族文化的回归

具有千百年悠久发展历史的瓷画艺术,一直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着中国文化血脉。建国初期,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传统民族文化被视为封建思想而受到排斥,从而导致瓷画艺术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受到巨大损伤。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瓷画艺术得到复兴,传统民族文化在传统瓷画艺术中重新受到重视,但随后而来的西方现代陶艺对传统瓷画艺术产生了巨大冲击。一些激进的现代陶艺创作者对传统瓷画艺术表现出轻视态度,甚至以颠覆传统为己任。与此同时,一些现代派瓷画艺术创作者盲目模仿与照搬西方艺术,导致作品中缺乏传统民族文化元素。这些状况导致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在上世纪末遭遇了严重的危机。

所幸的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传统民族文化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瓷画艺术被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受到保护与提倡,传统瓷画艺术进入到迅猛发展时期,大师辈出,在艺术品市场中表现日益强劲。与此同时,各种现代瓷画艺术也在一度迷茫中重新获得文化自信,将挖掘传统民族文化精髓作为创新变革的主要手段,寻找到一条正确的民族化发展道路。因此,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传统民族文化在当代瓷画艺术中已经回归,并且这股传统文化回归潮日益强劲,其主流文化地位不断得到强化。

在新世纪瓷画艺术的传统文化回归潮流中,瓷画艺术家们禀承传统但并没有拘泥于传统,而是努力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审美形式和内涵。从审美形式来看,瓷画艺术家们全方位打破了固有的表达程式,而是遵循艺术创作规律,采取更具现代形式美的构图、色彩、技巧和工艺材料,将传统民族文化以新的方式加以呈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从审美内涵上来看,瓷画艺术家们也进行了更为深度的挖掘,他们不满足于既有的文人美学思想内涵,而是更深入地将传统美学精髓体现和表达出来,如近年来,许多瓷画艺术家深入体悟宋代绘画艺术思想,在作品中追求宋画思想的传达,形成了一股“宋风”潮流;还有的瓷画艺术家则将触角伸向西部传统文化,如敦煌文化近年来在瓷画作品中蔚然成风,展现出更具广度和深度的传统民族文化情怀。

第二章 瓷画系列作品《梦》创作的过程

第一节 文化艺术素养与专业技能的积累

瓷画系列作品《梦》以白玉兰花为题材,看似单纯的题材实际上却包含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些文化内涵中,既包括传统文化含义,也包含现代文化含义,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复合体。与此同时,《梦》系列作品还具有非常丰富的工艺与艺术表现形式与内容。丰富多样的形式与内容,使得《梦》系列作品的成功创作需要深厚而扎实的各方面文化艺术素养与瓷画专业技能的支撑。

在传统文化艺术素养与传统瓷画专业技能方面。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瓷都,在一千多年的制瓷史中形成了非常深厚的传统陶瓷文化积淀。身为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耳濡目染中使我对景德镇深厚的传统陶瓷文化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浓郁的传统陶瓷文化氛围和一大批优秀的传统陶瓷艺术家,为我学习传统陶瓷文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有幸拜著名的传统粉彩花鸟名家范敏祺先生为师。范敏祺先生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为景德镇陶瓷艺术泰斗之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的入室弟子。在师父的言传身教下,我得以学习与继承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精髓,并树立了以传承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艺术为己任的坚定信念。正因为我在传统粉彩花鸟瓷画方面的师承关系和一点成就,使我得以成为景德镇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传统粉彩制作技艺——粉彩花鸟绘制”的传承人。在传承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艺术的同时,我也积极临摹学习历朝历代优秀的传统名画作品,不仅练就了扎实的国画基本功,同时也对传统绘画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在现代文化艺术素养与现代瓷画专业技能方面,我在坚持传承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艺术精髓的同时,努力学习现代文化与艺术知识,关注当代中国花鸟画的新成就,并积极将现代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到创作当中,力求使传统瓷画艺术呈现出新的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艺术面貌。我曾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系统地接受了现代美术教育,从而能够将现代绘画中的透视、光影等现代写实表现手法融会于陶瓷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中。因此,基于传统与现代素养与技能的多年积累,使我的陶瓷工笔花鸟画作品得以化古为今、博采众长,也为推陈出新之作——《梦》系列作品的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节 创作灵感的来源

自投身于瓷画艺术事业以来,我就将传承与发展瓷画艺术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力求走出有别于其他人的自我艺术之路,以体现出自我艺术价值,为瓷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一份独有的贡献。在日益多元化的自由创作的氛围中,许多瓷画艺术家纷纷在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在工艺材料、艺术审美等各方面做出了成功表率,也使我深受鼓舞,更坚定了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信念。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也在2012年11月29日正式提出了“中国梦”设想,激起了全国上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热潮。在“中国梦”时代精神的感召下,我的创作热情也被极大激发,并萌生出要用花鸟瓷画艺术来体现“中国梦”精神的想法。一方面,我不满足于景德镇花鸟瓷画艺术以表现古典文人的悠闲隐逸情怀为主的美学现状,认为需要在传统古典文化的基础上融入新的“中国梦”精神;另一方面,我也期望将我在美学、艺术、文化、工艺等各方面的梦想都能集中地融注到一个系列作品当中,成为我的代表作。

在对瓷画花鸟艺术的题材进行认真分析以后,我感觉一些最常见的瓷画花鸟题材,如牡丹、荷花、梅花、兰花等等,名家辈出、杰作比比皆是,已经难以超越和创出新意。在对古今花鸟名画进行学习当中,在面对玉兰花国画作品时,我忽然受到了启发,认为白玉兰花是一种非常适合表现“中国梦”的题材,无论是从外形上还是内在气质上,都契合于表现“中国梦”,不仅如此,同时,白玉兰花还能承载许多其他的文化思想意义。因此,我决定将瓷画花鸟艺术作品的题材定为“白玉兰花”,并将系列作品名称定为《梦》,之所以定为《梦》就在于,它不仅承载着“中国梦”的终极意义,还承载着许多其他丰富而深刻的梦想与意义。

在题材和名称定下来以后,我开始广泛观摩和学习历代“玉兰花”画作,如沈周、文征明、陈洪绶、吴昌硕等名家的玉兰花作品,为明代文征明的《玉兰图》,其构图、设色、形态描绘都值得我深入学习与揣摩。并在玉兰花开的季节积极地进行写生活动,以此来寻求创作的灵感,力求使作品有别于先贤前辈,在师古人、师自然的基础上创作出独具品格、承前启后的《梦》系列白玉兰花题材瓷画作品。

第三节 工艺材料的选择

在确定了玉兰花作为选题、以中国梦为核心的多重寓意之后,接下来便是工艺材料的选择。在工艺材料的选择方面,我并没有拘泥于既定的工艺方法,而是在实践创作当中不断地加以丰富与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许多老师的指导与建议。作为景德镇传统粉彩花鸟制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最开始采用的是粉彩工艺来表现玉兰花,以低温湖蓝釉为地色,以本金描绘花托。

在后期的创作中,我开始感到仅用粉彩工艺来表现花朵和枝叶尚显不足,清丽柔美之中缺乏一种厚重感,于是我决定采用古彩工艺来表现树枝及叶片,遒劲深沉的古彩黑色线条使枝叶更为突出厚重,与采用粉彩表现的清秀洁白的玉兰花朵产生更为强烈的对比。同时,我还采用古彩的翡翠颜料在蓝釉地上进行点缀装饰,既打破了蓝釉地的单调,丰富了画面构图和寓意。我不仅用本金描绘花托,还创造性地采用本金来描绘玲珑石。综合起来说,《梦》系列瓷画作品采用了粉彩、古彩、金彩和颜色釉等多种工艺材料,具有较高的工艺难度。因选用多种不同的工艺装饰材料,从而增加了作品的烧成难度。《梦》系列瓷画作品至少需要三次烧成:先是入窑经1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烧成素瓷白胎,然后是入炉以700-800摄氏度低温二次烧成蓝釉地色,再是入炉以800摄氏度左右低温三次烧成粉彩、古彩、金彩等釉上彩料描绘的画面。在很多情况下,釉上彩料烧成没有达到预期的画面效果,还需要进行四次、甚至五次烧成,烧成难度是比较大的。

在题字方面,景德镇瓷画艺术多以黑色颜料进行题字,与国画墨书效果一致,但我考虑到黑色字体因较为抢眼,很可能会对画面视觉效果造成冲击,影响画面清丽纯净的艺术效果,因此,我最终决定采用玻璃白颜料进行题字,其中一件的白色书法题字,白色的书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形成和谐效果,相得益彰。

第四节 艺术形式的选择

在选择确定好合适的工艺材料以后,接下来我再进行艺术形式的选择。在笔法方面,主体上我采用了工笔表现形式。粉彩花鸟瓷画艺术自清康熙晚期萌生以后,历经雍正、乾隆时期的繁荣,直至当代,其主要笔法形式为工笔形式,我传承的也是工笔粉彩花鸟形式,而我感觉玉兰花也更适合采用工笔进行表现,能够产生更为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同时,由于考虑到创新,我并没有单纯地采用传统的工笔表现,而是融入了一定的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包括光影、透视等手法,使之产生现代写实主义风格。另外,我还采取了一些写意性笔法作为必要的辅助与补充,如枝干的皴擦点染以及本金描绘的玲珑石。综合起来说,在笔法方面我选择采取以工笔为主,以写意为辅,并融入现代写实表现手法的综合性表现形式。

在构图方面,粉彩花鸟瓷画艺术历来有疏体和密体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在清代粉彩花鸟瓷画艺术发展史中旗鼓相当、交相辉映,其中疏体以清雍正粉彩花鸟瓷画为代表,而密体则以清乾隆粉彩花鸟瓷画为巅峰。发展至民国时期,在新粉彩花鸟瓷画艺术中疏密二体仍相行并存。当代粉彩花鸟瓷画继承了传统粉彩花鸟瓷画疏密二体并存的构图方式。我经过考虑以后,决定采用疏体构图作为主要构图方式。如图2-3,即为《梦》系列作品之一,大面积蓝釉为底,绘一枝白玉兰、数只蝴蝶,构图简洁而明快。一是简洁疏朗的构图方式更能够衬托出玉兰花的高洁典雅,二是契合于当代审美趋于简洁的发展趋势。当然,有时出于主题表达需要也可以选择采取密体的构图方式。

在色彩方面,与简洁构图相对应的,我决定选择更为单纯的色彩表现,玉兰花瓣的无瑕白色、花蕊的黄色、背景的悦目蓝色、枝干的遒劲黑色、花托与石头的纯正金色……,每一种色彩的运用都力求干净清澈。采取多种单纯色彩相综合的方式是一种相对冒险的方式,因为如果其中一种色彩搭配不当,即有可能使整体色彩出现失衡,但为了体现出玉兰花内在的精神与意义,我仍然决定采取这种用色方式,在单纯中追求层次感、纵深感与谐调感,使人获得美的感受并回味无穷。

第五节 作品创作的体悟

通过近几年来《梦》系列瓷画作品持之以恒地创作与创新,我在瓷画工艺技法与艺术表现上都获得了新的成就与进步,而更重要的是,在创作理念和创作精神上取得了许多新的感悟,正是这种常画常新的状态使我直到现在仍然在致力于《梦》系列瓷画作品的延伸与拓展,并乐此不疲。

通过《瓷》系列瓷画作品的创作,我深深地感到花鸟瓷画体现时代精神的重要意义。相对于人物瓷画与山水瓷画,花鸟瓷画在体现时代精神方面具有更大的难度,人物瓷画可以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来表现,山水瓷画可以通过体现祖国大好河山、革命圣地来体现,而花鸟瓷画却因其表现微观自然世界而难度重重,从而导致当前花鸟瓷画在体现时代精神上的严重不足。我的师公张松茂曾经在香港回归时创作了一幅著名的《紫归牡怀图》(如图2-4),以紫荆花和牡丹花为表现题材,谐音“子归母怀”,寓意香港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立意高尚而十分巧妙,为花鸟瓷画作品体现当前时代主旋律作出了重要表率。我通过对玉兰花的创新性表现,以含蓄、隐喻、象征的手法对时代精神加以呈现,展现当前社会主义中国的时代“主旋律”。而在通过作品创作展现时代“主旋律”的过程中,我的思想、心灵也一次一次地受到鼓舞与洗礼。

通过《梦》系列瓷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我还深深地感受到,瓷画艺术家要在创作上取得一点成就,就必须谦虚谨慎、博采众长,积极吸收前辈老师以及广大观众的指点、建议和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的作品得到不断完善。在《梦》系列瓷画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许多老师对我的作品提出了非常宝贵和中肯的建议,如我的师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范敏祺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邱含、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敏、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刘文斌……等诸多老师的指点与教导,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已年逾九旬,还亲自为我的作品题写了“玉兰高洁,五义共存”八个大字(如图2-5)。正是众多良师益友的不断帮助,促使我的作品得以不断取得进步、拓展与变革。

第三章 瓷画系列作品《梦》的工艺形式

第一节 传统民族化材料形式

从材料形式的运用上,瓷画系列作品《梦》具有显著的传统性特征。作品中采取粉彩、古彩、蓝釉、本金均是传统本土陶瓷装饰材料,体现着作品浓郁的民族性特色。

粉彩是我国清代传统釉上彩瓷装饰材料形式。清代康熙后期,康熙帝下令在西方铜胎画珐琅的基础上研制瓷胎画珐琅,并创烧成功,而其后在珐琅彩和古彩瓷的基础上形成了粉彩瓷,并在雍正时期达到成熟并取代古彩瓷成为后世釉上彩瓷的主流装饰材料。然而,改革开放以后,新彩材料因简便易行而日益流行,而粉彩因工艺繁难而面临传承危机,我作为粉彩花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于粉彩的当代传承自然负有不可推卸责任,因此,我在创作的初期即采用了数百年历史的传统粉彩材料形式来表现玉兰花的花朵与枝干,后期则主要以粉彩材料来表现玉兰花的花朵。

相比于粉彩,古彩历史更为久远,是土生土长的传统釉上彩装饰材料形式。古彩源于宋金时期北方的红绿彩,红绿彩在元代传入景德镇,并在明代形成“大明五彩”,在清康熙时期达到发展巅峰。可惜在雍正珐琅彩、粉彩成熟后,古彩瓷退出了主流。因工艺繁难,古彩在今天同样面临着传统危机。古彩具有与粉彩显著不同的材料特性,其单线平涂的特点具有更强的质感,因此,我在后期采用古彩黑料来表现玉兰花的枝干以及叶片的轮廓线,从而使枝叶较粉彩珠明料更具骨感和力度,与粉彩材料表现的花朵形成鲜明对比。如图3-2即为采用古彩黑料所描绘的枝干,其黑度与硬度均更强烈,与枝干的质感更为相称。作品还采用古彩翡翠点缀蓝釉地,我将其称之为“雨化石”,其材料质感如同雨在石上化作的斑斑点点,所以我将之命名为“雨化石”。

作品中的背景所采用的蓝釉属于传统低温釉的一种。颜色釉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传统颜色釉集天下之大成,品种极为丰富,我采用的是传统低温蓝釉,其所呈现的蓝色沉静清澈、赏心怡目,具有温润如玉的质感,与玉兰花质感相谐调。

作品中的金色采用的是传统本金装饰材料。本金不同于当代流行的化学金水装饰,它是一种传统彩绘颜料,采用昂贵的黄金粉描绘,色彩在金碧辉煌中显得更为沉着,历经岁月流逝而不会褪色,与明亮而易脱落的金水差异显著。运用本金材料描绘的花托和玲珑石,如图3-5为本金描绘的花托,如图3-6为本金描绘的玲珑石,其富丽的色彩更衬托出玉兰花的高贵典雅。

第二节 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载体形式

在载体形式的运用上,基于作品体现重大而深刻的社会、文化、美学、哲学、自然等主题的需要,系列瓷画作品《梦》主要采取的是规范而正式的载体形式,以素洁的高白泥和莹润的透明釉为材质加以配合。从载体形式来看,分为二维的平面造型载体和三维的立体造型载体两大类型。

在二维平面载体形式方面,主要是瓷板和瓷盘类,包括方形、圆形瓷板和圆形瓷盘类型。方形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两大类型。长方形瓷板载体主要兴起于清末民国时期,是出于移植中国画的需求,具有与国画载体相类似的形式。有的长方形瓷板作品,以长方形瓷板为载体,如同在条幅宣纸上作画,在构图上与艺术效果上与国画相类同,产生一种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正方形瓷板则是当代出现的新的瓷板造型,契合于当代国画流行正方形构图的发展趋势,具有一种现代感觉。还有的作品则以多块长方形或正方形瓷板组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一幅宏大画面,以六块长方形瓷板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内容更为丰富,显得更富有气势。以圆形瓷板和圆形瓷盘为载体,则通过圆润完满的器型与作品和谐、美满的主题意境形成谐调关系。

在三维立体载体形式方面,主要是各种造型规整的瓶、罐类器型,或端庄、或稳重、或清秀,造型简洁质朴,多为传统造型或在传统造型基础上有所变化,具有古朴典雅的气息,与作品整体的优雅品位相契合,更加衬托出玉兰花高洁素雅的气质。还有作品采用的是梅瓶造型,在传统梅瓶造型的基础上有所变化,瓶体修长,挺秀俏丽,具有传统古典之美。作品在瓶体造型上则在清秀中显得更为端庄稳重。作品没有采用不规则的陶艺类器型作为载体,这是因为陶艺类器型具有夸张变形的形态特点,具有浓厚的休闲化和趣味性含义,与作品体现的重大主题立意不相谐调。

第四章 瓷画系列作品《梦》的艺术形式

第一节 主次分明的题材内容

瓷画系列作品《梦》的主题纹饰为白色玉兰花。白色玉兰花,风姿绰约、花形硕大、清香扑鼻,虽然不及牡丹、荷花、梅花、兰花、菊花等文人更喜爱表现的名花,但历来也是文人吟咏称道的花卉之一。特别是明清时期,白玉兰受到文人们的广泛关注,将其作为绘画题材者时有所见。明代沈周曾作画《玉兰写生》,明末陈洪绶也曾作《玉堂柱石图》,清代的汪士慎也曾作《玉兰图》,清代的奚冈则绘有《海棠玉兰图》,近代大家吴昌硕也在晚年时作有《玉兰花图》,赵之谦则在其《设色花卉册页》的开篇首绘采用了玉兰花。如图4-1为明末陈洪绶的《玉堂柱石图》。可见玉兰花是我国传统的绘画题材之一。不过,玉兰花在进入当代以后,并没有得到更为深入地发展,在瓷画艺术中也不及其他常见花卉应用广泛,这也使之在当代更有利于进行创新表现。玉兰花的品种丰富,除白玉兰花以外,尚有红色、紫色、黄色等各类品种,但我选取了其中最常见的白玉兰花作为题材,因其与作品所要体现的主题立意最为贴切,也更能体现出一种纯净的梦幻境界。

在《梦》系列瓷画作品中,大多数作品只采用白玉兰作为题材内容,以使主题立意得到更为集中突出的体现。不过,在作品中除了白玉兰以外,也有一些其他题材内容作为辅助与陪衬,以丰富系列作品题材表现。玲珑石是除白玉兰以外作品中应用较多的题材内容,作为白玉兰的辅助性纹饰内容,作品中,玲珑石居于画面下方,与一般的玲珑石表现不相同的是,作品中采用了本金进行表现,因而不是抢眼的黑色石块,而是幽淡的金色石块。

除石块以外,在少数作品中还增添了蝴蝶作为辅助题材,不仅增加了玲珑石作为辅助题材,还在花丛中绘有三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蝴蝶形态娇小、设色浅淡,点缀于花朵间,在增添大自然生命情趣的同时,不损害白玉兰题材的主体地位。除蝴蝶外,还有少数作品采用开光的方式加以表现,在玉兰花题材以外增添了图案纹饰作为背景。玉兰花以开光的形式表现,开光以外则采取了青花、描金的图案作为锦地。另外,作品中还采用了古彩翡翠颜料点缀的星星点点,为独创的“雨化石”辅助性题材内容,借以衬托和深化主题。

第二节 灵活多变的构图章法

构图章法即是六朝南齐的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所提出的六法之一“经营位置”,是艺术作品创作成功的关键因素。《梦》系列瓷画作品在禀承传统绘画构图章法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构成元素,形成了灵活多变的构图章法。

考虑到玉兰花属于乔木植物,较一般灌木和草本花卉形体要大,较难表现全株,因而主要采取的是折枝构图法。折枝构图法兴起于宋代,宋徽宗即绘制了大量折枝构图的花鸟画作品,可以说,折枝构图法集中地融注了宋代人清雅脱俗的审美观。《梦》系列瓷画作品中的折枝构图追求的不是对玉兰花的客观再现描摹,而更多地是在自然的基础上营造主观的意境美,因此,折枝构图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表达方式。系列作品中的折枝构图在平面造型载体中,如瓷板、瓷盘等表现更为自由,枝干从下方、左侧、右侧等方位伸展而出,折枝由右侧伸出,从左侧伸出,能够更为理想地表现主观追求,而在立体造型的瓶体载体中,考虑到画面的完整性而主要由瓶体下方领领而上。

以折枝构图为基础,系列作品还采用了半景式构图和特写式构图。不少作品绘制于较大的器型当中,已不是单纯的一两个折枝,而是一丛或数丛花枝,可称为半景式构图。枝干从下方向上分为两支,再继续分为数丛,在枝干与花叶的穿插上更为复杂多变。特写式构图则主要是突出玉兰花的姿态,将玉兰花朵放大占据画面的中心部位,使玉兰花更为清晰夺目。如图4-4中,采取了满构图的方式,硕大的玉兰花朵非常醒目,突出了花朵的形态之美。

利用瓶体的圆形特点,系列作品采用了陶瓷花鸟画中独有的通景式构图方式,即画面沿瓶体的圆周伸展联通,成为连续性的画面,在移步换景中具有更丰富悠然的意境。另外,在少量的作品中还采用了开光式构图方法。开光是陶瓷花鸟画中的传统构图方法之一,是在器物中选定的位置以轮廓线框定,轮廓线内即为开光,用于绘制主题纹饰,轮廓线外则为背景图案,通常称为锦地。如前图4-3中即采用了青花描金开光的构图方式,具有传统古典气息。

第三节 以线塑形为主的形态表现

在画面形态的描绘上,《梦》系列瓷画作品采取的主要是传统的以线塑型的方式。线条是中国绘画中最基本的法则和手段,具有独立的审美意味,系列作品中综合地运用了各种类型的线条表现技法。

作品在对玉兰花朵的描绘中,采用了柔淡流畅的线条表现,体现的是淡、细、匀、柔、俏的传统粉彩线条审美要求,淡而雅致、细而有力、匀中多变、柔中带刚、俏而含蓄,通过线条将玉兰花朵的身姿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如前图3-1中即可以清晰地看到玉兰花朵的粉彩用线特点。

而在对枝干以及叶片形态的描绘中,则主要采用了古彩线条表现技法。古彩线条较为粗浓,刚劲而有力,与粉彩线条形成鲜明的对比,将其表现枝干以及叶片轮廓和筋脉,与玉兰花朵的娇嫩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产生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如前图3-2中即可以清晰地看到玉兰花枝干的古彩用线特点。另外,在描绘玲珑石时,以本金直接描绘线条,在抑扬顿挫中形成独特的效果。

一方面,作品强调线条功力,以线条作为塑形的主要手段,而另一方面,为避免线条过于突出,作品也采取了弱化线条的方法,以使色彩的作用更为凸显。在背景处理上,作品没有采用传统粉彩花鸟画中常用的留白方式,而是采用了蓝釉地,在蓝釉地的映衬下,线条融入到一个蓝色的背景当中,一方面强化了线条所塑形态的块面感和立体感,另一方面也使线条具有了更为含蓄抽象的审美感受,与色彩形成更为统一和谐的视觉关系。

除了以线塑形以外,作品也注重于点的运用,以加强形态的立体与层次感。点在传统古彩中是一种重要的塑形方法之一,作品在枝干的处理上即采用了古彩的点法,以疏密相间的沙点将枝干的转折、明暗关系巧妙地表现出来。另外,作品中还采用本金点出石块的质感,运用古彩翡翠来点出“雨化石”。点的运用成为线条塑形非常重要的辅助补充手段,也使画面形体表现更为灵活多变。

第四节 纯净而和谐的设色赋彩

如果说线条塑造了艺术形态的骨架,那么色彩则是塑造艺术形态的血肉。《梦》系列瓷画作品用色单纯而洗练,需要拥有对色彩的高度敏感,在创作前就需要对色彩表现预先构想好,以色彩准确地表现复杂多变的艺术形态,充分发挥色彩在塑造形体立体感和层次感方面的突出作用,体现出事物的质感,并使之和谐统一。

《梦》系列瓷画作品的色彩鲜明而纯净,主要分为白、蓝、黑、黄、红五种。在每一种色彩的运用中,都注重于层次的变化,以尽力体现出不同色彩的美感。作品中最突出的是玉兰花瓣的白色,是画面的中心色调,其他色调均围绕玉兰花的白色调而展开。玉兰花瓣采用玻璃白填染,体现出白玉兰匀净圣洁之美,只在花瓣之间采用了淡淡的绿色进行晕染,形成花瓣的明暗层次感,花蕊则采用了淡淡的黄色和紫红色进行点染。画面的背景采用了大面积的蓝釉作为底色,与白色的玉兰花形成明快而悦目的蓝白映衬的效果,如同蓝天与白云,十分清新雅致。枝干则主要采用黑色进行皴擦形成层次和质感,并与白色和蓝色形成反差。花托则采用本金涂染成金黄色,对画面产生了显著的提亮作用。每一种色彩的运用均干净利落,而在纯净中施以极淡的色彩以产生微妙的层次变化。另外,叶片的淡绿和散布在蓝色背景中的翡翠绿点也进一步地在不影响主色调的情况下增添了色彩的变化。

一方面,《梦》系列作品遵从了传统的用色规律,无论是粉彩、古彩、低温釉还是本金的色彩,均采用传统的色彩运用技法来加以表现。而另一方面,作品用色则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革新,以彰显时代性和个性风貌。如色彩运用体现深刻的文化内涵意义、在纯净中追求和谐的用色原则、在追求宏观和谐的同时也注重于色彩微观细节的精彩等等,即是《梦》系列作品在色彩运用上的特色风格。

第五章 瓷画系列作品《梦》的自然意义

第一节 自然生命意义

瓷画系列作品《梦》的主题纹饰白玉兰采取的是写实性的表现方式,以细致入微的笔法将白玉兰的真实形态描绘出来,生动地传达出白玉兰花在自然界中活的生命状态。

白玉兰花是一种高大乔木,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传统庭院中重要观赏花卉之一,古人喜在楼、台、亭、阁前载种白玉兰,以烘托一种雅致的文人情怀与氛围。即使在今天,白玉兰仍然是广泛种植的景观花卉。如图5-1为自然界中的白玉兰花,在蓝天映衬下显得格外纯洁美丽。作为传统民族花卉品种之一的白玉兰花,人们对它的形态大多非常熟悉,因而要真实地表现出来并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受并非易事,稍有差失即可能影响其逼真效果。

景德镇宜人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白玉兰花的种植,因而白玉兰花也是本地广泛种植的观赏花卉之一,广泛分布于路边、小区、园林当中。我在每年春天白玉兰花盛开的季节都要进行写生活动,对真实玉兰花的花朵形态、枝叶进行细致观察,熟知其结构的每个细节,缬取其美丽动人的瞬间,体会其在自然界春光沐浴中的生命状态,以做到在作品中真实地加以展现。

瓷画系列作品《梦》中所呈现的白玉兰花,枝干挺劲、白花满枝,或怒放、或含苞,不仅在整体上展现出白玉兰作为高大乔木自由伸展的美丽身姿和高洁动人的白色花朵,在细节上更是无微不至,花蕊中细小的红色花柱、黄色花房,花托上的丝丝纤毛,枝干的转折与质感等,都以工笔加以呈现,从结构形态到色彩表现都真实感人、娇艳欲滴,给人以身临其境、触手可及的情境感。

《梦》系列作品之一的《春意盎然》,该作构图清疏,通过对几簇玉兰的描绘,表达了瞬间观察的感受。画幅以居中两朵怒放玉兰为主体,正极力伸展花瓣迎接春天,枝叶和其他花苞则环抱周围,形成了一种怡然自得的天趣与和和美美的氛围。玉兰形态生动,充满灵性,运用填白结合草绿调和点染,既厚重又轻灵。滋润的花瓣仿佛蕴涵着充盈的水气,隐隐透露着玉石般的光泽。几笔枝蔓潇洒苍劲,宛如舞动的灵蛇游走于花与叶之间,使整幅作品协调有序、气韵酣畅,阴阳向背都表现得灵活生动,恰到好处。作品虽着笔不多,却有力地将玉兰花的精、气、神都尽情表现。

白玉兰花绽放特别早,冬去春来、清明节前就已繁花似锦,并散发出阵阵清香,犹如百花的开路先锋,最先闻到春的气息,呈现出一种昂然奋进、奋发向上的生命精神。而我对其写实性地描绘,正是要以真实可感的形态来体现这种自然生命精神,使观众感受到蓬勃向上的旺盛生命力。

第二节 自然生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时曾经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也是瓷画系列作品《梦》中所传达的重要意义之一。作品通过对自然界中欣欣向荣、健康生长的白玉兰花的描绘,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建设美丽中国、倡导自然生态保护的期望与观念。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自然充满了敬畏和感激之情,并由此而生发出“天人合一”的理念。“天人合一”不仅是哲学思想,也是中国人独有的传统自然生态观念。白玉兰的健康生命力不仅来自于阳光雨露,也来自于未被破坏的自然生态和人们的精心维护。白玉兰花虽然广泛种植,但它实际上是非常娇贵的花卉,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苛刻,既不耐干旱,也不能承受水涝,因此只有在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的地方,白玉兰才能健康成长。如图5-3的作品中,数条枝干挺劲上扬,朵朵纯洁玉兰含苞初绽,饱满的力量仿佛能听见花开的声音,对生命毫不含糊地展现,展示出江南园林闲适、幽静的景色,使人从中领略到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与活力,如一曲生命的赞歌。柔软的花瓣带着温柔的春天气息,在碧蓝的背景下欣喜、跳跃,各具美姿,优雅、清新,心情仿佛随着圣洁的花朵去追逐、寻觅,获得一片宁静与释然。因此,作品中茁壮成长的白玉兰,体现出的是一种理想的自然生态环境,反映的正是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和谐关系。

建国初期,人们的自然生态观念还比较薄弱,将自然置于对立面,充满了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豪情。在这种“人定胜天”的思想中,自然环境遭受到巨大破坏。而在改革开放初期,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许多地区盲目扩大发展工业,导致自然环境继续恶化,人民健康受到严重危害。如今,人们已经广泛认知到自然保护的重要意义,社会各界都掀起了自然保护的热潮,而陶瓷花鸟画艺术家也责无旁贷,应当担负起宣传自然生态保护理念的责任,通过大自然中美丽的生灵,以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与观念。因而,作品通过对美丽的白兰花形象的展现,从特定视角出发,在折射理想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传达出强烈的自然生态保护理念,如图5-4作品,以《蓝天大地与自然和谐》为题,鲜明地点出了作品的自然生态保护主旨,体现出艺术家应担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节 自然审美意义

对自然的审美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形式,也是人类审美意识的摇篮,人类的审美趣味和能力正是在自然审美活动中逐步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因而对自然的审美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审美本能,而其他审美能力均是建立在自然审美基础之上的。瓷画系列作品《梦》在传达和体现自然生命意义和自然审美意义的同时,也以鲜活生动的自然形象给人以丰富的自然审美感受。

在作品中,自然审美意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视觉审美感受。作品中婀娜多姿的玉兰花形态、明快而对比鲜明的色彩所形成的画面赏心悦目,展现着自然生灵不夹杂物质功利的纯粹视觉美感。

其二,心理审美感受。在直接的视觉感受到作品中白玉兰花外在形体美的基础上,由感物而衍生出心理的感性审美,表现出一种更高级的审美情感,或喜悦、或振奋、或感伤,并通过想象与联想产生更为复杂的审美情绪。

其三,精神审美感受。精神审美感受是心理审美感受的升华,是通过心理审美活动而产生的更为高级的审美态度。观众在视觉审美感受作品中的白玉兰花等形象后,通过心理审美活动加以沉淀消化,然后再反观作品而形成新的审美境界,即所谓境由心生,这种由心而生的境界即是审美精神。因此,要品味作品所蕴含的自然审美意义,需要细细品赏才能获得更深刻的体悟。

上述三方面虽然只是在自然审美意义范围内进行分析,但实际上却是作品丰富而深刻的各种意义的基础与起点,是作品所蕴含的最基本意义。如图5-5的作品中,朵朵玉兰绽放枝头,姿态婀娜,充满生意。花瓣潇洒舒展,穿插有致,随意点簇,俏丽秀美,如清风拂面、吹来阵阵清香。一波三折的笔势,有断有续,有收有纵,生动地表现了白玉兰之质感与风韵。亭亭玉立之秀挺造型,花枝似欲喷薄而出,更平添几分浓浓的素雅意趣。超越现实的意蕴和浪漫的色彩,既传承着唯美的视觉符号,又承载着情景交融的审美情结。从视觉到心理再到意境,水到渠成。

在中国传统审美中,自然审美不仅是基础审美观,也是核心审美观,崇尚自然审美是中国美学的最显著特征。因此,作品对自然审美意义的强调实际上也是中国传统自然审美观的传承与延续,而这当代同样具有非凡的意义,使人的审美限定于健康的情感当中而非扭曲。

第六章 瓷画系列作品《梦》的象征意义

第一节 形态象征意义

作品通过白玉兰绰约多姿的美丽高洁形态不仅具有直接的自然意义,还通过托物言志而使所描绘的蔓妙形态蕴含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其一,清高脱俗的人格象征。在中国传统文人文化中,一些具有清雅高洁形态的花卉植物往往被赋予人格象征寓意,如“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的松、竹、梅等。系列瓷画作品《梦》中所表现的白玉兰也同样具有文人自喻的人格象征意义。与“四君子”、“岁寒三友”等植物相比,白玉兰具有相同的禀性特征,它在寒冬刚过即傲然绽放,因而又有“望春花”之名,鲁迅曾赞白玉兰:“寒凝大地发春花”的刚毅品性。许多文人墨客在吟诗赞美白玉兰绰约的外形之美的同时,更是借白玉兰的高贵雅致表明高风素洁的心境。如明代的睦石曾著诗赞其:“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在赞美白玉兰束素亭亭的优美身姿时,表达出自喻玉兰的心境。另外还有明代沈周也在《题玉兰》中赞美玉兰:“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明代文征明也著有《玉兰》诗:“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玉环飞燕原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等等,不一而足。文人墨客对白玉兰自然形态的赞美,实际上表达的都是一种托物言志、寓心自我之情,表达出对如白玉兰般清高脱俗的人格精神的追求。有些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江南的一个典型场景,几枝亭亭玉立的白玉兰,营造出静谧而又安详的气氛。画面上一朵硕大玉兰,独放高枝,随风摇曳,婀娜多姿,在微风中展示着身姿,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而临近的数朵大小不一的花苞匍匐在下,如向天空眺望,似在等待朝风夕雨,待机而发。画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于细节描绘上颇具新意,既表现出玉兰如冰雪般的纯洁品格,又象征着清高脱俗的人格追求。 

其二,富贵安康的吉祥象征。系列瓷画作品《梦》所描绘的白玉兰,不仅契合高雅的文人审美,同时也符合大众审美观念,蕴含着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寓意。白玉兰高贵清雅的姿态,不仅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引以为人格自喻,同时它在民间也深受欢迎,民间根据其形态特征,赋予其吉祥美好的寓意,成为富贵长寿的吉祥象征。白玉兰如白玉雕琢般的外在品质,使人将其与白玉联系起来,而白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富贵吉祥的象征物。与此同时,白玉兰树寿命很长,可达千年,包括有长寿安康之意。另外,白玉兰冰清玉洁的外形也象征着纯洁的爱情。因而,白玉兰在民间被赋予了富贵美好、长寿安康、爱情美满等丰富的吉祥意义。

《梦》系列中以《幸福美满》为主题的三件作品,宋代王珪有诗云:“后苑寻青趁午前,归来竞斗玉兰边。”此三件作品中,玉兰倚势而出,蓬勃生长,充满生机。精细之笔描出玉兰花瓣的正、侧翻转形态,施以浓淡相衬的绿彩,自然渗透,展现出花瓣的深浅变化,仰俯之间透露出鲜活的生命力,令观者神清气爽,似有一阵清风扑面而来,虽是庭园小景,体现的却是创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赞美之情。

第二节 构图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构图历来不是客观环境的真实再现,而是赋予了主观情感精神,是体现画面内在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意义的构图。系列瓷画作品《梦》也同样如此,它的构图不是从客观大自然的空间再现,而是经过纯化的构图,与作品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相契合,包含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并与形态象征意义紧密联系。

首先,纯净的背景构图象征着纯洁的精神。作品以写实性地手法表现白玉兰花,但在背景构图中则并没有以写实性地表现来处理,既没有写实性地进行远景表现,也没有以具有抽象化肌理的色釉来表现,而是采用非常纯净的蓝色色釉。作品单纯的背景构图虽然几乎不着一物,但在极简中却富有深意。一方面,纯净的背景与作品所要体现的白玉兰纯洁素雅的精神相契合;另一方面,纯净的背景给人以无穷的遐想空间。

其次,富有气势的折枝构图象征着生命的气息。作品多采用折枝构图,无论是由下而上的,还是左右穿插的,都具有一种领领气势,形成一种昂扬奋进的精神。明末清初的画家石涛曾言:“写字作画,凡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跃然纸上。”作品中的折枝构图形成一种整体的气势,气势贯穿,跃然瓷上。作品取势讲求“开合”,“开”即折枝的动势,白玉兰枝干的劲挺之势、花朵的怒放都是“开”势,“合”即折枝的聚势,众多花朵相互呼应,井然有序。作品在大开大合中呈现出节奏感,恰如自然生命的休养生息。

宋代卢祖皋有诗曰:“阶庭一笑玉兰新,把酒更,重逢初度。”画面上数条枝干挺劲上扬,朵朵纯洁玉兰含苞初绽,占据了中上部空间,而底部大面积空白,此构图确属大胆之举,绝非一般庸常之辈所敢为。玉兰枝干交错有序,花朵在蓝釉映衬下更显高雅。创作者在条幅型制的略显局促的瓷板格局中很好地展示出江南园林闲适、幽静的景色,使人从中领略到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与活力,足见创作者的功力与匠心。

最后,虚实相生的空间构成象征世界的本质。作品中所有的画面组成元素虚实相生,布局有序,均是有意义的组成,绝非杂凑为一体,而是富有深层的象征意义。背景象征着广袤的天空与海洋,白玉兰象征着天空与海洋中孕育的生灵,玲珑石象征着组成世界的物质,背景中的“雨化石”斑点则象征着宇宙与物质的轮回转换。

第三节 色彩象征意义

中国人具有独有的色彩审美观念,绝不是对客观色彩的感知,而是与传统文化观念紧密结合,构成具有象征意义的主观色彩审美体系。系列瓷画作品《梦》中所呈现的色彩同样如此,它不是简单地对自然色彩的客观再现,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是文化理念的载体,既传承了传统民族色彩观,又与时代精神相契合。

其一,单纯的色彩象征着单色崇拜的传统色彩观。中国人素有单色崇拜的传统,早在原始社会彩陶时代,就采用了单纯的黑、白、红三色,体现出原始的文化礼仪,至此以后,中国的色彩观即以单纯鲜明为核心观念,每一种色彩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瓷画系列作品《梦》用色单纯而鲜明,正是对中国传统单色文化观的继承与发扬,折射出一种庄严肃静的文化感和仪式感,每一种色彩也都被赋予了文化含义,如作为背景的蓝色象征着天空、海洋和宇宙,白玉兰的白色象征着纯洁与清高,花托、玲珑石的黄色象征着高贵等等,都是单色文化观的体现。

其二,多种色彩的运用象征着传统五色制体系。在传统单色崇拜的基础上,古代中国人创造了五色制体系,以五种色彩为基本色彩,即青、白、红、黄、黑成为各种文化和事物的象征。瓷画系列作品《梦》中的主色调正是青、白、红、黄、黑。青色在古代指蓝色和绿色,背景的蓝釉、叶片以及“雨化石”斑点均为青色,再加上白玉兰花瓣的白色、白玉兰花蕊的红色、花托与石块的黄色、枝干与叶脉的黑色,青、白、红、黄、黑的五种色彩构成正象征着传统五色制体系,传承着传统五色观。

第七章 瓷画系列作品《梦》的“五行”意义

第一节 “五行”物质意义

“五行”是中国独有的哲学观念,是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对社会方方面面都形成重大影响,包括文学艺术中,也深深地蕴含着“五行”思想。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水、木、金、火、土是五种最基本的物质形态,并将一切事物都引申为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生相克,从而维持着世界物质的平衡。

瓷画系列作品《梦》暗含着传统“五行”观念中的“水、木、金、火、土”五种基本物质,这不是偶然,而是独蕴匠心的构思。水,作品中蓝釉地象征着水体,代表着“水”物质;木,玉兰花是一种乔木属植物,代表着“木”物质;金,以本金描绘的花托、玲珑石,代表着“金”物质;火,红色的花丝以及作品需要至少三道火烧方可完成,代表着“火”物质;画面中的石块以及瓷之载体则代表着“土”物质。

作品所蕴含的水、木、金、火、土五种基本物质元素又契合于传统的“五行相生”观念:水生木,玉兰花之“木”需要蓝釉背景的“水”滋润方可生存;木生火,玉兰花芯中的红色的“火”由玉兰花之“木”孕育而出;火生土,粘土组成的瓷坯胎需要至少三道“火”方可完成;土生金,本金颜料为天然矿土中提取而出;金生水,古人认为有金之处和有水,本金描绘的石块与蓝釉地融为一体,代表着金生水。

在“五行相生”的同时,还存在着“五行相克”。如蓝釉的“水”可消除画面经窑炉烧造的“火”气;窑炉之“火”能本金消融化在瓷器之上……等等;而物质世界则在“五行”相生相克的矛盾中形成整体,系列瓷画作品《梦》也正如五行相生、相克,在各种画面元素的相互融合、相互排斥的矛盾统一中组成艺术整体。“五行”物质学说是极富魅力的深奥学科,而我在作品中加以运用尚处在探索阶段,还在进一步成熟与完善当中。

第二节 “五行”道德意义

“五行”不仅是重要的物质产生与运动的学说,大约在西汉时期,它将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五德”或称“五常”融入其中,从而使“五行”学说又具备了非常重要的道德意义。早在先秦时,老子的《道德经》即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的“五德”学说,作为社会道德规范,后来又成为儒家道德观念的核心思想。至汉代时,儒家学士将“五行”与“五德”联系起来,如西汉董仲舒、扬雄,东汉班固、郑玄等人。从对应关系来看,一般为金对仁、火对义、水对礼、木对智、土对信。因此,瓷画系列作品《梦》中在包含“水、木、金、火、土”的物质意义的同时,又具备了“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意义。

瓷画系列作品《梦》中由“五行”物质观念所引申出的“仁、义、礼、智、信”这一道德理念,虽然是封建儒家思想,但在当代依然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是当代人也必须要具备的人格素质和修养。采用本金描绘的石块和花托,代表着仁,表达待人以宽厚之意;作品烧造所需的窑炉之火代表着意,表达助人为乐的品格;作为背景的蓝釉,代表着礼,表达出礼让谦恭之意;白玉兰花代表着智,象征着智慧好学;粘土坯胎载体代表着信,体现着纯真与朴素。

即使是当代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也大都可以容纳入到作品中“五行”所包含的道德范畴之内。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但也带来了社会道德问题,而在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当中,我们仍然可以借用“仁、义、礼、智、信”的形式,来吸收新的富有时代精神的新内容,倡导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念。如以人为本可归入“仁”、公平正义可归入“义”、文明礼貌可归入“礼”、崇尚知识可归入“智”、诚实守信可归入“信”,等等。在这个意义上,瓷画系列作品《梦》所蕴含的道德观念,不仅具有传承传统道德观念的意义,更具备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积极意义。

第三节 “五行”色彩意义

“五行”作为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哲学观之一,在西周时期又衍生出“五色观”。五色观是中国独有的色彩观念体系,可以说是“五行”思想的一个分支。《尚书·洪范》中即记载了关于“五色”的分类,即青、黄、赤、白、黑。瓷画系列作品《梦》中即包含有这五种基本色调。“五色”与“五行”呈现出的对应关系分别是:木对青、火对红、土对黄、金对白、水对黑。因此,作品中所包含的五色又具有了五行的色彩意义。

就当代艺术创作而言,五色同样得到传承和应用,所不同的是,当代五色的运用更为科学,揭去了其中的神秘色彩。瓷画系列作品《梦》中的“五色”运用即将传统五色观与现代色彩科学相结合,从而更契合于当代人的色彩审美观。

不同的色彩能够唤起人不同的情感,作品中即充分地利用了色彩的这一情感作用。作品中五色的运用与人的情感相结合,作品背景采用蓝釉形成纯净的青色,会使人产生冷静、沉思、纯洁、智慧的感觉;作品中采用本金形成的黄色,既如智慧之光,又象征财富与权利,给人以骄傲、高贵的感受;作品中白玉兰花蕊显现的红色则给人以振奋与欢乐的感觉;作品中白色的玉兰花瓣则给人以纯洁、善良的感受;作品枝干的黑色则低调而执着的感觉。

作品中基于“五行”而呈现出的五色观,既是传统的,又是现实的,同时也是审美的,它不仅是视觉感受,同时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制约与影响。犹如乐谱中的音调只有恰当的组合才能获得优美的旋律,作品的五色也是经过了精心的选择与布局,才形成了怡情悦目的动人画面,并通过与五行的相合而获得了更高层次的存在意义。

第八章 瓷画系列作品《梦》的“和谐”意义

第一节 社会和谐意义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由众多民族共同组成的国家,和谐稳定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谐”是瓷画系列作品《梦》中所包含的重要意义之一。前一章中提及的作品中所蕴含的“五行”意义,即已经包容了和谐的意义,是物质的和谐、道德的和谐和色彩的和谐。这表明,“和谐”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要求,同时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国家建设的重要原则和追求目标,而本作品中所包含的社会和谐意义则既与传统的治国理念相呼应,更与当前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相契合。

从作品体现的传统和谐社会含义来看:作品中所包含的“五行”物质意义,即水、木、金、火、土,体现着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富足;作品中所包含的由“五行”生发出的仁、义、礼、智、信,则是维护和构建传统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作品中所包含的由“五行”生发出的五色,则代表着“和而不同”的传统和谐社会构建观念。

从作品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含义来看:和谐社会最基本含义是团结,在瓷画系列作品《梦》中,白玉兰花相互依伴、相互呼应,团结在一起,正象征着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同根同枝、团结一心、友好共处;和谐社会的含义还在于秩序,作品中白玉兰花顺枝而生,礼让不争、井然有序,正体现的是一种稳定有序社会秩序;和谐社会的含义还包括活力,白玉兰花团结稳定,呈现出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象征着我们伟大祖国富有朝气、充满生机、欣欣向荣;和谐社会的含义还在于生态,作品中白玉兰盎然生长姿态正显示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社会和谐是《梦》系列作品表达的核心理念之一,其中包含有不少体现着社会和谐主题的作品。如图8-1作品《同建和谐》,展现出一种社会和谐的境界和淡泊明志的性情,舒写胸臆,发挥景物,达到意与境的完美结合,花朵之间的和美共处,饱含各族人民和谐发展、共建和谐社会之美好寓意,亦寓风调雨顺、祝福平安,寄托人们对幸福社会的美好愿望。在我的作品中,均含有人人相伴相助、共创和谐社会之意。

当然,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构建和谐社会还任重而道远,作品中所象征的和谐社会的美好景象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旨在以生动的艺术形象鼓舞和感召人们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念与决心。

第二节 家庭和谐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只有家庭和谐才能共同构筑成社会和谐。中国传统社会非常注重于家庭对于社会的作用,在传统的“五伦”思想中,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有“三伦”是家庭关系,可见家庭在古代社会和谐中的重要性。而在当前社会,家庭虽然正在迅速转型缩小,家庭观念也已经被淡化,但是家庭仍然是社会关系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瓷画系列作品《梦》在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的同时,也充分地体现着家庭和谐观念。

瓷画系列作品《梦》中,白玉兰花朵犹如组成一个大家庭,硕大的花朵如同家庭中的父母长辈,而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则犹如子女晚辈,恰如一个和谐共处的大家庭。系列作品中展现家庭和谐主题的作品亦有不少,表现的均为家庭和谐主题。

瓷画系列作品《梦》中体现了传统的家庭和谐关系。在传统的家庭生活中,家庭就是一个整体,提倡“家和万事兴”的理念,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都应以家庭和谐的大局为重。作品中白玉兰花朵彼此依伴、相亲相爱,每一朵白玉兰花都服从于整体布局的需要,正体现了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和睦共处,而白玉兰花的茁壮生长正蕴含了“家和万事兴”的含义。

与传统家庭观念中个体绝对服从整体所不同的是,现代社会家庭中的每个个体都有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利,因此,在和谐家庭的大框架内,家庭成员个体也应具有个人自由的生活空间,家庭应具有足够的宽容、平等。作品中的白玉兰花朵在整体和谐的状态下,各具姿态、自由生长,均具有各自的个性,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正体现着当代和谐家庭的平等自主特征和要求。

第三节 世界和谐意义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即是一个追求和平、向往美好生活的民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地推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安康,同时,中国积极地与世界各国人民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然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敌对势力始终不放弃对我国的挑衅,企图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局面。在我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发展的时代,世界和谐显得犹为重要,只有世界和谐,才能使中国长治久安,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瓷画系列作品《梦》中所包含的和谐意义不只是国家和家庭,其还具有普世意义,传达着期望世界和谐的重要意义。

世界和谐最重要的是和平,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世界各国各地区才能和谐共处。瓷画系列作品《梦》中,白色的玉兰花朵如同一只只和平鸽在天空中翩翩起舞、自由翱翔,体现着世界和平的寓意。一朵朵大小不一的白玉兰花和谐共处于同一枝头,象征着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每个国家都是地球大家庭的组成部分,都应当平等和谐地相处,无论国之大小都应当相互尊重,大国不应欺凌小国,强国不应侵略弱国。如图8-7作品中,绘两枝玉兰斜出,只见大片正欲开放之花苞围绕着一大朵怒放之花朵,表现出一派济济一团、和气致祥之景。大花朵寓意伟大祖国,花苞寓意周边邻国,画面寓中国和平崛起、睦邻友好之意,体现出世界友好和谐的寓意。

世界和谐的关键还在于发展,战乱冲突的根源在于贫穷,只有所有国家都在不断发展,各国人民的生活都在不断改善,世界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瓷画系列作品《梦》中的白玉兰花茁壮成长,充满了朝气与生机,正象征着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是发展,而白玉兰花的依次绽放象征着各国经济发展有先有后,只有平衡有序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世界和谐还离不开合作,各国之间应当积极地开展合作而不是对抗,才能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解除文化隔阂,实现世界和谐。白玉兰花通过纵横的枝干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世界各国加强团结、密切合作,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九章 瓷画系列作品《梦》的“中国梦”意义

第一节 国家层面的“中国梦”意义

在瓷画系列作品《梦》中所蕴含的丰富意义中,其终极意义指的是“中国梦”。近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中国梦”这一重要战略思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发展目标。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指的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梦”将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命运和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瓷画系列作品《梦》所体现的正是由国家梦、社会梦和人民梦组成的“中国梦”意义。

在“中国梦”提出以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即成为“中国梦”在国家层面上的意义,而在十九大报告中又增加了“美丽”,使其内涵更为丰富。瓷画系列作品《梦》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充分地体现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梦”国家层面上的意义。

作品《大美和谐中国梦》中,白玉兰花的茁壮成长正象征着富强的含义,白玉兰本身也包含有富裕的象征意义,而本金在作品中描绘玲珑石、花托,则为作品增添了盛世之象;作品中大大小小的白玉兰花朵共聚一枝,皆蓬勃向上,正象征着国家清明、民主的政治氛围;作品中众多的白玉兰花朵不争不闹,共沐春光,正体现着一种国家的文明气象;作品中众多白玉兰花朵的相生相伴,正体现着国家各民族、各地区和谐相处之深意;画面中所呈现的美丽动人的白玉兰花正象征着自然生态越变越好的美丽中国。作品中体现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梦”含义,昭示着本世纪中叶中国必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使系列作品能够与时俱进,与国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第二节 社会层面的“中国梦”意义

“中国梦”在社会层面上的意义是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现代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上的表现,而构建这样的理想社会也正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之一。瓷画系列作品《梦》也鲜明地体现出了“中国梦”在社会层面上的意义。

从“自由”来看,“中国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自由是人类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有拥有自由,人才有尊严,才会有创造力和主体性,从社会层面上来说,指的是自由社会环境的营造。作品《怡然自乐》中,白玉兰花自由地伸展、自由地绽放,正象征着在自由的社会环境下,人自由快乐地生存与发展。

从“平等”来看,“中国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人人平等,从社会层面来说,平等指的是在法律面前、在社会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只有享受平等权利,平等参与,才能实现社会平等。作品《相聚一堂》、作品《欢聚一堂》中,众多的白玉兰花齐聚一堂,如同组合成一个社会,白玉兰花的每个个体花朵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没有尊卑贵贱之分,正体现着“中国梦”的社会平等意义。

从“公正”来看,公正指的是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中国梦”着力实现的目标。社会公正是社会自由和社会平等两种价值观的辩证统一,瓷画系列作品《梦》中的白玉兰花一方面自由生长,而另一方面,每朵花都不妨碍其他花朵的生长,每朵花都获得了平等生长的权利,从而象征着自由与平等相统一的社会公正。

从“法治”来看,社会的自由、平等和公正都需要由法治来保障,法治是落实自由、平等、公正的最有效方式,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已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在瓷画系列作品《梦》中,白玉兰花自由、平等和公正地生长,依靠的是枝干,是枝干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并保证它们获得自由、平等和公正,因而,枝干即象征着法治。

第三节 个人层面的“中国梦”意义

“中国梦”除了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意义以外,还有个人层面的意义,即塑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文明公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保持一致的,包括个人的政治道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瓷画系列作品《梦》也深刻地体现着个人层面的“中国梦”意义。

从“爱国”来看,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公民的最基本品德,只有每个人都恪守爱国主义,才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热潮当中。如果将瓷画系列作品《梦》中的白玉兰花比作国家,那么白玉兰花的每个个体即是国家的公民,它们依附于玉兰花母体犹如公民热爱祖国,每朵玉兰花汇聚而成蓬勃向上的整体力量恰如每个公民团结一心建设伟大祖国。

从“敬业”来看,这是公民的职业行为准则,是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是个人实现梦想的可靠途径。瓷画系列作品《梦》中,如果将整株白玉兰比作为一个行业,那么每朵玉兰花犹如这个行业中的员工,而其蓬勃的姿态犹如工作的热情,每朵玉兰花由含苞到绽放犹如员工的工作由开始到完美完成,诠释出“敬业”精神。

从“诚信”来看,这也是全体人民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要实现“中国梦”,每位公民必须诚实守信,这是一种内省的价值观,需要公民自觉遵守。瓷画系列作品《梦》中,白玉兰花本身即有着高尚、纯洁的象征含义,具有高尚、纯洁品性的人必然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良好公民。

从“友善”来看,指的是公民在待人接物中的体现出的宽厚的德性,既是一种人性美,也是一种文明素质,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作品《和和美美》中,画面充满着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众多白玉兰花友好地在相处在一起,并表现出善良的特质,正象征着“友善”这一公民的基本价值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