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家陶瓷企业的重生之路

  8月4日,广东佛山多年从事陶瓷业的投资人陈先生整厂接收了广西岑溪市新动力陶瓷有限公司,并计划投入1.2亿元建设三组现代化自动生产线。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执行攻坚,积极探索府院联动、政银企联动机制,结合梧州陶瓷发展的区位优势,创新性地能动司法、能动执行,“救活”濒临破产企业的又一成果。

  企业被多家法院接连查封

  据了解,该陶瓷公司是岑溪市重点引进的首批陶瓷企业,2010年开始投产,主要生产砖坯和仿古砖。2016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该公司经营陷入困境,银行贷款还不了,供应商货款拖了又拖,最后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2016年至今,涉及该公司的诉讼案件就多达20多起,公司的厂房、生产设备也被多家法院查封,其中有多起案件已进入执行程序。

  经调查,新动力陶瓷公司除了厂房和设备外,几乎没有其他资产,拍卖后用拍卖款偿还债务,这对法院而言是最容易也是最省事的处置办法。但是,该公司的厂房设备已经全部抵押给银行,如果直接拍卖,在扣除税费、优先清偿银行贷款后,拍卖款所剩无几,该公司拖欠货款将得不到全额保障。其次,厂房和生产设备被拍卖后,该公司势必停工停产直至倒闭注销,几百名工人将会失业,被拖欠的工资也将没有着落,必将产生严重的民生问题。

  府院联动寻找“一线生机”

  “我们经过研究,认为结合该案的特殊性,仅靠法院单枪匹马很难彻底解决问题,必须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方能找到一线生机。”在反复商讨无果后,梧州中院执行局局长罗宗炳及时向院领导报告。

  “该案涉民生涉民企,要注重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可以请求当地党委、政府在更高层面统筹解决,及时启动执行联动机制,力促综合治理执行难。”梧州中院院长滕志华听取完报告后当即拍板。

  生道,是保民生存之道。“做好执行与破产衔接工作,促进企业重整,对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意义重大。”罗宗炳认为,在我国经济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部分民营企业在创新转型中出现了暂时困难,强调“生道”既是保护民营经济创新的内在需求,又是司法助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在对能采取“活封”“活扣”的尽量不“死封”“死扣”的原则下,确保财产价值最大化,防止减损民营企业利益。于是,梧州中院执行法官多次到新动力陶瓷公司实地走访,认为目前梧州陶瓷产业具有突出的资源与人力优势,引入新的投资人整体接手该公司有较大的希望。

  竞拍成功注入新鲜血液

  2019年底,执行局主动对接岑溪市党委、政府,共同明确了新动力陶瓷公司“整厂移交”的处理思路。今年以来,执行法官与岑溪市相关人员多次去珠三角地区,为新动力陶瓷公司寻找合适的买家,并两次在“陶瓷之都”广东佛山与意向买家进行洽谈,协调新动力陶瓷的重组、注资、打包处置等工作。

  同时,为了进一步打消潜在购买者的顾虑,执行局积极争取梧州市内各大银行的支持,优先向买家提供金融政策支持。经过半年的努力,多名买家有极大意愿整体“打包”收购新动力陶瓷公司。

  7月16日上午,执行局及时组织对新动力陶瓷公司进行挂网拍卖,经过28轮竞价,该公司的资产最终以8528.15万元的价格拍出,完成了土地使用权、厂房建筑物及该厂机器设备的拍卖工作。拍卖成功后,项目定名为广西联辉陶瓷有限公司。

  目前,投资人陈先生已经组织人员进场进行电力和设备维护。陈先生介绍,计划年内投资1.2亿元建设三组现代化自动生产线,生产各种规格的仿古、通体大理石、中板、岩板等高端产品,投产后年产值超过4亿元,年利税超过5000万元。此外,新企业还规划设置生产性岗位650人以上,除基本留用原有工人外,还能额外提供150人以上的就业岗位,进一步扩大陶瓷制品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