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瓷都跳动青春音符

“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江西景德镇市因瓷而生、因瓷而兴、因瓷而名。

2019年8月,《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正式印发,这是全国首个文化类试验区。两年多来,景德镇开拓进取,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前不久,2021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举行,为陶瓷领域搭建了最新科技、最美创意、最好产品交流碰撞的国际舞台。

传承:三宝村磁力强

景德镇市中心往东南山麓行进20分钟车程,便到了三宝国际瓷谷。这里因五代时期日产优质瓷土价值3个金元宝而得名,曾是瓷土原料的重要矿产地。北宋时期,三宝湖田窑创烧出影青瓷,奠定了景德镇瓷业兴盛千年的基础,造瓷之源在三宝。

这里悠远、古朴、静谧,犹如世外桃源,却早已蜚声海内外。沿山谷一路行来,青山下、小溪旁,一个个陶瓷工作室、博物馆、美术馆会把你留下来,一处处工业遗存讲述着泥与火的交融传承。瓷元素让这里别具一格。

1995年之前,三宝村还是一个普通的小村。海外留学归来的陶艺家李见深在这里买下几幢老房子,按照自己的梦想打造“陶花源”,在这里生活、创作……起初这里只有他的工作室,后来慕名而来的陶艺爱好者越来越多。如今,三宝国际陶艺村声名鹊起,已成为瓷都的名片。2000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已有近千名外国陶艺家来这里创作、交流、访问,常住的有近500人。

木门边贴着大红春联,院子里散放着瓷碗瓷片,小溪里游着几只鸭子,一瓷一罐,一草一木,看似随意的院落野趣天成。时光似乎在这里变慢了,三宝国际陶艺村博物馆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找到了梦中的田园。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创始人李见深每天都忙于创作。他充满感情地说:“景德镇是中国的一幅画、一件艺术品,这个城市应该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其实,比这个小山谷风景美的地方有很多,但它是宋代陶瓷的源头、青白瓷的故乡,这是我看中它的最大价值。我们保留了它最原真的属性和村落最质朴的美感,把时间和岁月痕迹留下来了,去满足无数人对景德镇的期待。造村制陶,东西三宝,也成为我的一件穿越时空的大作品。

湖南长沙人文祥2010年来到景德镇,痴迷于陶瓷。他在这里白手起家,专注手工制瓷,创立了文祥窑陶瓷艺术有限公司。“景德镇产业链非常完整,各种作坊成千上万,但同质化也很严重,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做出名堂。”今年66岁的文祥说,他钻研高温釉下五彩技艺,攻克了材料配方、烧成工艺、颜料花色等难题,填补了制瓷工艺的空白,获得了不少奖项。

“三宝一定会越来越好!原因很多,一是政府对文化产业和传统制瓷高度重视,扶持政策越来越多,二是三宝的环境越来越好,三是景德镇陶瓷尤其是手工制瓷在国内外走在前列。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审美水平也在提升,喜欢陶瓷艺术的人越来越多,这是重要的推力。”文祥说,他对景德镇陶瓷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三宝国际瓷谷于2015年启动打造,计划总投资达26亿元,是景德镇市陶源谷艺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总规划面积1.96平方公里。三宝路沿途长出了三宝蓬艺术聚落、青年陶艺家们的工作室、精品民宿、创意餐厅,已成为景德镇的新地标。”珠山区委宣传部部长江斌说。

创新:陶溪川正青春

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已成为一张新名片,不仅因为“双创”热潮在这里涌动,更因其闯出的新路被不少传统陶瓷产区借鉴复制。

黄昏时分,创客们已忙碌在摊位前。每年瓷博会期间举行的春秋大集都游客云集。一个个小棚子下,年轻人展示着他们设计制作的各种奇思妙想小瓷器,让人流连忘返。

“这是野生植物制作的,背后有它们的名字。”王秋元站在摊位前向游客介绍自己的得意之作,“这些野花很多人叫不上名字,但也有自己的美。我把它们摘下来,放入瓷盘的坯体,先烧制一次,然后用色彩还原它们的样子,再烧制第二次,手工一次成型。”老家在辽宁的王秋元是3万“景漂”中的一员,这些陶瓷爱好者为梦想而来,在这里学习技艺、创新创业甚至购房置业。

春秋大集里,还有不少“洋景漂”。来自美国纽约的丹尼斯的中文名字是“小明同学”。热爱陶艺的他2013年第一次来到景德镇便爱上了这里。他笑着告诉记者:“这里是艺术的天堂。2015年我开始在陶瓷大学读硕士,现在毕业一年半了,除了在国际工作室驻场工作,平时还在小红书上销售作品。”“小明同学”得意地说,在景德镇生活6年多,他不仅学习了很多新工艺,还研究了瓷土和釉料,可以烧出高温瓷。

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增加了这座城市的魅力。如今的景德镇,5000多名“洋景漂”与中国陶艺爱好者一起,在汲取中华传统文化养分的同时,将自己的审美烧制成瓷,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