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青加彩《天女散花》大型瓷雕,是政府授誉的陶瓷美术家曾龙升及其子曾山东1958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创作的精品。
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后,传统艺术出现了三大雕塑世家,分别是天津“泥人张”、景德镇“瓷雕曾”、佛山石湾“陶塑刘”。他们代代传承,被举世公认为民族文化瑰宝而享誉海内外。
“瓷雕曾”创始人曾龙升(1900-1964年),字龙生,江西丰城人。从小就对立体雕刻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14岁随叔父到景德镇学艺,拜师瓷雕艺人游泽长(人称游长子)。20多岁时技艺崭露头角,不仅圆雕超群,而且浮雕、捏雕、镂雕等技法也独树一帜。他生性寡言,只要手上有泥捏,便不露声色陶醉于捏雕之中,不管谁同他说话,他不是答非所问就是哼哼哈哈了事。久而久之,人们都以为他耳朵不行,给他起了个“曾聋子”的绰号。为了潜心于自己的创作,竟默认了这个绰号。曾龙升身兼游长子传人和“丰城派”代表,虽受何派雕塑风格影响,但能自运新意,与游氏各有所长。他的瓷雕作品不仅体现了艺术的综合性,而且开创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表现特色。抗战时期,曾龙升应旅美华侨之请,创作出高达2米的“孙中山瓷像”,工艺难度极大,他采取分段合成的方法,突破工艺上难点,顺利完成了这件作品,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荣获金奖,在美国展出并被美国博物馆收藏。
曾山东生于1926年,是曾龙升的独子。他天资聪颖,6岁那年不慎落水得病,致终生聋哑。他8岁随父学艺,努力克服生理上的缺陷,一切用眼睛去看,用心灵去领会,艺术成就被公认为“青出于蓝”。1952年3月,进景德镇市陶瓷美术合作社制作瓷雕,先后在江西省文化局美术工作室、江西省美术工艺社从事雕塑创作。至1956年转入景德镇市联社试验瓷厂,后调景德镇市雕塑瓷厂创作室工作,由于他一向勤奋专注,很快就习得一手瓷雕绝活。这一时期是他的陶瓷雕塑技艺达到成熟阶段,他全面继承了父亲的技法和艺术思想,集曾龙升一生精粹和自己风格于一身而大成,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质相浑厚,神态逼真,人物心理活动刻划入微,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他创作的美女瓷雕,超凡脱俗,追求表现对象的气质美。灿烂笑的很少,大都淡淡、沉静的笑,别有韵味。像这样的美感表现,是曾山东独创,他为传统瓷雕开创了新天地,并成为“瓷雕曾”世家特色之一。
《天女散花》高1.34米,突破了传统手法,不上彩,不开相,用质地洁净,透明感强的高白泥塑制,衣饰线条流畅,形象丽质端庄,生动细腻并富有深刻寓意。因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天女是全新美女形象:瓜子脸、高挑身材、衣饰线条流畅,超凡脱俗,丽质端庄,一反古代天女手托花篮的飘动式造型,巧妙地置天女于凌云飘逸的花篮之中,给人们强烈的艺术感受和圣洁、美丽、高雅的情感陶冶和真善美的意趣,曾氏父子被誉为“以型写神,形神兼备”的造诣精深的瓷雕艺术大师。此作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后被收入故宫博物馆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