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是作者父亲王锡良离开我们一周年祭日。他的一生执着于陶瓷艺术的创作和创新,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他的整个艺术人生概括就是:他出生在景德镇传统创作时期,学的是传统绘画技能,但并没有被传统绘画技能所束缚,敢于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陶瓷绘画风格。
今天,我们一起追忆他的艺术人生,沿着他的艺术足迹,来缅怀他、纪念他。
珠山八友的提携
珠山八友是景德镇当代人文陶瓷艺术奠基人,在景德镇当代陶瓷美术史上具有最高影响。
1930年,未满十岁的父亲在其叔叔王太凡(珠山八友之一)带领下,第一次与珠山八友绘画前辈接触,看他们绘画,专心听他们讲创作中一些趣事。这一次短暂接触,给父亲留下了深刻印象,后面就经常与他们相处,珠山八友前辈们也特别喜欢乖巧懂事的父亲,为他2年后走上陶瓷艺术创作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名师高徒
1934年,因为家庭穷困,为了生计,未满13岁父亲被迫辍学离开了他最喜欢学堂(小学四年级不到),拜其叔叔为师,学习陶瓷绘画,开始走了一生的陶瓷艺术创作之路。
王大凡是珠山八友之一,主攻古装人物的画师,在陶瓷艺术创作领域卓有成效,他创立陶瓷粉彩瓷“落地粉彩填色”新技法,使粉彩瓷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种技法仍是当今景德镇粉彩瓷填色主导技艺,得到广泛应用。
王大凡当时带了三个徒弟,我父亲是第二个徒弟。王大凡不仅是一个艺术创作高手,同时也一个传教的好师傅。他对徒弟传教有整体规划,分段实施:练好基功、创作前的临摹、初学创作、出师,其中文化学习贯穿整个过程中。他教学方法是采用启发式,不断挖掘徒弟们的想象潜力,让他们大胆地去创作,然后对徒弟作品进行点评和讲解。
记得父亲跟我讲过一个故事,由于三个徒弟学的时间不同,所以,有的可能还在第一阶段,另一个可能已进入第三阶段,水平不齐。我父亲觉得自己学不好,有一天就和其叔交流说:“大师兄学得很好,画得东西很像师傅的,我自己画得不好,可能学不出师。”王大凡告诉我父亲:“大师兄目前是比你画得好,但是画得比较板,基本上都是临摹我的,没有自己的想法。你虽然目前没有大师兄画得好,但你比他画的灵活,有自己想法,你只要坚持自己想法认真地画下去就一定会成功。”
正是王大凡的一席谈话,增强了我父亲的信心,刻苦学习不断追求自己陶瓷艺术风格。父亲回忆这段故事时还风趣地说,王大凡一席话成就了一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后来,父亲在王大凡那里学艺不到2年(1935年下半年),就能独立地创作绘画。父亲说他第一个独立创作的作品《西施浣纱》小笔筒,被国内一名收藏家以2块大洋收去,当时父亲高兴说他可以通过自己的绘画来养家糊口了。
一举成名
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当时北京建了十大建筑,其中,人民大会堂是十大建筑之首。人民大会堂除了一些完成全国性活动会堂外,还给了每个省设一个接待厅,但内部装饰由各省按中央要求来完成。
江西厅内部装饰就十分彰显江西特色,其中景德镇陶瓷功不可没。当时决定摆饰一幅大型壁画(瓷板裸板尺寸:4.4x1.6米,当时制造技术无法生产此尺寸的瓷板,只能用4块瓷板拼装而成)。省政府很重视这幅瓷板壁画的创作,特邀请中国工艺美院一些教授来指导和参与,景德镇老中青艺术家也积极投稿,我父亲是以一个青年艺术工作者身份参与设计,并绘制一张井冈山题材画面小稿。父亲的画稿在评选中被选中,后作品名称定为《革命摇篮井冈山》。
父亲这投稿能选中,我认为主要原因有这几点:一是主题鲜明,井冈山是新中国诞生的革命摇蓝;二,当时父亲年轻,创作精力旺盛,从体能上能顺利完成;三,当时父亲虽然年轻,但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已有二十余年,对创作过程、工艺过程是十分熟练,还能够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创新。为了很好进行创作,在中国工艺美院梅建鹰、祝大年等老师指导下,父亲开始写生。他深入井冈山采风,收集各大哨口雄伟险峻绘画素材和革命故事素材。通过采风,使父亲产生了一种昂扬向上创作激情,在脑海里就产生了雄伟井冈山画面。所以整个创作过程一气呵成,完全打破景德镇传统山水画表现技法,用现代中国画表现技法在陶瓷上全面表达了井冈山澎湃气势。
当时,这幅瓷板壁画送到人民大会堂的时候,被专家评定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幅具有代表性、有时代气息、勇于创新的史无前例的陶瓷壁画。”《光明日报》《人民画报》等媒体作了大量报道和宣传。父亲一举成名,当时年仅38岁,被景德镇政府授予第一批“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
与时俱进
父亲从艺90余年,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从学艺开始,即上世纪30年代到上世纪60年代初。这时期是他学艺开始和打好基本功,学习临摹王大凡的古装人物绘画阶段。第二个时期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这是父亲的转型期(从古装人物绘画转向山水画),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陶瓷绘画风格。第三时期从上世纪80年至本世纪初。这个时期是父亲创作风格的成熟期,这时期,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歌颂祖国、赞美人民美好生活的精品佳作。第四时期从2000年开始至其去世。这时期,父亲的绘画主要是做减法,从原来繁琐的画技逐步简化成画心过程,形成一种简而不少,少而不失真的老年绘画特色。
综上四个时期,有三个正处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时期。改革开放给每位艺术家提供了很多绘画空间,释放了艺术家的创作力,艺术工作者可以大胆把自己对艺术、生活、社会的观察与理解,有机结合在自己的创作之中。这时期,父亲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如获得百花奖的《春凤拂栏露华浓》瓷尊,大型瓷板画《黄山四千仞》《松林曲》等优秀作品。
由于他一生执着陶瓷艺术创作,得到社会认可,先后被有关部门授予各种荣誉:
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第一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
1979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为景德镇市首位获此殊荣者;
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书画院院长;
1994年,成为第一批被政府授予“陶瓷世家”称号的陶瓷家族;
2005年,成为第一位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殊荣的陶瓷大师;
2016年家庭又被中央文明办授予首届中国文明家庭称号。
追忆父亲的一生,他既有颗平凡的工匠心,也有着对艺术锲而不舍的执着之心,他热爱艺术,为艺术贡献了一生,是位值得大家尊敬的景德镇陶瓷老艺人。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父亲之风,山高水长!
(作者:王璜,教授,王锡良之子,原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